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交媒体公信力高-社交媒体公信力

社交媒体公信力高-社交媒体公信力

【摘要】:对构成信息公信力最终量表的8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后,我们发现:高可信度的社交媒体信息更值得信任。根据ELM模型,信息接收者对核心路径或外围路径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于信息处理过程的精细化程度,这主要受到动机和能力两方面的调节作用。而依据ELM模型的规则,“当信息接收者处理信息可信度的知识水平较高时,偏向于选择核心路径;反之,会偏向于选择外围路径”,说明当前网络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对构成信息公信力最终量表的8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后,我们发现:高可信度的社交媒体信息更值得信任。而通过对构成题项的进一步解读,我们发现用户对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高低的判断,部分取决于用户的自我效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首先,量表中有4个题项明确与用户的自我效能相关,即“该信息的发布平台是我喜欢的平台”“该信息是我喜欢的作者发布的”“该信息转发自我信赖的人”“仅凭自己的直觉来判断”。这些题项直接考察用户的主观感知和选择偏好,而用户正是通过这些主观性的认知和偏好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可以说,用户的选择偏好和直觉判断直接影响其对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判断。结合数据分析结果看,用户更信赖从自己喜欢的平台或作者处获得的信息,而经由自己直觉判断认为可信或者是转发自信赖的人的信息,用户也会赋予更高的可信度评价。由此,新闻用户的社交媒体自我效能对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其次,从用户的信息处理方式方面进行考察,借助2017年金永生等人引入媒体公信力研究领域的ELM模型(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来看,有两种路径能影响到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态度:核心路径和外围路径。根据ELM模型,信息接收者对核心路径或外围路径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于信息处理过程的精细化程度,这主要受到动机和能力两方面的调节作用。[6]对照量表中余下的4个题项:“自己的好朋友对该信息持正面评价”“该信息的评论数量多”“该信息的转发量或阅读量高”“该信息的负面评价少”,这些都是典型的外围路径,由此说明,在本次研究中,外界环境对信息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评价态度。(www.chuimin.cn)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在对信息公信力原始量表进行共同度与因子负荷值检验时,“该信息的内容客观、准确”这一题项被删除了,而这一题项是唯一一个对社交媒体信息本身的信息质量进行考察的题项。再结合整个信息公信力测评量表来看,有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量表中考察用户自我效能的题项,更多反映的是用户对信息的主观感知和感情偏好,而几乎没有涉及用户对信息本身的理性思考;量表中考察用户信息处理方式的题项,反映出用户更依靠外围路径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而依据ELM模型的规则,“当信息接收者处理信息可信度的知识水平较高时,偏向于选择核心路径;反之,会偏向于选择外围路径”,说明当前网络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概言之,由此次研究可知,高可信度的社交媒体信息更值得信任,但用户对于信息可信度高低的鉴别,更多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且常常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如何增强用户对信息本身的理性思考,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