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运动性生理反应-《体育与健身》

运动性生理反应-《体育与健身》

【摘要】:1.运动性贫血的原因。2.运动性贫血的征象。3.运动性贫血的处理。4.运动性贫血的预防。如运动时经常有头晕现象,应及时诊断医治,以利正常参加体育锻炼。一旦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可饮用糖水或吃甜食。(五)运动性中暑运动性中暑是近年来提出的运动性疾病之一。常见于马拉松运动员、铁人三项运动员和群众性体育锻炼者。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应迅速转送医院治疗。

(一)运动性腹痛

运动性腹痛是指直接由运动引起的腹部疼痛。腹痛是运动中常见的症状,多见于中长跑、竞走、马拉松自行车篮球等运动项目。

1.运动性腹痛的原因。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胃受食物充盈引起牵扯痛和胀痛,或运动前饮水过多以及腹部受凉,引起胃肠痉挛导致疼痛;准备活动不充分,血不能及时回心,造成肝脾瘀血肿胀,牵扯其被膜引起疼痛;运动时呼吸紊乱,膈肌运动异常,引起肝脾膜张力性疼痛。

2.运动性腹痛的征象。运动性腹痛部位不固定,一般食后运动疼痛常发生在上腹部或中部,胃痉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部,肠痉挛、肠结核引起疼痛的部位在腹腔中部;肝脾膜张力性疼痛,常在左右两侧上腹部。

3.运动性腹痛的处理。一般可采用减速慢跑,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距离等方法处理,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若疼痛没有减轻或消失,甚至加重,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揉按内关、足三里和大肠俞等穴位。如仍不见效,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4.运动性腹痛的预防。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饭后至少一小时后才可进行锻炼;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并注意呼吸节奏;对于各种慢性疾病引起的腹痛应就医检查,病愈之前应在医生和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锻炼。

(二)运动性贫血

因运动引起的这种血红蛋白量减少,称为运动性贫血。

1.运动性贫血的原因。由于运动时机体对蛋白质与铁的需求量增加,一旦需求量得不到满足,即可引起运动性贫血。

运动时脾脏释放的溶血卵磷脂会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加上剧烈运动时血流加快,易引起红细胞破裂,从而导致运动性贫血。

少数学生由于偏食或爱吃零食影响营养摄入,或长期慢性腹泻影响营养吸收,运动时也常出现贫血现象。

2.运动性贫血的征象。运动性贫血发病缓慢,平时表现有头晕、恶心、气喘、体力下降,运动后出现心悸、心率加快和脸色苍白等。

3.运动性贫血的处理。如运动中(后)出现头晕、无力、恶心等现象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必要时暂停运动。补充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口服硫酸亚铁片剂和维生素C,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4.运动性贫血的预防。锻炼时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不要偏食。如运动时经常有头晕现象,应及时诊断医治,以利正常参加体育锻炼

(三)运动性昏厥

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发生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叫运动性昏厥。

1.运动性昏厥的原因。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使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昏厥状态。跑后如立即停止不动,亦可出现“重力性休克”现象。(www.chuimin.cn)

2.运动性昏厥的征象。全身无力、眼前一时发黑、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失去知觉而昏倒。生理检测脉搏慢而弱、呼吸缓慢和血压降低等。

3.运动性昏厥的处理。立即将患者平卧,使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向心方向按摩,同时指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如出现呕吐症状,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利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轻度征象者,可由同伴搀扶慢走,并进行深呼吸。重症患者,经临场处理后送医院治疗。

4.运动性昏厥的预防。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久蹲后不要突然起立;急跑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不能带病或在饥饿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

(四)运动性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在中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和训练时,由于时间过长,强度持久,运动员体内的血糖会大量消耗和减少,因而有时会发生低血糖症,这种低血糖症称为运动性低血糖症。它一般发生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

1.运动性低血糖症的原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体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大量消耗和减少,大脑皮层的葡萄糖代谢的机能紊乱,以及胰岛素的增加所会引起低血糖症。除长时间剧烈运动外,运动前饥饿、情绪过于紧张或身体有病都可能成为本病诱因。

2.运动性低血糖症的征象。轻者感到无力、饥饿、极度疲乏、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重者出现神志模糊、语言不清、精神错乱等现象甚至惊厥和昏迷。检查时可发现脉搏快而弱、呼吸短促、瞳孔扩大,血糖降至0.5g/L以下。

3.运动性低血糖症的处理。一旦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可饮用糖水或吃甜食。如果症状严重,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提高血糖浓度。

4.运动性低血糖症的预防。锻炼前应进食,不空腹锻炼,体弱和缺乏锻炼者不宜参加长时间、长距离和大运动量锻炼,当自觉饥饿明显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停止锻炼或降低运动量,并及时补充糖水或含糖食物。

(五)运动性中暑

运动性中暑是近年来提出的运动性疾病之一。它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能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常见于马拉松运动员、铁人三项运动员和群众性体育锻炼者。

1.运动性中暑的原因。在高温环境中,特别在温度高,通风不良,头部又缺乏保护,被烈日直接照射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易发生中暑。

2.运动性中暑的征象。轻度中暑,可出现面部潮红、头晕、头痛、胸闷、皮肤灼热、体温升高;严重时,将出现恶心、呕吐、脉搏快而细弱、精神失常、虚脱抽搐、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3.运动性中暑的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领,冷敷额部,用温水抹身,并给予含盐清凉饮料或水,数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应迅速转送医院治疗。

4.运动性中暑的预防。在高温炎热季节,应适当减小运动量,缩短运动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锻炼;夏天在室外锻炼时,宜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在室内锻炼时,应有良好的通风,并注意服饮低糖含盐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