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体能概念与类型简介-体育与健身书籍

体能概念与类型简介-体育与健身书籍

【摘要】:(一)体能的概念关于体能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3.以体能的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以体能的表现形式为标准,可以将其细分为以下两类。一般认为,有氧体能主要通过后天长期的有氧锻炼来获取。

(一)体能的概念

关于体能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广义的体能泛指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在各项活动中承受负荷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结构上包括身体形态(人体生长发育状况、心脏的纵横径、肌肉横截面等内部形态特征)、身体功能(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工作能力)、运动素质(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伤病情况等)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核心。狭义的体能则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即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身体各种运动能力的总称,也是运动员机体对外界刺激或外界环境适应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其训练的重点是运动素质、专项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体能的类型

体能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当前国内常用的体能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人体机能特性为标准进行分类

以人体机能特性为标准,可以将体能细分为以下两类,即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

(1)健康体能

所谓健康体能,就是任何人群都必需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是运动体能的基础。健康体能主要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即维持人体的健康状况,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

心肺耐力又称有氧适能或有氧耐力,是指人体持续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心肺耐力水平主要与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关,即人体摄氧、吸收利用氧气进行新陈代谢,产生能量的能力。整个过程涉及心脏制血与泵血功能、肺部摄氧与交换气体的能力、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使用这些氧气的功能。心肺耐力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是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进行有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时,良好的心肺功能显得更加重要。心肺功能良好,学习、工作和运动时也会感到轻松自如。

柔韧性是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柔韧性可以通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得到提高。柔韧性是参加各项运动和健身锻炼所必备的体能素质之一,对于提高身体活动水平、预防肌肉紧张以及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具有重要作用。

一块肌肉或肌肉群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活动的能力,便是肌肉力量。人体所有的活动均需要使用力量,如果没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则连起码的行走和直立也不可能。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需注意的是,不应在强调某一肌肉群发展的同时而忽视另一肌肉群的发展,否则会影响身体的结构和形态。

肌肉耐力是指一块肌肉或肌肉群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进行肌肉收缩的能力,与肌肉力量密切相关。人体肌肉强壮和耐力好,对抗疲劳的能力就强。

(2)运动体能

运动体能是在健康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竞技比赛所需的身体机能能力。与竞技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主要指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追求在竞技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需的体能为目标,即运动员机体对外界刺激或外界环境适应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符合运动项目特点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和反应等综合能力,也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意志力)有关。在现代体能训练中,对运动员体能专项化训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速度。速度是指快速移动的能力,即在最短的时间内移动一定的距离。在许多竞技运动项目中,速度对于个人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第二,力量。力量是指短时间内克服阻力的能力。举重、投铅球、掷标枪等项目均能显示一个人的力量大小。

第三,平衡。平衡是指当人处于运动或静止站立时保持身体稳定性的能力。滑冰、滑雪体操舞蹈等项目是能很好地提高平衡能力的运动,闭目单足站立练习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第四,灵敏性。灵敏性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既快速又准确地变化身体移动方向的能力。灵敏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时间,可以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来改善人的灵敏性。

第五,反应。反应是指人体对于外界刺激产生响应动作时间的快慢程度。反应快速是运动员的必备素质,特别是在短跑的起跑阶段,运动员必须对信号刺激(声音)作出快速的应答反应。

第六,神经肌肉协调性。神经肌肉协调性主要反映一个人的视觉、听觉和平衡觉与熟练的动作技能相结合的能力。(www.chuimin.cn)

2.以体能的获得途径为标准进行分类

以体能的获得途径为标准,可以将其细分为以下两类。

(1)先天体能

先天体能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生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最大摄氧量水平、心脏的容积、肌纤维和神经系统的类型等都由遗传而来,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力量和速度水平。因此,先天遗传特征给受训者体能水平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基础。

(2)后天体能

后天体能是通过长期有效的锻炼而获得的,即后天适宜的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和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以使个体的体能水平得到发展。因此,必须在适宜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系统、科学的体能训练,以有效提高个体的体能,增强其健康水平。

3.以体能的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以体能的表现形式为标准,可以将其细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训练体能。训练体能主要是指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以及承受大负荷训练时机体的机能能力与心理能力。

第二,比赛体能。比赛体能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始终保持正常的技术动作和完成技战术配合的能力,以及在比赛中由始至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意志力等的心理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训练体能是比赛体能的基础,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4.以体能的供能特点为标准进行分类

以体能的供能特点为标准,可以将其细分为以下两类。

(1)有氧体能

有氧体能也就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体能,即有氧体能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运动,即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虽然人体有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长期的有氧锻炼能使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一般认为,有氧体能主要通过后天长期的有氧锻炼来获取。

(2)无氧体能

无氧体能也就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体能,即人体在“缺氧”状态下所进行的高速剧烈的运动。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代谢供能”,从而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呼吸急促,不能持久。

5.以体能的供能特点为标准进行分类

以体能的供能特点为标准,可以将其细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两类。其中,一般体能可维持人体的健康状况,对人体保持体能水平起着重要作用。而专项体能则是符合运动项目特点的体能因素,即按照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并通过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技巧,对运动参与者机体施加适宜的负荷强度,尽可能地挖掘运动参与者的身体潜能,以塑造锻炼者的身体形态,提升身体机能,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现代体能训练中,由于提高训练效率的需要,对体能训练专项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