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菩萨就得许愿,愿望实现了还得还愿——还泰山、跳猖神舞。起猖返回时,主持道士领先,五猖神与五位火把手间隔行进,五个猖神边走边挥舞钢叉,钢叉上的铜铃发出阵阵脆响,很是威风。猖神舞是旧时“还泰山”仪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间传统原始舞蹈,但该舞依附于还愿仪式,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故已失传。......
2023-11-21
威坪地区流行正月初一撑罗神竹舞的习俗,起源是汪川村。
相传很早以前,汪川源的徐姓家族几代单传,人丁不旺。有一年盛夏,从云岭过来一位过路客,到徐家讨茶解渴,徐家大嫂便端来一碗冷茶,见他汗流满面,气喘吁吁,便随手抓了撮老谷糠撒进碗里,交给客人就匆匆入内。客人不知何故,只得坐在门口慢慢边吹谷糠边喝冷茶。好一会,过路客才将冷茶喝完。他渴也解了,气也顺了,便起身在门口东看看、西看看。这时徐家大嫂又端来一碗刚烧的茶,碗里还放了新采的春茶,老远就闻到甘甜的清香。徐家大嫂热情地要过路客慢慢喝、歇歇脚,她又返回灶房给客人做点吃的以填肚皮。
过路客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位大嫂是怕自己渴急了喝冷茶要呛着才故意放谷糠的,又见她烧水泡茶、生火做饭,心里既敬重又感激,便有心要点拨她。过路客告辞时郑重地对徐家大嫂说:“此地并非居家阳基,若想兴旺繁衍,须速迁至对面阳山脚竹园处,切记,切记!”说罢扬长而去。
当晚,徐家大嫂将过路客的话告诉了丈夫,第二天便迁居至阳山脚园竹处了。后来,徐家大嫂果然生了9个儿子。这时徐家夫妇才知道,那位过路客便是开“金口”的罗隐秀才。罗隐开了“金口”,哪有不发之理?至清代,徐姓一家有千灶万丁之说,成为有名的“七都七条源,第一数汪川”的好地方。
由于徐氏是经罗隐秀才的点拨,迁居至竹园处后才兴旺发达的,后人就敬罗隐秀才为神,修建了“罗神殿”;视竹子为生儿育女之“神”。每逢红白喜事都去竹园焚香烧纸。后来,汪川徐氏又逐渐演变为正月初一撑“罗神舞”的传统习俗。(www.chuimin.cn)
罗神竹舞
每年除夕,汪川村人就到毛竹园里挑选一根高大的毛竹,再将毛竹连根挖来置于“罗神殿”旁,并冠为“罗神竹”。罗神竹枝上挂满十二生肖饰品和福禄寿利市彩头,供人朝拜、求子、祈福。正月初一,挑选六个手劲大的后生撑罗神竹,八个后生任护竹人员,加上吹打乐队等组成撑罗神竹舞的队伍,并统一着装。上午八时正,在大鼓鼓点的指挥下,罗神竹由三个后生(另三个轮番代替)撑起从罗神殿启程,前有锣鼓队鸣锣开道,后有鞭炮、礼花相送,队伍沿村缓缓行进。在行进过程中,罗神竹时而倒向街道两旁队伍,时而又突然竖起,并反复倒起舞动。罗神竹倾倒时,观众便趁机抢摘竹枝上的十二生肖饰品或福禄寿利市彩头,以抢到者为荣、为幸;竖起时,引得观众一片喝彩声,直到全部抢光,演出才结束。
后来,威坪镇综合文化站对传统的“罗神竹舞”进行了改编,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设了大型罗隐塑像,并将塑像置于滑轮彩车上;重新编排了舞蹈阵式与动作;还新增了手持花篮的衬舞组合,既丰富了内容又更具观赏性,使“罗神竹舞”适宜于大型广场表演。改编后的“罗神竹舞”,还曾参加中国·杭州千岛湖秀水节大型文化踩街演出,获得好评。
有关淳安传统舞蹈卷的文章
拜菩萨就得许愿,愿望实现了还得还愿——还泰山、跳猖神舞。起猖返回时,主持道士领先,五猖神与五位火把手间隔行进,五个猖神边走边挥舞钢叉,钢叉上的铜铃发出阵阵脆响,很是威风。猖神舞是旧时“还泰山”仪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间传统原始舞蹈,但该舞依附于还愿仪式,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故已失传。......
2023-11-21
里商乡里商村是明朝三元宰相商辂的故里,该村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办规模较大的舞花灯闹元宵活动。据传,里商村原无此花灯,更无舞花灯闹元宵的习俗。这样,里商的灯酷似皇家的宫灯,但不能称宫灯,便直称“花灯”。商辂去世后,里商的商氏后裔为缅怀商辂,集资在村里建了座花厅,每逢春节,元宵,便在花厅里展示各家的花灯。每年的正月初三,里商村的村民便开始制作花灯了。......
2023-11-21
当地百姓认为,竹子器具是褚老伯伯特有的行装,竹子又是一种很吉祥的物种,于是,瑶村和显后两个村就用竹子编制褚老伯伯龙头竹竿拐杖抛向空中化作青龙、黄龙的形状,制作一条青龙、一条黄龙,每条龙长50米左右,并在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元宵期间组织村民舞之,以表达对褚老伯伯的怀念,同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023-11-21
宋村拉狮原名叫“贺城拉狮”,因新安江移民而几近失传,后经宋村乡挖掘整理,制作道具,拜师求艺,才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重放光彩,故改称“宋村拉狮”。宋村拉狮这项传统民间舞蹈自被挖掘整理、包装编排、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后,即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惊,曾多次在县内重大节庆日亮相,也赢得了殊荣。......
2023-11-21
三个台中间的开阔地,用来跳伏猖舞。伏猖队伍由百十号人组成,角色有开路神、报子、旗手、正猖、副猖、赵老爷、敲锣打鼓的、拿祭品、化妆的等。伏猖这天,伏猖人员凌晨就吃完早饭到叶家源门岭脚,穿上彩服,化好妆,开始祭拜山神大地。祭拜结束后,伏猖队便出发,一路跳着伏猖舞。此时,广场内外欢声雷动、鞭炮齐鸣,迎接伏猖队伍。最后到神台前祭拜坛主菩萨,伏猖到此结束。伏猖做会戏共三天,除跳伏猖舞、收貉外,连演三天三夜。......
2023-11-21
据传,屏门乡佛岭后村的板龙灯是郑氏家族于清初从河南传入的,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佛岭后板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和灯笼四部分组成。佛岭后村每隔年举办一次板龙灯舞活动,时间定在元宵节。盘龙表演结束后,板龙灯队仍巡游回郑氏宗祠拆龙。佛岭后板龙灯自清初舞起,世代相传,仅在“文革”期间一度中断,后得以恢复。......
2023-11-21
毽子舞,俗称“踢毽子”,是一项民间传统原始舞蹈,它集强身健体、竞技比赛、艺术表演于一体,男女皆宜,特受妇女、儿童的偏爱。以前的农村,每逢农闲,尤其是在有月亮的夜晚,在空阔处或晒坦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妇女、儿童在踢毽子舞。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农村偶尔会有人扎个毽子踢着玩,但以前那种踢毽子盛行或毽子舞比赛很难看到了。......
2023-11-21
淳安腰鼓舞俗称“跳花鼓”。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大批南下土改工作队进驻淳、遂两县,随之带来了老解放区的安塞腰鼓,本地的跳花鼓与传入的安塞腰鼓一结合,取长补短,即形成了淳安的腰鼓舞,不同的是安塞腰鼓以男演员跳为主,其舞蹈风格粗犷、彪悍;而淳安腰鼓以女演员跳为主,劲中带柔。腰鼓舞的阵式无硬性规定,编导者可根据人员的多少,场地的大小,舞曲的长短临场发挥。......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