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

【摘要】:林业部1999年制定了《京津风沙源治理规划》,工程主要通过退耕还林、禁牧舍饲、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尽快恢复北京周围地区的林草植被,解决首都的风沙危害问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范围的总面积达45.8万km2。大力营造防风和固沙林,形成防风阻沙固沙体系。

林业部1999年制定了《京津风沙源治理规划》,工程主要通过退耕还林、禁牧舍饲、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尽快恢复北京周围地区的林草植被,解决首都的风沙危害问题。

该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采取多种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增加森林覆盖率,治理沙化土地,减少风沙和沙尘天气危害,最终使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有明显的改观,从总体上遏制土地沙化的扩展趋势。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范围的总面积达45.8万km2。其治理对策是:

(1)封禁保护现有的森林,杜绝一切经营性的采伐活动。

(2)对流域内的陡坡耕地和库区周围的坡耕地,积极实行退耕还林。

(3)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减少入库泥沙。

(4)在现有荒山荒地上营造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水源涵养林。(www.chuimin.cn)

(5)大力营造防风和固沙林,形成防风阻沙固沙体系。

(6)调整畜种结构,改变牧业生产方式,变放牧为圈养。

(7)营造农田林网和牧场林网。

(8)在燕北地区开展生态移民

按工程计划,从2001~2010年,将完成退耕还林3944万亩、营林造林7416万亩、草地治理15942万亩,修建水利配套设施113889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3445km2,生态移民18万人。

工程建设到目前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林业用地面积呈扩大趋势,森林覆盖率增长明显;二是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土地沙化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良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工程区重要的后续新兴产业;四是农民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来源中种植业、林业、外出务工比重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