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评网络媒体与社交媒体可信度时,需要将主要的考量维度拆解为更加具体的题项,通过测量各个题项的等级程度来评价整体的可信度水平。在1959年,由Roper组织进行的一项关于美国公众对各种大众媒体可信度的评估调查中,首次引入了相对测量量表。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典型社交媒体的可信度评价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2025-09-30
对构成信息公信力最终量表的8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后,我们发现:高可信度的社交媒体信息更值得信任。而通过对构成题项的进一步解读,我们发现用户对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高低的判断,部分取决于用户的自我效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首先,量表中有4个题项明确与用户的自我效能相关,即“该信息的发布平台是我喜欢的平台”“该信息是我喜欢的作者发布的”“该信息转发自我信赖的人”“仅凭自己的直觉来判断”。这些题项直接考察用户的主观感知和选择偏好,而用户正是通过这些主观性的认知和偏好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可以说,用户的选择偏好和直觉判断直接影响其对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判断。结合数据分析结果看,用户更信赖从自己喜欢的平台或作者处获得的信息,而经由自己直觉判断认为可信或者是转发自信赖的人的信息,用户也会赋予更高的可信度评价。由此,新闻用户的社交媒体自我效能对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其次,从用户的信息处理方式方面进行考察,借助2025年金永生等人引入媒体公信力研究领域的ELM模型(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来看,有两种路径能影响到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态度:核心路径和外围路径。根据ELM模型,信息接收者对核心路径或外围路径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于信息处理过程的精细化程度,这主要受到动机和能力两方面的调节作用。[6]对照量表中余下的4个题项:“自己的好朋友对该信息持正面评价”“该信息的评论数量多”“该信息的转发量或阅读量高”“该信息的负面评价少”,这些都是典型的外围路径,由此说明,在本次研究中,外界环境对信息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评价态度。(https://www.chuimin.cn)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在对信息公信力原始量表进行共同度与因子负荷值检验时,“该信息的内容客观、准确”这一题项被删除了,而这一题项是唯一一个对社交媒体信息本身的信息质量进行考察的题项。再结合整个信息公信力测评量表来看,有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量表中考察用户自我效能的题项,更多反映的是用户对信息的主观感知和感情偏好,而几乎没有涉及用户对信息本身的理性思考;量表中考察用户信息处理方式的题项,反映出用户更依靠外围路径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而依据ELM模型的规则,“当信息接收者处理信息可信度的知识水平较高时,偏向于选择核心路径;反之,会偏向于选择外围路径”,说明当前网络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概言之,由此次研究可知,高可信度的社交媒体信息更值得信任,但用户对于信息可信度高低的鉴别,更多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且常常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如何增强用户对信息本身的理性思考,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在测评网络媒体与社交媒体可信度时,需要将主要的考量维度拆解为更加具体的题项,通过测量各个题项的等级程度来评价整体的可信度水平。在1959年,由Roper组织进行的一项关于美国公众对各种大众媒体可信度的评估调查中,首次引入了相对测量量表。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典型社交媒体的可信度评价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2025-09-30
涉及媒体公信力的研究,目前我国学界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侧重于媒体公信力测评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是侧重于媒体公信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蓝燕玲指出对信源公信力、渠道公信力和信息公信力等要素进行界定是很有必要的,明确公信力的具体内涵是进行媒体公信力实证研究的前提。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有偿新闻和不良广告是危害媒体公信力的“四大公害”,是损害媒体公信力的根源。......
2025-09-30
[68]“塔西佗陷阱”揭示的是传播中最不利的一种境地,一旦陷入则任何应对举措都将失灵。“塔西佗陷阱”不单是政府需要特别警惕的,社交媒体如果不加强自身公信力建设,同样有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危险。伴随传播格局的变化,一些无法回避的传播困境也日渐突显:议程设置主体的位移、新媒体用户的对抗式解码信息解读方式加剧、对“塔西佗陷阱”的防范等。......
2025-09-30
可信度的既有研究常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来进行重要概念的界定和测评框架的修正。Iris Rittenhofer通过对1995年到2010年期间国际同行评议的管理和商业期刊发表的文章进行概念审查来研究信任和可信度的使用以及它们与有机食品领域的关系。两项研究来自德国,两项来自韩国,其余11项来自美国。Gillian Moran & Laurent Muzellec在研究电子口碑可信度时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查阅的文献包括在顶级期刊中被多次引用的有关口碑可信度的文章。......
2025-09-30
整体来看,我国媒体公信力的研究历程并不复杂。笔者将按照时序发展和研究进展情况,对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媒体公信力测评量表研究有较为清晰的呈现。第二项是巢乃鹏在2012年,以接近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比例的调查样本,在南京市进行的网络媒体公信力测评指标研究,分别从网络媒体传播者、新闻报道、传播渠道三个维度,对网络媒体公信力测评指标进行了分析与建构。......
2025-09-30
用户的政治倾向会对可信度的评估产生影响。政治知识和政治倾向有助于解释人们对有线新闻可信度的印象,例如保守的共和党人认为FOX更可信,而自由民主党认为CNN更可信。那些发现CNN和FOX之间的巨大差异的人在政治上更有见识,并持有更多的政治态度。那些信任CNN和FOX的人也信任政府,那些不信任政府的人更倾向于认为CNN比FOX更可信。......
2025-09-30
像这些信息体裁相互交织的现象,可以帮助公众调查关于新闻文本可信度评价的问题。[14]西方学者还针对特定的新闻媒体类型进行研究,考察其可信度。在一项对芬兰记者的社交媒体新闻可信度评估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芬兰的专业记者对专业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新闻的可信度存在分歧。[16]Jae Kook Lee研究了有线新闻的可信度,他通过分析CNN和FOX的可信度,发现政治知识和政治倾向有助于解释人们对有线新闻可信度的印象。......
2025-09-30
因此任何网络评估教育都必须符合用户的期望,因为有动机用户才愿意评估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因此研究用户对社交网站上政治信息的可信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者调查了分别来自社交网站、带有政治导向的网站、候选人网站、政治博客、候选人博客、YouTube、在线广播电视新闻、在线有线新闻和在线报纸这9个渠道的信息后,发现SNS上的信息可信度最低。......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