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属性的媒体信任建构,本质上来源于特征的信任,这是建立在约定俗成的地域惯例、社会契约和义务规范培基础之上的。公众倾向于将中央级媒体作为一个整体机构来评价,而对于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人们会主观强化其意见平台的相对中立属性,对于其媒体公信力的判断会集中在信息内容的本身。......
2023-11-21
基于过程的媒体信任指的是因受众与媒体的反复接触而得以产生、强化和巩固的信任感知。[18]用户对社交媒体公信力的判断与媒体使用和媒体依赖紧密联系。本次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包括微信、微博、新闻网站及新闻App、视频网站及视频App)的低度使用者对其公信力的评分显著高于中度使用者与高度使用者,其中“媒介使用”包括媒介使用时长与参与活动类型的多寡等。更加具体的结论包括:媒介使用时长越长,公信力评价越低;参与活动越多,公信力评价越低;对微博、微信越依赖,公信力评价越低;网络参与程度越深,公信力评价越低。
按照Melvin L.Defleur和Sandra Ball-Rokeach的理解,媒介依赖是“媒介系统设想为现代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个人、群体、组织和其他社会系统具有关系……生活在一个社会的部分意义就在于个人、群体和大型组织为了达到个人和集体目标,必须依赖其他的人、群体或系统控制的资源,反之亦然”[19]。首先,根据媒介依赖论,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看,社交媒体作为公器在运转与发挥功效的过程中必然会进行声誉的积累。这是基于过程的信任建构的第一步,用户在未亲身与媒体产生互动之前,会对其形成以名誉为基础的预期,根据该媒体过往的表现和声誉决定是否给予信任。然后则是在接触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交媒体的了解,以至于能够对其服务做出期待,正向的期待引发对该媒体的认同感,信任就建立在以互惠为基础的认同感之上。
显而易见,用户对社交媒体的信任远未达到深度信任的程度。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www.chuimin.cn)
一是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以多元化与多源化的面貌呈现,舆论环境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赋予了公众一定的话语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重要的公共舆论空间,但其上所承载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社交媒体的普及性与娱乐性消解了传统媒体的严肃性,对其内容的甄别与选择对新媒体用户提出了更高的媒介素养要求。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上信息发布者的泛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容质量和可信度。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大众媒介对于其从业人员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技能和操作规范层面,二是新闻的理念层面。[20]而“公民新闻”的出现则对新闻专业主义形成了挑战,信息发布者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技能也不受职业规范的约束,发布一般内容也没有惩罚机制的制约。因此,社交媒体信息发布源头的广泛化和非职业化,会逐渐降低社交媒体公信力。
二是随着媒介接触的增加,用户的需求与期待也在不断提升。由于媒介框架与用户框架的频繁互动以及用户媒介素养的提高,用户能够对社交媒体及其内容构建出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同时,社会公众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价值观念越来越个性化且多元开放,批判性思维也相应地得到启迪和培育。社会发展为公众提供了多样化生活体验的空间,并滋养了他们心理层面的个人主义倾向,信息消费领域的需求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个性化,结果导致媒介越来越难满足各类用户的细分需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公信力。再者,在信息驳杂丰富的社交网络,用户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求自己需要的信息。随着用户对媒介的深度使用,包括长时间使用、高度依赖等,用户对媒介的期待会不断增加,希望媒介满足的信息需求或社交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却会碰到信息搜索成本过高、产品体验差、广告无处不在、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致使需求满足感较低和信任感下降。
有关社交媒体公信力的文章
基于属性的媒体信任建构,本质上来源于特征的信任,这是建立在约定俗成的地域惯例、社会契约和义务规范培基础之上的。公众倾向于将中央级媒体作为一个整体机构来评价,而对于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人们会主观强化其意见平台的相对中立属性,对于其媒体公信力的判断会集中在信息内容的本身。......
2023-11-21
正因为如此,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关系,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趋向与核心假定都是围绕关系性展开的。由于三大体系理论都忽视了关系这个中国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所以我们首先在体系层次的理论谱系里面补足这个概念,以此确定过程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谱系中可能占据的地位,然后再对其理论取向加以解释和说明。所以,结构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取向是社会性结构理论。......
2024-01-10
在国际关系领域,这就是国家间关系和关系中的国家。但其过程/关系模式的动力机制局限于话语作用,话语过程有着明显的动力主体,即北约。这些关于过程与关系的论述,其学理意义在于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这是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假定,指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关键枢纽,是分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所以,关系性,亦即以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属性,构成了社会知识和社会生活的核心。......
2024-01-10
过程建构主义是一种动态理论。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东亚地区多边主义合作的过程比取得立竿见影的结果更重要。以过程为主导的东亚地区多边主义从一开始便是以合作为导向的,并不断将不同的行为体,包括地区大国,纳入这一进程之中。......
2024-01-10
如果说理论是系统化的思想,是成体系的知识,那么,理论建构也就是建构思想体系的过程。其中与我们在这里的讨论最相关的可能是拉卡托斯对理论硬核的界定。独特的理论硬核构成了理论的基本思想,灵活的保护带在许多条件下保护硬核不受损害或是不被侵蚀。虽然拉卡托斯没有深入讨论理论硬核的形成过程,但是,他的研究纲领是从一个初始“雏形”而来的。......
2024-01-10
新的访问控制解决方案应当允许哪些请求者被授权访问资源,同时了解哪些服务器拥有所请求的资源。基于信任的访问控制模型的发展和有效使用还要求解决与信任管理、公开策略、信任委派及回收、信任链建立等相关的问题,尤其是下述问题。结果访问控制机制不能简单地返回许可或否定询问者,应当能够询问的最终用户需要哪种资源的信任。......
2023-10-28
一般来讲,思维是经历思维过程,应用思维方法,获得思维结果的过程。对苹果各个组成部分的认识,是分析的过程。将电路各个部分联系起来,铜棒构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电流流通,说明铜棒导电,这是思维的综合过程,综合得出结论——“铜导电”。......
2023-11-20
第四章新加坡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社会,由于价值观、文化认同、宗教信仰的种种差异,在新加坡产生了团体内认同和团体外排斥的分裂力量。一些学者认为只有通过强国家的控制,多元主义国家才能达成共识,才能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一个国家的建国过程就是社会精神和归属感的恢复与重建过程,因此寻求重新建立这种国民认同就成为任何政府在独立后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任务。......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