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环境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环境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摘要】:国际贸易过程中主要的生态问题包括绿色贸易壁垒和生态安全。由此可见,努力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生态化,也是实现地区、国家甚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6.5.2.1 经济方面

(1)经济刺激政策。人类在环境逐渐恶化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经济刺激政策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如排污收费、产品收费、押金退款制度、买卖许可证、契约和责任制度等。排污收费是指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放者,根据其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和质量征收费用。产品收费是对在生产、消费、废物处理过程中,对有害于环境的产品征收费用或税收。押金退款制度是指购买具有潜在污染性产品的人将支付一笔附加款,在他们把产品或其包装返回到认可的回收或处理中心时得到退款。可买卖许可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确定一个最大允许污染量,在污染厂商中分配污染许可证,并允许许可证上市交易。契约和责任制度是指厂商在开始运行之前签订货币契约,如果引起不可接受的环境危害或污染超过可接受的水平,钱将被没收。

(2)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循环经济有四个主要原则,即减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无害化原则和重组化原则。减量化原则又称物质化原则,即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资源化原则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要求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以及服务的时间强度,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反复使用。无害化原则是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利用资源,它要求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重组化原则是以生态经济系统最优化运行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全过程,通过对产业结构的重组与转型达到系统的整体最优。从循环经济的四个原则可以看出循环经济不仅减少了对资源的使用量,还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值得提倡和使用。

6.5.2.2 宏观调控

(1)制度手段。政府制定能够清晰地定义和分配财产权法律,负责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以便识别污染的责任源和受体,并向受影响的各方开放这些监测信息。制定合理的排污收费制度,对污染大的行业要提高收费标准。制定合理的补贴制度,对无污染的行业给予一定的补贴。(www.chuimin.cn)

(2)命令控制手段。命令控制手段是指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直接规定当事人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现在一些国家采用的命令控制手段有规定许可排放量的手段和规定最低技术要求的手段。规定许可排放量是指依据一系列标准将总体目标分配到具体的污染源,然后对每个污染源发放许可证,依次来将排污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规定最低技术要求是对生产过程或主要设备规定特定的要求,即对潜在的污染者规定最低技术要求。

(3)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自然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系统。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需要明确自然资源的产权,完善市场调节机构,对于可信任的机构适当授权。对一些特殊的自然资源,如黄河的治理与使用,要综合管理,使占有这些资源的地区可以共同治理,共同使用资源。

6.5.2.3 国际合作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也逐渐增多,同时在贸易过程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为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各国也提出了国际贸易从生态角度进行管理和立法。

国际贸易过程中主要的生态问题包括绿色贸易壁垒和生态安全。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目的的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有双重作用,消极的作用是它可以作为发达国家限制商品进口的手段,影响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它的积极作用是可以促进各国减少污染,节约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危及生态安全主要是指在出口产品时,国内企业和个人行为倾向于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更大量的产品,结果是国内的自然资源受到破坏,如贱卖森林、矿产资源;在进口产品时国内企业和个人行为倾向于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大量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却被企业与个人忽视了,其结果就是企业和个人将环境的外部性转嫁给社会,造成国外产品在国内的再生产和使用中破坏本国环境。由此可见,努力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生态化,也是实现地区、国家甚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