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三,千岛湖镇东庄村都要举办游板凳龙活动,这一习俗始于元泰定二年,迄今已有690多年之久。东庄板凳龙又称东庄板龙灯。头一种说法为东庄游龙灯活动是祭祀方姓始祖方储的。东庄村方氏为大姓,在辉照山脚亦建有“仙翁庙”,并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庙会和游板凳龙活动。东庄板凳龙不仅道具制作别具一格,与别的板龙大有不同,而且该板凳龙只有龙身,没有龙头和龙尾。东庄板凳龙表演时由打击乐队伴奏,场面热烈、欢快。......
2023-11-21
话说很早以前,淳安十八都源里有户褚姓人家,生有三个儿子,因家境贫寒,最小的儿子就给财主家当放牛娃。
褚老三很聪明,也很勤快,凡事一学就会。他白天放牛,回来就帮大人一起做家务,忙完手上的活,才吃晚饭,饭后空闲时,喜欢到街上看人下棋。他边看边学,等有棋盘空着,就和在一旁看棋的人一起走上几局,时间长了也就学会了,而且棋艺提高很快。财主的儿子也很喜欢下棋,经常邀请褚老三一起下,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朋友,还买了付棋送给他。从此褚老三有了自己的棋,于是就用这付棋让和他一起放牛的小朋友都成了小棋迷。
有一天,褚老三和小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将牛牵到十八都源口,把牛往十八都源里一赶,他们又开始下棋了。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到傍晚时分他们歇下心爱的象棋去找牛,其他几位小朋友的牛很快就找到了,唯有褚老三放的牛没有找到。于是,大家都帮他一起找,找到天黑也不见牛的踪影只得回家。老财主听说牛找不到了,火冒三丈,冲着褚老三大发雷霆:“你不把牛找回来,就别想吃饭,还要赔!”褚老三只得忍受饥饿,摸黑出门去寻找走失的牛。他一路走,一路呼喊着唤牛归来的号子,找了一整个晚上仍没找到牛。后来找到十八都源头的金紫尖脚下,天都快亮了,这时的褚老三,饥肠辘辘,两眼发蒙,双腿发软,睡意难忍,真想倒下就睡。就在此时,褚老三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道光亮,他好奇地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四个老翁在下棋,旁边还有很多吃的,饿了一日一夜的他,看到吃的东西,垂涎三尺。此时,其中一位老翁发现褚老三那个样子,便抓了一把给他,他狼吞虎咽地全吃下了肚子,肚子不饿了,又继续看他们下棋,也忘记了找牛的事。又看了他们下了几盘棋,肚子还没饿,棋还没看过瘾,下棋的老翁又抓了一把吃的给他,并催他快快回家。褚老三很听话,向四个下棋老翁道了谢,告了别,便又往回寻找牛去了。
褚老三一路返回一路找,还是没有找到牛。可是返回时路上的一切都变了,如果没有那条溪,他还找不到回来的路哩;村里的人,城里的人都不认识了,原来的财主家也找不到了。后来褚老三才知道, 自己虽然只看了几盘棋,人世间已经过了数百年,他无亲无友,无家可归,无奈之下,就去当了佛门弟子。褚老三在佛门很是勤快,在师父的指点下饱读医书,学医采药,钻研法术,竟成高僧,出门化缘时,经常在民间问诊行医,方圆百里,百姓求医都来庙里找他,深受乡民爱戴。为方便百姓求医,褚老三离开了山高路远的寺庙,只身在左口显后村的岱山岭龙岩洞隐居修行,专为当地百姓治病消灾,有求必应,药到病除,而且看病从不收钱,当地百姓尊称他为“褚老伯伯”。
褚老伯伯出门行医有个特别的行装,用竹篓当药箱,竹筒当茶壶,龙头竹竿当拐杖,竹篓边上还插了一束竹丝棒。据说他这套行装都有特殊的功能:竹篓药箱,是用粽叶做内层,能防雨防潮;竹筒茶壶装的是圣水;龙头竹竿拐杖里面是空的,装的是预先煎制好的仙丹;竹篓边上插的那一束竹丝棒,是用来做法术的。他在民间行医,小病用竹筒装的圣水,病人喝了便好;遇到疑难杂症,就让病人吃下龙头竹竿拐杖里装的仙丹,药到病除,能逢凶化吉;如遇天气干旱,他会用竹丝棒朝天旋舞,天上就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及时雨来。
有一年,久旱无雨,褚老伯伯使其法,雨下得不大,未能缓解旱情。于是,他叫显后村村民在村前溪滩中央搭建一座高台,摆设香案,褚老伯伯登上高台,点烛焚香,燃纸洒酒,将手中龙头竹竿拐杖抛向空中,双手合拜苍天,口诵咒语,只见龙头拐杖化作青龙在空中腾飞,顿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青龙口喷水柱,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缓解了旱情,使当地庄稼喜获丰收。
左口竹龙(www.chuimin.cn)
又有一年,久雨不止,良田被淹,村庄进水,褚老伯伯也用此法防涝,龙头拐杖抛向空中时,竟化作黄龙在空中腾飞,黄龙口喷火光,暴雨便倾刻停止,为民消灾。此后,青龙降雨、黄龙防涝,左口一带就常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了。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好多年,有一年的农历九月十九,褚老伯伯告别了乡亲,腾云驾雾归仙而去,从此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于是,众人在褚老伯伯隐居住过的岱山岭龙岩洞修了座庙宇,立了他的塑像,焚香祭拜,每逢旱涝灾情,到庙里求之都很灵验。为了缅怀褚老伯伯的功德,显后村的民众还在每年农历九月十九他归仙之日为其举办庙会。
褚老伯伯还未归仙前,他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到瑶村和显后这两个村里来和大家一起欢度元宵;归仙后,两村民众就举办舞龙活动,以示纪念。
舞什么样的龙来纪念呢?当地百姓认为,竹子器具是褚老伯伯特有的行装,竹子又是一种很吉祥的物种,于是,瑶村和显后两个村就用竹子编制褚老伯伯龙头竹竿拐杖抛向空中化作青龙、黄龙的形状,制作一条青龙、一条黄龙,每条龙长50米左右,并在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元宵期间组织村民舞之,以表达对褚老伯伯的怀念,同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传,瑶村和显后两个村元宵舞竹龙的习俗至少有上千年历史。
有关淳安传统舞蹈卷的文章
每年正月十三,千岛湖镇东庄村都要举办游板凳龙活动,这一习俗始于元泰定二年,迄今已有690多年之久。东庄板凳龙又称东庄板龙灯。头一种说法为东庄游龙灯活动是祭祀方姓始祖方储的。东庄村方氏为大姓,在辉照山脚亦建有“仙翁庙”,并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庙会和游板凳龙活动。东庄板凳龙不仅道具制作别具一格,与别的板龙大有不同,而且该板凳龙只有龙身,没有龙头和龙尾。东庄板凳龙表演时由打击乐队伴奏,场面热烈、欢快。......
2023-11-21
草龙,是以稻草为主要原材料编制而成的龙。首先,稻草要从割倒直到收藏为止,不能被雨淋湿过,这样的稻草保持金黄色带青;其次稻草杆子要稍微长一点,太短的稻草,草辫接疤太多影响美观;再次捋好稻草,用多齿铁耙将稻草的外部茅壳全部捋干净,三步认定法将稻草选好。缝草辫也不是随便缝合就算好了,而是要顺着龙身的内侧加以缝合,这样就不会露出线疤。另外,在缝草辫时要对对或双双缝,即省力也省工。......
2023-11-21
武狮,即与舞狮子相结合的耍杂技表演,称之为武狮。据富文乡富文村原武狮班老艺人邵三林回忆,富文村武狮班创建于1944年初,武狮师傅是淳安老城港口镇王村人,姓邵,人称“邵师傅”,是邵师傅到富文村组建武狮班,才开始带徒传艺的。富文村武狮班多在民俗节庆日及民间喜庆活动中演出,每年春节期间,先在本村及周边村演出,后应邀到邻县乡村表演。......
2023-11-21
2004年,汾口草龙再度获得西湖博览会组委会的邀请,亮相狂欢节文化踩街,同时获道具制造和表演两项金奖。6月6日,是城市活动杭州馆日,一天三场演出,场场爆满,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汾口草龙外请演出近百场,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与众多荣誉。......
2023-11-21
方宅桥烛龙,是威坪方宅村的民间传统舞蹈,据传是为纪念方腊农民起义而举行的,至今约三百年历史,旧时称“拖桥烛”。而方宅村的桥烛与众不同,拖的是双龙,代表方氏两大支族。旧时舞桥烛龙,无服饰要求。所幸的是,201 5年方宅村借新建村文化礼堂,重新恢复了“方宅桥烛龙”这一传统舞蹈,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与改进,增添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具观赏性,也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重放异彩。......
2023-11-21
拜菩萨就得许愿,愿望实现了还得还愿——还泰山、跳猖神舞。起猖返回时,主持道士领先,五猖神与五位火把手间隔行进,五个猖神边走边挥舞钢叉,钢叉上的铜铃发出阵阵脆响,很是威风。猖神舞是旧时“还泰山”仪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间传统原始舞蹈,但该舞依附于还愿仪式,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故已失传。......
2023-11-21
里商乡里商村是明朝三元宰相商辂的故里,该村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办规模较大的舞花灯闹元宵活动。据传,里商村原无此花灯,更无舞花灯闹元宵的习俗。这样,里商的灯酷似皇家的宫灯,但不能称宫灯,便直称“花灯”。商辂去世后,里商的商氏后裔为缅怀商辂,集资在村里建了座花厅,每逢春节,元宵,便在花厅里展示各家的花灯。每年的正月初三,里商村的村民便开始制作花灯了。......
2023-11-21
双狮舞出场前,由铿锵的锣鼓打击乐伴奏,然后双狮随鼓点出场,先走圆场,高举绣球作丁字步亮相,后退三步再开始正式表演。持球人将双狮引至台上走“8”字型,叠步绕圆场两遍,在台中停留,双狮分左右停立观球。同时持球人作前后空翻、鲤鱼打挺等动作与双狮同贺,一声鼓令,双狮前足落地,紧跟持绣球人叠步入内,表演结束。......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