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人回忆,打花棍舞的起源始于“讨饭棍舞”。往年旱涝灾害频发,外地灾民成班结队地涌入淳安,他们为便于乞讨钱粮,往往会在一开阔地或晒坦里,用随身携带的、用于赶狗用的讨饭棍舞几套简单的棍术,以召引观众。一般的打花棍舞,无需统一着装;遇正式表演时,需服饰一式,以示正规。遗憾的是,打花棍舞这一传统民间舞蹈已逐渐被广场舞所替代,濒临失传,有待于群文工作者去挖掘、整理、传承,使其重焕异彩。......
2023-11-21
秋千露台,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即秋千舞与露台舞,因表演时同时出现,互为组合,故统称“秋千露台”。露台的起源很早,唐乾宁三年(896)纂修的富山《方氏家乘》就有“富山露台”的记载。秋千露台兴于南宋,据传是方姓后裔为纪念始祖方储三兄弟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
秋千露台
由此可见,秋千露台起始于文昌镇富山村。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然风景优美。富山村形成于东汉年间,据清光绪《淳安县志》记载,东汉年间歙东(今淳安)有方储、方侪、方俨三兄弟,俱讲授《孟氏易》,尤方储特聪颖博学,知天文五行,精占卜吉凶。章帝元和初年(公元84年),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拜授议郎,转为洛阳令,升迁太常。由此,方姓后裔奉其为神圣。方姓系淳安大姓,不仅富山村建有方氏宗祠、方仙翁庙,而且在全县各地方姓村庄均建有方仙翁祠庙,有关方仙翁的庙会活动也颇盛。每逢庙会,必舞秋千露台。
秋千露台,其表演形式融杂技、舞蹈、歌唱为一体。露台表演时,由八名壮年男子抬着行走,露台上站着一位秀气的小女孩扮演“铁扇公主”,手持芭蕉扇,一米多高的铁架上站着一位灵巧男孩童,扮演孙悟空,铁架上设有一根套有钢管的运动木,“铁扇公主”扇动芭蕉扇,孙悟空在铁架上翻跟头,煞是惊险。
秋千表演即由两座秋千分别由八名壮年男子抬着行走,每座秋千台上置四副小秋千架,上面依次坐着穿着红色、粉红色、 白色、蓝色古装服饰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们左手持有与衣服色彩一样的羽毛绒扇,右手持可借力旋转的红、绿两色手绢花。行走时,每架秋千四位小女孩齐心协力,台行架翻滚,架转人放歌,小女孩和着自己的歌声,统一舞动手中的羽毛绒扇,旋转着手绢花,真是好看。(www.chuimin.cn)
秋千表演
通常露台表演与秋千组合,由秋千、露台、鼓亭(即乐队)三部分组成,共三十三人。以前露台、秋千、鼓亭表演时都是由青壮年男子抬着行走,近年来改为安装小轮子推着走。表演过程以先锋为号,伴奏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吹三打”乐曲,一路边行、边舞、边唱,引来无数观众的围观、喝彩。
秋千露台作为淳安民间传统艺术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是研究地域民俗文化价值。秋千露台始于唐、兴于南宋时期,可通过对秋千露台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可进一步加深对历史文化渊源的研究。二是文化娱乐价值。文昌“富山秋千露台”具有表演时惊险性、欢快性,以及借鉴了戏曲的表演元素且配有乐队伴奏,场面十分欢快、热闹,可以极大地丰富当地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旅游开发价值。随着淳安乡村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秋千露台可作为旅游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展示给中外游客。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艺术的崛起,秋千露台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已濒临失传,主要表现在:1.秋千露台表演队伍日趋减少。目前,唯有富山、瑶山两地尚有此项活动,其他地方均已绝迹。2.艺术人才缺失,尤其是秋千露台道具的制作艺人和秋千露台表演艺人,后继乏人。为了加强对秋千露台艺术保护,近年来,县文化部门、文昌镇及富山村精心呵护秋千露台这门独特艺术,并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创新,每年正月都开展秋千露台表演活动,使其得以延续。2008年,文昌“富山秋千露台”被列入杭州市及淳安县第二批非遗保护项目,2009年被列入省“非遗”保护名录。2012年,曾赴河南开封参加全国秋千大赛,喜获银奖。
有关淳安传统舞蹈卷的文章
据老人回忆,打花棍舞的起源始于“讨饭棍舞”。往年旱涝灾害频发,外地灾民成班结队地涌入淳安,他们为便于乞讨钱粮,往往会在一开阔地或晒坦里,用随身携带的、用于赶狗用的讨饭棍舞几套简单的棍术,以召引观众。一般的打花棍舞,无需统一着装;遇正式表演时,需服饰一式,以示正规。遗憾的是,打花棍舞这一传统民间舞蹈已逐渐被广场舞所替代,濒临失传,有待于群文工作者去挖掘、整理、传承,使其重焕异彩。......
2023-11-21
响狮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原遂安县狮城一带,千岛湖形成以后,它随着狮城绝大多数居民迁居姜家,这舞响狮活动又在姜家流传下来。响狮搭得好的,以此为业,成为一种谋生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封建迷信的破除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这搭响狮活动才慢慢少去。姜家响狮民国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响狮上门乞讨常见。......
2023-11-21
淳安腰鼓舞俗称“跳花鼓”。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大批南下土改工作队进驻淳、遂两县,随之带来了老解放区的安塞腰鼓,本地的跳花鼓与传入的安塞腰鼓一结合,取长补短,即形成了淳安的腰鼓舞,不同的是安塞腰鼓以男演员跳为主,其舞蹈风格粗犷、彪悍;而淳安腰鼓以女演员跳为主,劲中带柔。腰鼓舞的阵式无硬性规定,编导者可根据人员的多少,场地的大小,舞曲的长短临场发挥。......
2023-11-21
康塘旱船的道具主要由船、船篷和桨组成。康塘旱船的表演阵式可大可小,船只可多可少,视表演场地和活动需要而定。康塘旱船舞的音乐,过去以当地流传的《康塘百琴楼歌》曲为主,现已失传。康塘旱船自宋代开始,承前启后,代代相传,并成为当地喜庆活动中的一个主要舞蹈项目。重新创编的大型舞蹈《康塘旱船》,曾多次应邀参加县、市大型节庆活动,均获好评。......
2023-11-21
威坪地区流行正月初一撑罗神竹舞的习俗,起源是汪川村。正月初一,挑选六个手劲大的后生撑罗神竹,八个后生任护竹人员,加上吹打乐队等组成撑罗神竹舞的队伍,并统一着装。在行进过程中,罗神竹时而倒向街道两旁队伍,时而又突然竖起,并反复倒起舞动。改编后的“罗神竹舞”,还曾参加中国·杭州千岛湖秀水节大型文化踩街演出,获得好评。......
2023-11-21
武狮,即与舞狮子相结合的耍杂技表演,称之为武狮。据富文乡富文村原武狮班老艺人邵三林回忆,富文村武狮班创建于1944年初,武狮师傅是淳安老城港口镇王村人,姓邵,人称“邵师傅”,是邵师傅到富文村组建武狮班,才开始带徒传艺的。富文村武狮班多在民俗节庆日及民间喜庆活动中演出,每年春节期间,先在本村及周边村演出,后应邀到邻县乡村表演。......
2023-11-21
方宅桥烛龙,是威坪方宅村的民间传统舞蹈,据传是为纪念方腊农民起义而举行的,至今约三百年历史,旧时称“拖桥烛”。而方宅村的桥烛与众不同,拖的是双龙,代表方氏两大支族。旧时舞桥烛龙,无服饰要求。所幸的是,201 5年方宅村借新建村文化礼堂,重新恢复了“方宅桥烛龙”这一传统舞蹈,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与改进,增添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具观赏性,也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重放异彩。......
2023-11-21
每年正月十三,千岛湖镇东庄村都要举办游板凳龙活动,这一习俗始于元泰定二年,迄今已有690多年之久。东庄板凳龙又称东庄板龙灯。头一种说法为东庄游龙灯活动是祭祀方姓始祖方储的。东庄村方氏为大姓,在辉照山脚亦建有“仙翁庙”,并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庙会和游板凳龙活动。东庄板凳龙不仅道具制作别具一格,与别的板龙大有不同,而且该板凳龙只有龙身,没有龙头和龙尾。东庄板凳龙表演时由打击乐队伴奏,场面热烈、欢快。......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