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狮,即与舞狮子相结合的耍杂技表演,称之为武狮。据富文乡富文村原武狮班老艺人邵三林回忆,富文村武狮班创建于1944年初,武狮师傅是淳安老城港口镇王村人,姓邵,人称“邵师傅”,是邵师傅到富文村组建武狮班,才开始带徒传艺的。富文村武狮班多在民俗节庆日及民间喜庆活动中演出,每年春节期间,先在本村及周边村演出,后应邀到邻县乡村表演。......
2023-11-21
宋村拉狮原名叫“贺城拉狮”,因新安江移民而几近失传,后经宋村乡挖掘整理,制作道具,拜师求艺,才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重放光彩,故改称“宋村拉狮”。贺城拉狮历史悠久,见明清县志记载,每逢春节、元宵、二月二、三月三、端午、中元、中秋、重阳、下元等民间传统节日,各村都有各具特色的歌舞活动,尤以跳竹马、跳狮子、舞龙灯、花灯会、高跷、露台、秋千、旱船最为盛行。跳狮子有布狮和拉狮两种。拉狮是先将精制的狮子装于台架内,由幕后人拉线操纵,表演狮子戏球之类的各种动作,几近木偶表演,别有风采。
“贺城拉狮”主要盛行于贺城、茶园及原遂安县汾口一带。解放初期拉狮表演队有几十支,民间拉狮艺人几百人,逢年过节十分活跃。1959年因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大多古城镇被淹没,大批拉狮表演艺人迁移江西、安徽等地,留下的极少。随着时间的流逝,淳安几乎已没有拉狮表演艺人,贺城拉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只保留在一些老年人的记忆里,濒临失传,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2005年,在淳安县文广新局和宋村乡政府的支持下,以乡综合文化站为主体,把几近失传的拉狮这一民间艺术挖掘整理,制作道具,拜师求艺,让它重放异彩。当时,宋村乡对传承拉狮艺术很重视,专门从永康请来了拉狮表演的老师傅来传授,挑选精干人员培训了整整半个月,初步掌握了拉狮舞的基本要领,“宋村拉狮”队伍就这样成立了。
拉狮道具制作工艺很复杂。拉狮一般由露台、狮子、绳子三部分组成。露台为正方形,边长2米左右不等,高0.8米左右,露台四角竖着4根红漆柱子支撑着顶棚,顶棚一般用黄色油布或黄布制作,四面临空,形似人工亭子。露台架子上各个部位都刻饰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特别是四根支柱和外伸的棍子上都是刻龙雕凤的。架子用的材料一般用杉木、樟木和乌桕木,这些木料轻便、易于雕刻等特点。以前的架子是由四个小伙子抬的,现在改成用轮子了,所以,在架子的底部安装了四个轮子,要表演时,就由4名小伙子推着往前走。
狮子一般分一大四小五只(只数不等),用竹蔑做骨架,外面蒙上绸布,狮子头部饰有浓浓的鬃毛,鬃毛较长,从脸面的两侧披下,狮子口内设有活动机关,可张可合,配上一对铜铃似的眼睛,表演起来活灵活现,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宋村拉狮”表演其实说简单也简单的,并没有规定的程式,以奇、闹为特点。先将精制的狮子装于台架内,由幕后人拉线操纵,表演狮子戏球之类的各种动作,几近木偶表演。一般是置五只大大小小不同的狮子,有时候也可以七只或九只,还有一人是拉绣球的,球是一只红、黄、蓝、绿、白、黑六色西瓜绣球。大狮子居中,小狮子在大狮两侧,藏卧在露台棚中。
一只狮子需要2人掌控4根绳子,五只狮子加上绣球,需要11人,再加上推车的4人,锣鼓乐队至少5人,一场下来至少20人。表演时,随着表演者的拉动,五只狮子或前、或后、或跃、或快、或慢,逗人惊奇、欢闹,煞是好看。(www.chuimin.cn)
宋村拉狮表演用打击乐,乐器以边鼓、大小堂鼓、小锣、苏钹、半苏锣和先锋、唢呐多种乐器为主,并根据狮子向前、退后、跳跃等动作变换乐曲节奏。
拉狮表演其实近似于木偶戏,由绳子操控,但操控拉狮的绳子有20多根粗麻绳,力气太小的,一场演出拉不下来。所以要想表演好,就要拼命拉,狮子摆动大,那样才好看。一开始学的人,头几天就像干了很重的体力活一样,手臂会非常酸痛的。
如今,农村大部分中青年都在外打工,留下的多为老人,所以需要2 0人队伍的拉狮表演,已经很难成为常态化的节目。为此,应引起重视。如或成立乡镇拉狮队,可在本乡镇内挑选人员;或以某中心村为主体,邻村为辅,成立联合拉狮队,以解人员不足之困,使拉狮艺术传承下去。
宋村拉狮这项传统民间舞蹈自被挖掘整理、包装编排、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后,即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惊,曾多次在县内重大节庆日亮相,也赢得了殊荣。
2006年12月15日,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宋村拉狮舞亮相千岛湖秀水节文化踩街并一举成名;2008年3月30日,宋村拉狮应邀赴上海参加2008上海“桃花节·海曲乡韵”民间文艺表演,获好评。
有关淳安传统舞蹈卷的文章
武狮,即与舞狮子相结合的耍杂技表演,称之为武狮。据富文乡富文村原武狮班老艺人邵三林回忆,富文村武狮班创建于1944年初,武狮师傅是淳安老城港口镇王村人,姓邵,人称“邵师傅”,是邵师傅到富文村组建武狮班,才开始带徒传艺的。富文村武狮班多在民俗节庆日及民间喜庆活动中演出,每年春节期间,先在本村及周边村演出,后应邀到邻县乡村表演。......
2023-11-21
双狮舞出场前,由铿锵的锣鼓打击乐伴奏,然后双狮随鼓点出场,先走圆场,高举绣球作丁字步亮相,后退三步再开始正式表演。持球人将双狮引至台上走“8”字型,叠步绕圆场两遍,在台中停留,双狮分左右停立观球。同时持球人作前后空翻、鲤鱼打挺等动作与双狮同贺,一声鼓令,双狮前足落地,紧跟持绣球人叠步入内,表演结束。......
2023-11-21
响狮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原遂安县狮城一带,千岛湖形成以后,它随着狮城绝大多数居民迁居姜家,这舞响狮活动又在姜家流传下来。响狮搭得好的,以此为业,成为一种谋生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封建迷信的破除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这搭响狮活动才慢慢少去。姜家响狮民国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响狮上门乞讨常见。......
2023-11-21
威坪地区流行正月初一撑罗神竹舞的习俗,起源是汪川村。正月初一,挑选六个手劲大的后生撑罗神竹,八个后生任护竹人员,加上吹打乐队等组成撑罗神竹舞的队伍,并统一着装。在行进过程中,罗神竹时而倒向街道两旁队伍,时而又突然竖起,并反复倒起舞动。改编后的“罗神竹舞”,还曾参加中国·杭州千岛湖秀水节大型文化踩街演出,获得好评。......
2023-11-21
原遂安县治狮城,舞的都是五狮。夜明珠当即跌落下来,夜明珠的银光和巨响引来了五只狮子的争抢。五狮献瑞改革开放后,姜家镇党委政府为弘扬狮城文化,着手将“舞五狮”这一狮城传统民间舞蹈进行挖掘整理,并根据时下观众的欣赏水平、审美习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精心构思,编排出了适宜于大型广场表演的狮舞《五狮献瑞》。现将《五狮献瑞》舞狮的道具、服装、人员、表演简要介绍如下:......
2023-11-21
偶然发现,在横街镇的四明山中,有个叫狮丰村的小村,村畔的溪流旁常有萤火虫活动。我和鸟友曾在这个山村拍过紫啸鸫、斑头鸺鹠等鸟儿,但那都是白天的事。但拍摄美丽萤火的欲望还是战胜了胆怯。我以前从未拍过萤火虫,但知道要记录萤火的轨迹,方法跟以前拍摄星空是差不多的,需要通过长时间曝光来完成。我独自穿过狮丰村,来到村外的溪流附近。......
2023-10-30
淳安腰鼓舞俗称“跳花鼓”。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大批南下土改工作队进驻淳、遂两县,随之带来了老解放区的安塞腰鼓,本地的跳花鼓与传入的安塞腰鼓一结合,取长补短,即形成了淳安的腰鼓舞,不同的是安塞腰鼓以男演员跳为主,其舞蹈风格粗犷、彪悍;而淳安腰鼓以女演员跳为主,劲中带柔。腰鼓舞的阵式无硬性规定,编导者可根据人员的多少,场地的大小,舞曲的长短临场发挥。......
2023-11-21
方宅桥烛龙,是威坪方宅村的民间传统舞蹈,据传是为纪念方腊农民起义而举行的,至今约三百年历史,旧时称“拖桥烛”。而方宅村的桥烛与众不同,拖的是双龙,代表方氏两大支族。旧时舞桥烛龙,无服饰要求。所幸的是,201 5年方宅村借新建村文化礼堂,重新恢复了“方宅桥烛龙”这一传统舞蹈,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与改进,增添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具观赏性,也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重放异彩。......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