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菩萨就得许愿,愿望实现了还得还愿——还泰山、跳猖神舞。起猖返回时,主持道士领先,五猖神与五位火把手间隔行进,五个猖神边走边挥舞钢叉,钢叉上的铜铃发出阵阵脆响,很是威风。猖神舞是旧时“还泰山”仪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间传统原始舞蹈,但该舞依附于还愿仪式,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故已失传。......
2023-11-21
毽子舞,俗称“踢毽子”,是一项民间传统原始舞蹈,它集强身健体、竞技比赛、艺术表演于一体,男女皆宜,特受妇女、儿童的偏爱。以前的农村,每逢农闲,尤其是在有月亮的夜晚,在空阔处或晒坦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妇女、儿童在踢毽子舞。踢技高的,还能踢出花样翻新、艺术性极高的毽子舞,会博得围观者的啧啧称奇。
毽子舞的唯一道具是毽子。
毽子的扎制需鸡毛、苎麻、铜钱、橡胶皮片等材料。扎制方法是:扎弹性较强的“竖毛毽子”,需取大公鸡脖子上羽毛5—6根,一根约30——40厘米长的苎麻绳,一至二枚方孔铜钱(若需弹性更强,可酌情加铜钱),剪两块铜钱样大小的橡胶皮,将苎麻线两头穿过两皮夹住铜钱的中央,然后将鸡毛归拢好夹在二线头中间绕起系牢,最后把线头夹在皮与铜钱之间夹紧即成。扎“倒毛毽子”的扎法与扎竖毛毽子基本相同,只需取鸡身上其他部位稍长的毛,而且是根部朝上,稍部朝下,倒着扎,需用的铜线一枚即可,弹性较弱。
最吸引人的毽子舞是踢毽子比赛。
民间毽子舞比赛分单踢、定踢和整套踢。单踢的规则是,参赛者事先定好用左脚或右脚踢,在规定的时间里比谁踢得多;定踢是,参赛者定好用左或右脚在原地踢,另一只脚则不准移动,如移动了则点数即停,比谁踢得多;整套踢是,一整套毽子舞共十一节,参赛者定好踢多少数为一节,比谁先踢完整套者为赢方。(www.chuimin.cn)
毽子舞
整套踢十一节毽子舞的比赛规则分别为:第一节,右脚单踢;第二节,右脚单乘(即悬空踢);第三节,左脚单踢;第四节,左脚拐(即左脚往外拐踢);第五节,双脚盘归(双脚轮流往里踢一次为一个单数);第六节,右脚踢,左脚拐(右脚往里踢,左脚往外踢,轮流一回为一个单数);第七节,顶脚(右脚先踢起后,用左脚尖顶住,接着往上踢起,右脚接踢一回为一个单数);第八节,归小洞(双手大拇指、中指围成一个洞口,毽子放在右手虎口上,轻轻往上一抛,右脚接踢,由上而下穿过洞口,右脚再接踢起为一个单数);第九节,归大洞(双手指互相叉住连手臂围成一个大洞,毽子放在右手虎口上,轻轻往上一抛,由上而下穿过大洞口,右脚再踢起为一个单数);第十节,顶脸(右脚踢起,用脸顶住毽子,脸往上一顶,毽子落右脚踢起为一个单数);第十一节,跳花(右脚踢起,然后右脚从身后接踢一脚,再在身前踢起为一个单数)。
每一节踢完时都必须用手抓住毽子才算完成,谁先踢完整套十一节谁赢。输赢的奖惩方式有两种,一种叫“跟”;一种叫“暴”,跟与暴的次数也必须事先讲定。跟,是输者抛出毽子,赢者用脚朝抛者身边轻轻一踢,输者轻易的抓住毽子,一次为一个单数。暴,是输者抛出毽子,赢者朝任意方向猛踢一脚,毽子踢得又高又远又无定向,输者必须拼命奔跑方能抓住毽子,一次为一个单数。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农村偶尔会有人扎个毽子踢着玩,但以前那种踢毽子盛行或毽子舞比赛很难看到了。
有关淳安传统舞蹈卷的文章
拜菩萨就得许愿,愿望实现了还得还愿——还泰山、跳猖神舞。起猖返回时,主持道士领先,五猖神与五位火把手间隔行进,五个猖神边走边挥舞钢叉,钢叉上的铜铃发出阵阵脆响,很是威风。猖神舞是旧时“还泰山”仪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间传统原始舞蹈,但该舞依附于还愿仪式,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故已失传。......
2023-11-21
里商乡里商村是明朝三元宰相商辂的故里,该村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办规模较大的舞花灯闹元宵活动。据传,里商村原无此花灯,更无舞花灯闹元宵的习俗。这样,里商的灯酷似皇家的宫灯,但不能称宫灯,便直称“花灯”。商辂去世后,里商的商氏后裔为缅怀商辂,集资在村里建了座花厅,每逢春节,元宵,便在花厅里展示各家的花灯。每年的正月初三,里商村的村民便开始制作花灯了。......
2023-11-21
据传,屏门乡佛岭后村的板龙灯是郑氏家族于清初从河南传入的,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佛岭后板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和灯笼四部分组成。佛岭后村每隔年举办一次板龙灯舞活动,时间定在元宵节。盘龙表演结束后,板龙灯队仍巡游回郑氏宗祠拆龙。佛岭后板龙灯自清初舞起,世代相传,仅在“文革”期间一度中断,后得以恢复。......
2023-11-21
三个台中间的开阔地,用来跳伏猖舞。伏猖队伍由百十号人组成,角色有开路神、报子、旗手、正猖、副猖、赵老爷、敲锣打鼓的、拿祭品、化妆的等。伏猖这天,伏猖人员凌晨就吃完早饭到叶家源门岭脚,穿上彩服,化好妆,开始祭拜山神大地。祭拜结束后,伏猖队便出发,一路跳着伏猖舞。此时,广场内外欢声雷动、鞭炮齐鸣,迎接伏猖队伍。最后到神台前祭拜坛主菩萨,伏猖到此结束。伏猖做会戏共三天,除跳伏猖舞、收貉外,连演三天三夜。......
2023-11-21
威坪地区流行正月初一撑罗神竹舞的习俗,起源是汪川村。正月初一,挑选六个手劲大的后生撑罗神竹,八个后生任护竹人员,加上吹打乐队等组成撑罗神竹舞的队伍,并统一着装。在行进过程中,罗神竹时而倒向街道两旁队伍,时而又突然竖起,并反复倒起舞动。改编后的“罗神竹舞”,还曾参加中国·杭州千岛湖秀水节大型文化踩街演出,获得好评。......
2023-11-21
武狮,即与舞狮子相结合的耍杂技表演,称之为武狮。据富文乡富文村原武狮班老艺人邵三林回忆,富文村武狮班创建于1944年初,武狮师傅是淳安老城港口镇王村人,姓邵,人称“邵师傅”,是邵师傅到富文村组建武狮班,才开始带徒传艺的。富文村武狮班多在民俗节庆日及民间喜庆活动中演出,每年春节期间,先在本村及周边村演出,后应邀到邻县乡村表演。......
2023-11-21
淳安腰鼓舞俗称“跳花鼓”。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大批南下土改工作队进驻淳、遂两县,随之带来了老解放区的安塞腰鼓,本地的跳花鼓与传入的安塞腰鼓一结合,取长补短,即形成了淳安的腰鼓舞,不同的是安塞腰鼓以男演员跳为主,其舞蹈风格粗犷、彪悍;而淳安腰鼓以女演员跳为主,劲中带柔。腰鼓舞的阵式无硬性规定,编导者可根据人员的多少,场地的大小,舞曲的长短临场发挥。......
2023-11-21
方宅桥烛龙,是威坪方宅村的民间传统舞蹈,据传是为纪念方腊农民起义而举行的,至今约三百年历史,旧时称“拖桥烛”。而方宅村的桥烛与众不同,拖的是双龙,代表方氏两大支族。旧时舞桥烛龙,无服饰要求。所幸的是,201 5年方宅村借新建村文化礼堂,重新恢复了“方宅桥烛龙”这一传统舞蹈,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与改进,增添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具观赏性,也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重放异彩。......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