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可信度可理解为受众对某种传播媒介整体的可信程度的评估,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媒介可信度”。关于渠道可信度的研究大多是将电视、广播、网站、博客等不同的渠道的可信度进行比较,也有的研究只关注某一特定的渠道。人们普遍认为,对一种媒介的依赖与对其可信度的看法是正相关的。同时接收多种媒介传递的内容,能使受众对媒介可信度评价更高,这就叫作媒介间的协同效应。......
2023-11-21
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具有时效性、重要性、准确性、显著性和接近性。新闻可信度(news credibility)研究是信息可信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本研究将其单独分为一类。
互联网模糊了新闻媒体的界限,使文本、音频、视频融合,模糊了流派区别。传统新闻,以一种超然、客观的形式在互联网上报道,即政治博主发表观点后提供有关链接;硬新闻的报道与网友的观点得以共同设置议程,新闻媒体的文章可能会与固执己见甚至是粗鲁的、贬损的评论放在一起。像这些信息体裁相互交织的现象,可以帮助公众调查关于新闻文本可信度评价的问题。西方学者在研究网络新闻信息可信度时,发现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受到语境的影响,一个博主不文明的网络语言行为却会突出内容的相对可信度,不文明的语言和党派分歧会使新闻和博客的可信度更高。[14]
西方学者还针对特定的新闻媒体类型进行研究,考察其可信度。在数字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网络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常常用来补充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还出现了数据新闻等多媒体新闻形式,媒体与读者甚至读者之间的互动都越来越多。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一些传统媒体也开始拓展其网络事业。例如CNN和纽约时报开拓网络新闻事业,培养了一群忠实的网络读者,其声誉从线下到线上进行了转移。由此,一些学者针对线下新闻和在线新闻(online news)信任的差异进行了研究。Katherine M.Grosser经过文献研究发现信任线下新闻的总体水平高于信任网络新闻[15],之前的研究都将信任程度的差异归因于网络新闻的发展,但是他认为虽然信息接受者的特征是重要的,但在网络环境中,信息的现状、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验证性以及来源的可靠性这四个因素都对网络新闻的信任机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Katherine M.Grosser的研究说明公众对网络新闻的信任比信任线下新闻更加困难,为了细致地阐述新闻业的发展如何呈现了数字化对信任的影响,Katherine M.Grosser建立了一个专业网络新闻信任的概念模型。社交媒体的公民新闻创造了在互联网上阅读新闻的可能性,这反过来又促使传统新闻机构进行网络新闻的实践,对于这两种类型的网络新闻(专业和非专业)的比较可信度的争议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一项对芬兰记者的社交媒体新闻可信度评估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芬兰的专业记者对专业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新闻的可信度存在分歧。社交媒体缺少把关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缺乏透明度、准确性、中立性等,大多数人认为社交媒体还不是成熟的新闻媒体。但是,通过目击者发布于社交媒体的第一手信息似乎是少有扭曲的,而且社交媒体相对于专业新闻能够更加独立于政治和行政压力之外,因此研究者认为引入合适的编辑过程可以使社交媒体更可信,社交媒体未来将会成为成熟的新闻媒体。[16](www.chuimin.cn)
Jae Kook Lee研究了有线新闻(cable news)的可信度,他通过分析CNN和FOX的可信度,发现政治知识和政治倾向有助于解释人们对有线新闻可信度的印象。[17]例如保守的共和党人认为FOX更可信,而自由民主党认为CNN更可信。那些认为CNN和FOX有着巨大差异的人在政治上更有见识并持有更成熟的政治态度。研究还发现可信度调解了政治信仰与媒体使用的关系,这一发现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它可能与媒体效应有关,即如果人们越来越多地消费他们认为可信的信息渠道,那么议程设置等媒体效应的潜力就会增强。
有关社交媒体公信力的文章
渠道可信度可理解为受众对某种传播媒介整体的可信程度的评估,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媒介可信度”。关于渠道可信度的研究大多是将电视、广播、网站、博客等不同的渠道的可信度进行比较,也有的研究只关注某一特定的渠道。人们普遍认为,对一种媒介的依赖与对其可信度的看法是正相关的。同时接收多种媒介传递的内容,能使受众对媒介可信度评价更高,这就叫作媒介间的协同效应。......
2023-11-21
在风险社会的概念维度下,社会责任是一种“前瞻性责任”,侧重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预估,并且能够对症下药避免风险或减轻风险所带来的实体化破坏。作为意见流通的传播渠道,媒介是重要的社会责任主体之一。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尽责对象则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的良性持续发展。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除去强制性的法律责任以外还应大力倡导、树立并履行其道德责任。......
2023-11-21
对构成信息公信力最终量表的8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后,我们发现:高可信度的社交媒体信息更值得信任。根据ELM模型,信息接收者对核心路径或外围路径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于信息处理过程的精细化程度,这主要受到动机和能力两方面的调节作用。而依据ELM模型的规则,“当信息接收者处理信息可信度的知识水平较高时,偏向于选择核心路径;反之,会偏向于选择外围路径”,说明当前网络用户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2023-11-21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分野就此显露。技术发展与互联网所带来的市场蓝海进一步刺激了传统媒体开辟网络空间的意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断加强。[2]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介权威、单向性、控制力强的运行方式,在新媒体的传播空间中,由于信息接口的普及、信息存储的海量、信息发布成本的下降,使得信息的种类与表达方式日趋多样化且内容丰富驳杂。......
2023-11-21
随着可信度研究的深入,采用比较视角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有学者针对单一国家的不同媒体形态进行了细化比较研究。技术发展使得公民新闻活动兴起,有关公民新闻可信度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不少研究比较了线上网络新闻与线下传统新闻的可信度,发现信任线下新闻的总体水平高于信任网络新闻[53],传统新闻媒体对信任关系的影响大于网络新闻[54]。......
2023-11-21
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与突发性事件方面,社交媒体需要肩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社交媒介的覆盖率达到一定范围、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不知不觉就担当起“推销者”的角色,其中所展现的“非现实”生活则通过拟态环境的制造构建了与现实生活相对应行为的意义模式。......
2023-11-21
涉及媒体公信力的研究,目前我国学界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侧重于媒体公信力测评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是侧重于媒体公信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蓝燕玲指出对信源公信力、渠道公信力和信息公信力等要素进行界定是很有必要的,明确公信力的具体内涵是进行媒体公信力实证研究的前提。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有偿新闻和不良广告是危害媒体公信力的“四大公害”,是损害媒体公信力的根源。......
2023-11-21
所以国王对议会报告的传播熟视无睹。根据对当时情况的一份叙述,一个新闻信札写家雇用了5 个抄写员,每人每星期二抄写16 封信,每星期四抄写13 封信,每星期六抄写15 封信,以满足100 多个订户的不同需求。订购新闻信札十分昂贵,这也许是政府没有试图控制它们的原因。伦敦书店的书架上也有新闻信札的手稿供人购买。有时,新闻信札的写家利用收信人之间的社交联系作为传播手段。......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