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淳安传统舞蹈:秋千露台,南宋起源的非遗项目

淳安传统舞蹈:秋千露台,南宋起源的非遗项目

【摘要】:秋千露台,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即秋千舞与露台舞,因表演时同时出现,互为组合,故统称“秋千露台”。秋千露台兴于南宋,据传是方姓后裔为纪念始祖方储三兄弟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2008年,文昌“富山秋千露台”被列入杭州市及淳安县第二批非遗保护项目,2009年被列入省“非遗”保护名录。

秋千露台,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即秋千舞与露台舞,因表演时同时出现,互为组合,故统称“秋千露台”。露台的起源很早,唐乾宁三年(896)纂修的富山《方氏家乘》就有“富山露台”的记载。秋千露台兴于南宋,据传是方姓后裔为纪念始祖方储三兄弟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

秋千露台

由此可见,秋千露台起始于文昌镇富山村。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然风景优美。富山村形成于东汉年间,据清光绪《淳安县志》记载,东汉年间歙东(今淳安)有方储、方侪、方俨三兄弟,俱讲授《孟氏易》,尤方储特聪颖博学,知天文五行,精占卜吉凶。章帝元和初年(公元84年),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拜授议郎,转为洛阳令,升迁太常。由此,方姓后裔奉其为神圣。方姓系淳安大姓,不仅富山村建有方氏宗祠、方仙翁庙,而且在全县各地方姓村庄均建有方仙翁祠庙,有关方仙翁的庙会活动也颇盛。每逢庙会,必舞秋千露台。

秋千露台,其表演形式融杂技、舞蹈、歌唱为一体。露台表演时,由八名壮年男子抬着行走,露台上站着一位秀气的小女孩扮演“铁扇公主”,手持芭蕉扇,一米多高的铁架上站着一位灵巧男孩童,扮演孙悟空,铁架上设有一根套有钢管的运动木,“铁扇公主”扇动芭蕉扇,孙悟空在铁架上翻跟头,煞是惊险。

秋千表演即由两座秋千分别由八名壮年男子抬着行走,每座秋千台上置四副小秋千架,上面依次坐着穿着红色、粉红色、 白色、蓝色古装服饰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们左手持有与衣服色彩一样的羽毛绒扇,右手持可借力旋转的红、绿两色手绢花。行走时,每架秋千四位小女孩齐心协力,台行架翻滚,架转人放歌,小女孩和着自己的歌声,统一舞动手中的羽毛绒扇,旋转着手绢花,真是好看。(www.chuimin.cn)

秋千表演

通常露台表演与秋千组合,由秋千、露台、鼓亭(即乐队)三部分组成,共三十三人。以前露台、秋千、鼓亭表演时都是由青壮年男子抬着行走,近年来改为安装小轮子推着走。表演过程以先锋为号,伴奏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吹三打”乐曲,一路边行、边舞、边唱,引来无数观众的围观、喝彩。

秋千露台作为淳安民间传统艺术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是研究地域民俗文化价值。秋千露台始于唐、兴于南宋时期,可通过对秋千露台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可进一步加深对历史文化渊源的研究。二是文化娱乐价值。文昌“富山秋千露台”具有表演时惊险性、欢快性,以及借鉴了戏曲的表演元素且配有乐队伴奏,场面十分欢快、热闹,可以极大地丰富当地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旅游开发价值。随着淳安乡村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秋千露台可作为旅游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展示给中外游客。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艺术的崛起,秋千露台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已濒临失传,主要表现在:1.秋千露台表演队伍日趋减少。目前,唯有富山、瑶山两地尚有此项活动,其他地方均已绝迹。2.艺术人才缺失,尤其是秋千露台道具的制作艺人和秋千露台表演艺人,后继乏人。为了加强对秋千露台艺术保护,近年来,县文化部门、文昌镇及富山村精心呵护秋千露台这门独特艺术,并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创新,每年正月都开展秋千露台表演活动,使其得以延续。2008年,文昌“富山秋千露台”被列入杭州市及淳安县第二批非遗保护项目,2009年被列入省“非遗”保护名录。2012年,曾赴河南开封参加全国秋千大赛,喜获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