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7.1.1.3水资源过度开发,湖泊湿地萎缩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30%,特别是北方许多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m3,属于极度缺水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最宽处约5200km,南北最长处约5500km,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水资源相对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5以上,荒漠化面积接近国土面积的28%,这些都是导致我国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和生态容量严重不足的主要自然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目前总人口已超过13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1%。按人均计算的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率达9.0%以上,城镇化率从17%提高到约42%。但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而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又严重滞后,从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沉重代价,这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主要社会因素。这些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目前我国面临一些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7.1.1.1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

1980~2000年,全国荒漠化面积增加了5万km2,总数约27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8%。截至200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其中,风蚀面积191万km2,水蚀面积165万km2,每年流失土壤50亿t。水土流失一方面导致表层土壤及营养物质流失、肥力下降、土地沙化,年均损失耕地100万亩以上;另一方面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水库,导致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湖泊淤塞、容积缩小,水库淤积、兴利效益衰减。据估算,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已超过1000亿元。

7.1.1.2 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全国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已从1980年的315亿t增加到2000年的620亿t和2005年的717亿t,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化肥、农药农业面源污染和大型养殖场的禽畜粪便污染也日益严重,如2000年全国禽畜粪便产生量达17亿t。由于水污染不断加剧,江河水质严重恶化,许多湖泊、水库也都处于富营养状态。

严重的水污染使许多河段、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恶化,不仅失去了饮用水源的功能,加剧缺水危机,而且对工业、农业、渔业等部门造成重大损失,有些污染严重的水域臭气熏天、鱼虾绝迹,严重恶化了城乡人民的居住环境。据有关部门对1998年全国水污染损失的估算,直接损失总额接近2500亿元。

7.1.1.3 水资源过度开发,湖泊湿地萎缩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30%,特别是北方许多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m3,属于极度缺水的资源型缺水地区。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生活生产用水持续增加及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下的现象同时并存,导致水资源无节制地过度开发黄河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及北方地区的其他许多河流都出现了下游长期断流的局面,湿地和湖泊大面积萎缩甚至干涸消失。例如塔里木河下游360多km 河道自1972~2000年长期断流,尾闾台特马湖干涸;黄河下游从1972~1999年累计断流1000多天;海河北系的许多支流和中小河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有河皆干”;辽河干流和淮河干流自1976年以后也多次出现断流。由于河道断流或补给水量减少,导致下游的湖泊湿地不断萎缩甚至干涸。例如河西走廊内陆河下游的西大湖、东西居延海、青土湖等都先后干涸,河北平原的白洋淀也多次干涸,东北平原的湿地大片消失等。

在地表水过度开发的同时,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问题也日益加剧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达到19万km2,累计超采量已达1500亿m3,北方许多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已面临地下水资源枯竭的严重危机。

7.1.1.4 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污染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的燃煤大国,煤炭消耗量已从1980年的6亿t增加到目前的15亿t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石油消耗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都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p H 值小于5.6的酸雨区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30%左右,位于酸雨区的城市有100多座。有关部门曾对我国在1995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估算结果为1165亿元。近几年来,这一损失呈不断加大的趋势。(www.chuimin.cn)

7.1.1.5 天然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草原质量下降

由于多年来滥伐森林,天然林破坏严重。近20年来,我国森林总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主要是人工林和次生林。林龄、林种、林相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郁闭度大于0.3的森林面积减少,郁闭度小于0.3的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下降。

我国草地总面积达40多亿亩,但由于多年来超载过牧和滥垦、乱挖、乱扒 (开荒、挖药材、扒发菜等),加之干旱缺水和鼠害、虫害,“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已占总面积的50%以上,载畜能力大幅下降,大片草原已趋于沙化和荒漠化,成为主要的沙尘源地。

7.1.1.6 城乡环境恶化,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城市垃圾与有害废弃物污染不断加剧。据全国343个监测城市(2.9亿人口)的监测结果,有2亿人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2级的环境中;全世界10个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5个。

农村,全国平均化肥用量从1980年的8kg/亩增加到29kg/亩,超过安全用量1倍;农药用量从0.33kg/亩增加到0.89kg/亩。直接用污水灌溉的耕地面积达5000多万亩,禽畜粪便年产生量近20亿t,不仅严重污染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而且对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7.1.1.7 近海海岸带环境恶化

由于陆地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不断增加,加之海水养殖和海港港区自身造成的污染,我国近海海域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沿海赤潮频繁发生,每年发生赤潮的次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29次增加到目前的79次。

7.1.1.8 其他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除了以上七个方面,还有不断加剧的沙尘暴、干旱缺水、江河洪水、城市和农村内涝、山洪泥石流、沿海风暴潮、耕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资源破坏以及城市光污染、电磁污染、热岛效应等。据环保部门估算,我国各类生态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4%~13% (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的环境污染损失占GDP的8%)。

在上述各类生态与环境问题中,固然有相当一部分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且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归根结底,其根本原因就在资源与环境成本的外部性,长期以来的“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是导致目前“公地悲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