孔子一贯之道,存于外者为礼,存于内者为仁。故就礼而施为政事,一以德为主。善言孔子务本之义,以推诸政事者,莫备于《礼记·大学》一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朱子以上一章为经,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言孔子德治之条理,莫备于此。盖孔子以家国天下本末一贯,当时儒者承为恒言。《左传》晋国铸刑鼎,而孔子论之。至于近说远来,而德治之效成矣。孔子又尝比论兵、食、信三者,盖尤重信,信其所以厉行德治之方与。......
2023-11-21
孔子之道广大,而尤重实践。夫仁人与圣人,既不易得而几矣,其次惟君子可学而至,故孔子每称君子。然君子之义有二:一以喻其位,一以喻其德。孔子所谓君子,喻德者多,喻位者少。请试考之。
孔子所谓君子,非通一能一艺之人而已,故《论语》曰: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包咸解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也。”朱子因之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材一艺而已。”然则所谓君子者,外既不胥属以技能之末自暴,而内之所养尤有以殊绝于众人,不可不详也。
(甲)君子必有文质之美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先进、后进,说者多异,或以为先辈、后辈也。皇侃疏曰:“先辈谓五帝以上也,后辈谓三王以还也。”意者以殷以前为野人,周以后为君子。朱子《集注》曰:“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贤士大夫也。”盖循进化之序,则先朴后华。后人之文,宜胜于古人;而都邑士大夫之文,宜胜于郊外之民,故谓之君子,以其有文言之也。然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者,则以文胜亦足为病,必文质交美,乃无忝于君子之名耳。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君子者道绷于中,而后襮之以艺,故外有诗书礼乐之饰,而内秉懿德,此文质彬彬之谓也。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同上》)
皇侃疏曰:“儒者,濡也。夫习学事久,则濡润身中,故谓久习者为儒也。”《集注》引程子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又谢氏曰:“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然所谓利者,岂必殖货财之谓?以私灭公,适己自便,凡可以害天理者皆利也。子夏文学虽有余,然意其远者大者或昧焉,故夫子语之以此。”然则君子儒当文质兼备,小人儒或质不逮文。子夏偏长文学,故夫子以此戒之与?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论语·子张》)
正其农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荀子·非十二子》)
已上皆论为子夏之学者之弊。夫子早于此深戒之,非无谓也。凡应对、进退、容色之观,皆属于文,然犹其在外者也,而内则有本焉。本即质也,质则德行之事也,当论于后。
(乙)君子必有道德之养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何晏注曰:“君子责己,小人责人。”皇侃释之曰:“求,责也。君子自责己德行之不足,不责人也。”此可见君子当以修德为务矣。然孔子所谓君子之道如何?请得论之。
一、君子不贵空言而重实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述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此章自皇侃以来皆自“言”字绝句,惟沈括《梦溪笔谈》曰:“‘先行’当为句,‘其言’自当后也。”翟灝《四书考异》从之。《论语》又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www.chuimin.cn)
二、君子尚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同上)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已上明言君子尚义,亦有未明言义而意旨相同者。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孔安国注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皇侃疏以“周是博遍之法,故谓为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耳”。朱子亦云:“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然则公即义也,私即利也,是犹之义利之辨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所以不同者,亦以非义之所在故也。
三、君子必谦逊。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君子无所争,明其以谦逊为本也。然礼之所在,则不可不争,非争也,所以行礼也。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虽然,君子之争,不得谓之争,但矜而已矣。故《集注》释之曰:“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四、君子必悦乐。所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者也。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以上所论,盖举孔子所称君子之一体而言之。孔子固又尝论君子之全德矣。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盖必合文质之美与道德之养,而后可以为君子。故朱子曰:“君子者,成德之名也。”
有关孔子研究的文章
孔子一贯之道,存于外者为礼,存于内者为仁。故就礼而施为政事,一以德为主。善言孔子务本之义,以推诸政事者,莫备于《礼记·大学》一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朱子以上一章为经,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言孔子德治之条理,莫备于此。盖孔子以家国天下本末一贯,当时儒者承为恒言。《左传》晋国铸刑鼎,而孔子论之。至于近说远来,而德治之效成矣。孔子又尝比论兵、食、信三者,盖尤重信,信其所以厉行德治之方与。......
2023-11-21
孔子以道德为标准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以求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财利。”[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帮助别人干坏事。小人与此相反。”[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2023-11-16
中国古代学术皆出于帝王。故伊尹处畎亩之中,以乐尧、舜之道。孔子亦尝称尧、舜。故自尧、舜以来相传之伦理政治原理,有即为孔学原理者,则中是已。......
2023-11-21
孔子晚年,从事删述《诗》、《书》六艺之文。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后世以《易》之《十翼》盖孔子所作,孔子晚年尤好《易》也。孔子晚而喜《易》。孔子虽删述诸经,而微意所寄尤在于《春秋》。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然孔子之前,固已有《春秋》。纬书以《孝经》亦孔子自作,以授曾子。孔子既定经术,成六艺,尝论其于治教之关系,以示学者。......
2023-11-21
孔子返鲁之时,鲁之国势益陵夷不可为。哀公及季康子虽礼重孔子,优以国老,位以大夫,卒莫能用其言。哀公亦尝问政于孔子,《论语》载其一章。哀公于孔子,宜频有所咨启。至于一政举措,将见于事实,亦有以先询诸孔子者。然季康子不从孔子之意,明年竟加田赋。于是孔子严责冉有。云成事、遂事,必指一事而言。要之,孔子夙主仁政,故不以战栗之对为然。孔子居鲁,朝政之得失,俱得与闻之。之三子告,不可。......
2023-11-21
孔子谓君子而时中。故无褊狭之见,不为过高之行,恒出于中道,此所以为时中也。《孟子》又历称伯夷、伊尹、柳下惠之圣,而谓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又举孔子弟子所以称孔子者如下: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叔孙武叔及陈子禽毁仲尼,当时子贡力为之辨,且益称扬孔子盛德。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叔孙武叔毁仲尼。(同上)颜渊实庶几之材,而其称孔子尤至。......
2023-11-21
《孔子世家》无自陈还卫之事,而推孔子自卫反鲁之事亦在哀公十一年。岂孔子自灵公之末去卫,鲁哀公六年自楚反卫,中间又尝至陈,至于哀公十一年,又先入卫而后反鲁耶?乃立蒯聩之子辄,以拒蒯聩。《史记》记孔子之反鲁曰:冉有为季氏将师,战于郎,克之。子朝出,孔文使疾出其妻而妻之。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说者必谓子贡先反,而孔子在陈闻之,盖泥于《史记》去鲁十四年之说耳。......
2023-11-21
近世所谓伦理之根本概念者有三:曰善,曰德,曰义务是也。惟吾国儒家之说,则善论、德论、义务论莫不皆备。兹先述德论,次及义务论。前章已论孔子一贯之道,存于外者为礼,存于内者为仁。孟子称仁义尤数,且并举仁、义、礼、智为四端。今当考孔子之义务论。孔子夙主五伦,然其渊源实肇自孔子以前。至孔子时,国家伦理始著。《大戴礼·哀公问于孔子》篇尝言夫妇、父子、君臣之义务。......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