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徐家迎烛板龙舞:淳安传统舞蹈的习俗与表演

徐家迎烛板龙舞:淳安传统舞蹈的习俗与表演

【摘要】:民国期间,遂安十三都中洲一带,每年正月十二有举行迎烛板龙舞的习俗。徐家的迎烛板龙舞,每年由该村的上门、中门、下门三个宗门轮流撑龙头、龙尾,其余二门撑板凳龙身。迎烛板龙舞,由烛灯与板龙两部分组成。正月十三日,迎烛龙灯舞正式开始。迎烛舞板龙时,龙头由四个青壮年撑,龙尾一人撑,龙身一人撑一节,边行进边舞。板龙围银锭、围如意是徐家村板龙舞独特的表演阵式。迎烛板龙舞迎烛板龙舞结束后,即在溪滩里拆龙。

民国期间,遂安十三都中洲一带,每年正月十二有举行迎烛板龙舞的习俗。据传,迎烛板龙舞始于清同治年间,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尤以徐家村的最好看,最有名气。此习俗,以示过年将要结束,春耕即将来临,祈求龙王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安康。

徐家的迎烛板龙舞,每年由该村的上门、中门、下门三个宗门轮流撑龙头、龙尾,其余二门撑板凳龙身。迎烛板龙舞,由烛灯与板龙两部分组成。烛灯分两种,大型的是龙灯,内可燃大蜡烛,仅一只,由领舞人撑舞;小的是彩灯,形状各异,以动物造型为主,内可点小蜡烛,每条板凳上装四五只,总只数视板凳的多少而定。从正月初二起,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各种道具,主持牵头的宗门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谁撑龙头、龙尾及其他分工。

正月十三日,迎烛龙灯舞正式开始。

下午三时,先由撑龙头龙尾的宗门族长带领本族人,到本村最有名的冷水坑去祭请龙头圣水,盛半碗山泉,加入徽墨墨汁即成圣水。往返途中,需敲锣打鼓,放响铣,燃放鞭炮。圣水请至祠堂里,由族长用毛笔给龙头点睛,使龙恢复神灵。在请圣水、点睛期间,另外两宗门数十条板凳龙身就已聚集在下村头樟树底的宽阔地等候接龙。龙头点睛后,在大家簇拥下到樟树底下去接龙。龙接好后,就开始沿村内、村外主要路段迎烛舞板龙了。

迎烛舞板龙时,龙头由四个青壮年撑,龙尾一人撑,龙身一人撑一节,边行进边舞。队伍最前面的是领舞人。领舞人需由头脑灵活、舞龙套路极熟且身强体壮的人担任。他身着青布长衫,头戴礼帽,脚穿满纽草鞋,手撑内燃烛火的龙灯。随后是钢叉队、响铣队、鼓乐队、幡旗队等,再是浩浩荡荡的板龙队,一路上钢叉声、响铳声、鼓乐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幡旗猎猎,既热闹又壮观。(www.chuimin.cn)

舞龙队从樟树底起程,游经村内主要路段后至祠堂门口歇脚。此时,各家各户会送来水酒、辣豆腐、糖果点心等给撑龙者吃。吃毕,舞龙队重新启程巡游。起程时,会有观众来拖住龙身往后拽(意为挽龙)。撑者往前,拖者往后,几次三番后才肯松手,引得围观者起哄欢笑。舞龙队从祠堂门口出发,经樟树底到溪滩里开始舞围银锭、舞如意的表演。此时,庙里的檀神、童子、里相公、斧头、黄金老人五尊菩萨也随其后抬至溪滩里看舞龙表演。

板龙围银锭、围如意是徐家村板龙舞独特的表演阵式。其阵式为:事先在溪滩里用六个大型稻斗摆成梅花形状,由撑龙灯的领舞人引领板龙队穿绕稻斗间的形成单、双银锭或如意造型。先是围单银锭,由领舞人引领龙队绕着六个稻斗外围转几圈,后进入其中三个稻斗间盘旋围成银锭造型,再从原路退出;接着围双银锭,先绕六个稻斗外围转几圈,后进入六个稻斗之间摆出两个银锭的造型复退出;最后是围如意,直接进入六个稻斗间舞出如意造型后退出。单、双银锭和如意围毕,再继续围着六个稻斗的外围转几个大圈后,迎烛板龙舞结束。板龙围银锭、如意时,幡旗队、钢叉队散立于六个稻斗的外围,响铳队和鼓乐队放响铳,敲打吹奏,板龙舞矫健的舞技和独特的造型,引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迎烛板龙舞

迎烛板龙舞结束后,即在溪滩里拆龙。拆龙后,各家迅速将烛凳龙身背回家摆在上横头,并用香纸锡箔祭拜。快速背回家是把如意吉祥的好兆头早点带回,祭拜是祈求龙王保佑全家安康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