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安江是钱塘江的支流,所以新安江流域生态共享区是一个动态的、以社会经济特征为主的概念。潜在共享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是指今后可能参与分享新安江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效益的地区和单位。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区的范围如图9-3所示。图9-3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区示意图基于流域生态共建区与共享区的理念,展开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分担、效益分享等各方面的内容研究。......
2023-11-21
工程涉及东北、华北、西北的主要生态脆弱区,建设区域横跨近半个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期限共73年,整个规划项目区范围406万km2,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据国家林业局统计资料,自1978年开始实施以来,累计造林23.5万km2,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部分地区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8.1.4.1 指导思想
建立一个高生产力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庞大生物群体。选定一批县旗,进行重点扶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成一批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实行农林牧、土水林、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带片网、林工商相结合,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行分类指导、分区突破。在山地,通过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形成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基本骨架;在平原、绿洲,建设以营造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复合农业经济系统;在黄土高原,建设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在草原,以发展灌木为主,营造草牧场防护林体系;在沙区,建设以防风固沙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8.1.4.2 工程简介
(1)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尔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km,南北宽560~1460km。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之间,北纬33°30′~50°12′之间。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2)建设期限。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见表8-1。
表8-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表
(3)建设任务。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多种措施建设恢复森林植被。规划造林3508.3万hm2(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hm2,飞播造林111.4万hm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hm2,四旁植树52.4亿株。
(4)建设目标。林地面积由2314万hm2增加到6084万hm2。森林覆盖率由5.05%增加到15%。活立木总蓄积由7.2亿m3增加到42.7亿m3。经济林面积由106万hm2扩大到300万hm2;多种经营年产值达到107亿元。林业年产值由9亿元增加到240亿元。平原、绿洲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使农作物产量提高10%~15%。水土得到基本控制。沙地得到治理,沙化面积不再扩大。
8.1.4.3 工程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际上举世无双的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开创了我国生态建设的先河,实现了与国际生态工程的接轨。1934年前苏联 “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标志着国际防护林工程的开始。随后,1978年我国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从组织上和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了以上几大世界性工程的总和,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先河,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政府改造生态环境的决心和魄力。
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涉及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551个县(旗、市、区),其中包括山西省的49个县,这些都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可以说没有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没有全国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因此促使这个区域生态稳定、环境优美、经济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www.chuimin.cn)
三北工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持续健康发展的,三北工程28年的建设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山西省已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69万hm2,取得了可喜的建设成就,为 “十一五”期间三北工程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国内外已产生广泛影响。我国已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列入中学教材;日本也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列入小学课本,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三北防护林建设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连续两次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大奖。
8.1.4.4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防护林体系建设毫不动摇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十一五”建设规划了光辉蓝图,也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提高认识和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内涵,针对“十五”期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找准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促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稳定健康发展。
(1)要深刻理解体系化建设的含义,确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观念。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概念,有范围、有组成、有形式、有内容,它既不是一般的荒山造林,也不是造林地的简单组合,它是指营造的以生态效益为主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性防护林建设工程。其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要根据立地条件和群众需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地发展能源林、经济林和用材林,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充实防护林体系建设内容。从其表现形式上看,是乔、灌、草结合,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带、网、片、点相结合。
防护林体系建设除考虑防护效益外,本身也应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中林业产值的比重,最大限度地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不应局限在农田、牧场的屏障作用,要从重建生态平衡出发,从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出发,从改变自然面貌出发,从改善人民生存、生活条件造福于人民出发,是创造有利于人类活动的绿色环境。要以“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林带,坚持山、川、沟综合治理,不允许破坏和垦种。
(2)要坚持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指导思路。三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要在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首先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树立防护林效益经济化的发展思路,把防护林建设同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实现农村生态稳定、环境优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实现农民身心愉悦、生活富裕。
首先,要科学规划做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要做好科学的规划十分重要。从山西来讲,南北气候、立地条件差异很大,所以在总体布局上要重点结合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长期持续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打好基础。在这一方面,一是结合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认真总结过去的好典型、好经验进行推广。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或地块进行示范,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第二,适地适树、适当调整区域性的林种树种结构。防护林体系建设,选择适当的树种,适地适树是最基本的原则。在生产实践中要切实贯彻这一原则,在原有林种、树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性能优良、经济价值高的林种、树种比例,达到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使林木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最佳综合效益状态。
第三,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要选择最佳建设模式。主要的模式包括乔、灌混交模式,地埂经济林模式,核桃、红枣间作模式,经济林网模式等,应根据不同的地理和生态条件选择最佳的建设模式。
(3)不断强化工程管理,发展壮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队伍建设。管理是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的关键工作,一流的管理才能创建一流的工程,只有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不断发展壮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队伍建设,才能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从当前三北工程管理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业务知识老化;②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增加,森林管护和监测已是迫在眉睫。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积极引进人才,通过公开招聘从社会上和大专院校吸纳一批志愿参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者;二是不断加强培训,提高现有队伍的素质,通过集中和实地培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对在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以鼓励和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防护林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加快建立三北防护林工程森林监测体系,加大三北防护林工程投入力度,加强三北防护林资源管护队伍建设。
有关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的文章
由于新安江是钱塘江的支流,所以新安江流域生态共享区是一个动态的、以社会经济特征为主的概念。潜在共享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是指今后可能参与分享新安江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效益的地区和单位。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区的范围如图9-3所示。图9-3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区示意图基于流域生态共建区与共享区的理念,展开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分担、效益分享等各方面的内容研究。......
2023-11-21
上游地区黄山市和绩溪县作为新安江流域共建区在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工作中的直接投入成本DC 与间接投入成本IC 共同构成了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的总成本C,以此作为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补偿计算的依据。因此,引入水质修正系数KE,对下游利用上游水量所分担的投入进行修正,最终得到下游生态共享区对上游地区生态建设总投入的补偿标准,按照式计算,该式即为水资源补偿计算模型的基本公式。......
2023-11-21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项政策的设计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补偿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来总体调度,使得各项政策的互补作用和实施效果不够理想。立法落后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对新的生态问题和生态补偿机制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
2023-11-21
表7-1我国主要江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诊断表注 1.+为基本健康,+ +为亚健康,+ + +为不健康,+ + + +为严重不健康。河流是养育人类的母亲,流域水生态补偿是善待母亲所应尽的义务。当务之急是尽快稳定其病情,防止病情继续恶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因病施治、对症下药,逐步修复流域水生态系统。......
2023-11-21
由于补偿的尺度不同,采取的补偿方式和途径也不同,将会形成不同尺度下的生态补偿机制,所以尺度的确定是建立补偿机制的首要问题。......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