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湖泊湿地萎缩情况及生态补偿

湖泊湿地萎缩情况及生态补偿

【摘要】: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我国的湖泊湿地在过去50多年间已出现大面积的萎缩。据统计,在全国656个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中,有230个不同程度地萎缩,萎缩面积近1.4万km2,约占原有湖泊面积的18% ,蓄水量减少500多亿m3。仅东北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西北内陆地区及一些江河的三角洲地区,50多年来累计围垦湿地7万多km2,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湖泊湿地与洪泛区是大自然专门为江河安排的蓄洪、滞洪和调节径流的空间,是流域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自然(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河流改道等)和人为(因人口增加、耕地不足而围垦)因素的双重影响,我国的湖泊湿地在过去50多年间已出现大面积的萎缩。据统计,在全国656个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中,有230个不同程度地萎缩,萎缩面积近1.4万km2,约占原有湖泊面积的18% (其中完全干涸的湖泊89个,约4300km2),蓄水量减少500多亿m3。例如青海湖仅1961~1981年间面积缩小近300km2,水量减少76亿m3;新疆的罗布泊、玛纳斯湖已完全干涸;甘肃河西走廊的东、西居延海分别于20 世纪60 年代和90 年代初干涸;安徽的巢湖面积从原先的2000km2缩小到770km2;江西的鄱阳湖从5000km2缩小到3000km2;原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洞庭湖,历史上最大面积曾达6000km2,因长期以来的围垦和泥沙淤积(年均入湖泥沙1.2亿t),到2000年湖面已缩小到2400多km2;湖北省原先号称 “千湖之省”,目前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仅剩180个,湖泊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缩小了2000多km2

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单元,具有调节径流、净化水质、提供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多种功能,其中净化水质的功能尤为独特,所以湿地被喻为 “地球之肾”。据全国湿地调查成果,我国共有面积1km2以上的陆域湿地1.3万处,总面积近35万km2,其中,天然湿地占93%,人工湿地占7%。(www.chuimin.cn)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对湿地的重要生态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大片湿地被开垦成农田,有1/3左右的湿地已经退化或消失。仅东北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西北内陆地区及一些江河的三角洲地区,50多年来累计围垦湿地7万多km2,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后,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的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湿地保护区473处,总面积43.5万km2。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国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 “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疏浚河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的生态修复工程,共平退圩垸1460多个,迁出居民62万户、240多万人,恢复水面2900多km2,恢复蓄水容积130亿m3,其中洞庭湖和鄱阳湖分别恢复水面600km2和800km2。江西省出台了鄱阳湖保护条例之后,近几年鄱阳湖的最大水面已恢复到5000km2左右。2000年以来,水利部还多次组织了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黑河下游生态输水,扎龙湿地、向海湿地、莫莫洛湿地等生态输水,白洋淀生态输水(引岳济淀),南四湖生态调水等生态补水工程,把保障湿地生态用水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今后的主要问题是建立生态用水的长效机制,妥善解决好生态用水的途径、费用、运行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