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交媒体公信力:基于1020份网络问卷的最终量表调研结果

社交媒体公信力:基于1020份网络问卷的最终量表调研结果

【摘要】: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来进一步确立社交媒体公信力测评量表的题项和维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利用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获取的先验信息,来验证对公信力维度的预期,同时还会继续精简量表题项,以使得同一公因子下题项之间的关联度和内在一致性更强。于是将题项删除后再次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表4-4的17个题项作为一道大题进入第二次网络问卷调查(见附录2,Q6),用来询问受访者对社交媒体公信力的认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调查社交媒体和其他媒体的相对可信度。由于比较的对象都是偏于整体化的媒介,如电视媒体、报纸媒体等,没有区分媒介公信力与其上信息的公信力,所以研究者在问卷中没有纳入对信息公信力的进一步调查。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来进一步确立社交媒体公信力测评量表的题项和维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利用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获取的先验信息,来验证对公信力维度的预期,同时还会继续精简量表题项,以使得同一公因子下题项之间的关联度和内在一致性更强。这种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很多研究中都被采用。

表4-6 平台公信力原始量表——17个题项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第一步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如表4-7所示),采用主成分法和方差最大旋转法,提取的3个因子的累计解释贡献率为55.37%,并且3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00。发现的问题是,题项“社交媒体常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发表观点”在公因子1和3上的负荷值都大于0.400且数值接近,导致题项的归属方向不是很清晰,也容易导致对公因子的解释和命名难以明确。于是将题项删除后再次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表4-7 平台公信力原始量表——16个题项的因子分析

从表4-7中可以看出,题项“社交媒体的线下活动多”和“社交媒体上很容易接触到名人”在两个公因子上的数值比较接近,题项的归属不清晰,故而都删除。

表4-8 平台公信力原始量表——14个题项的因子分析(www.chuimin.cn)

续表

对剩余的14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之后发现(如表4-8所示),共提取2个因子,和最初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一致,并且3个因子的累计解释贡献率达到了53.74%,其中两个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0.1%、23.6%。所有题项的最大因子负荷值都在0.600以上,最大负荷值与其余因子负荷值的差值都在0.400以上,达到了本研究的要求。

于是,表4-9即为本研究得到的社交媒体平台公信力的最终测评量表。

表4-9 社交媒体平台公信力测评最终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