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旅游研究文献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对“旅游要素”这一表述的使用。并且,我们还常会发现,虽然很多人都在使用“旅游要素”这一表述,譬如有人会谈旅游活动“六要素”,有人则会谈旅游活动“三要素”,但实际所指的内容却是风马牛不相及。事实上,国人对“旅游要素”或“旅游活动的要素”这类表述的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下往往有着不同的语义。显然,这六项要素实际上也是旅游者于旅游活动中发生消费的六个层面。......
2023-11-21
在对旅游活动进行分类方面,并不存在绝对统一的划分依据或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都是根据自己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使用不同的划分依据,因此所划分出来的旅游活动类型并非总是相同。这种情况不仅不足为怪,而且实属正常。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对旅游活动进行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特定研究工作的一种手段。换言之,人们并非为了分类而进行分类,而是为了有助于分析和认识某一特定的问题。因而,追求旅游活动类型的统一划分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实际上也不大可能。
通过观察我们会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旅游调研和统计工作中,还是在很多旅游学术研究中,人们常常会用到某些与旅游活动类型有关的提法。而且我们还会发现,这些提法本身便可反映出旅游活动类型的某些划分依据。如果我们将这些提法进行归纳便可以发现,人们在对旅游活动分类时所常用的一些依据或标准。其中主要包括:
● 按旅游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
例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等。
● 按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距离进行分类
例如:远程旅游、近程旅游或短程旅游,等等。
● 按出游目的进行分类
例如:消遣性旅游(含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事务性旅游(含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等等。
● 按活动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团体旅游、散客旅游或自助旅游。
● 按所采用的旅行方式进行分类
● 按主要的活动内容进行分类(www.chuimin.cn)
例如: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殊兴趣或专项旅游,等等。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分类依据或标准,这里不可能巨细无遗地一一列举。如果深入地观察和分析上面所列举的旅游活动类型,我们还会发现,采用任何一项依据所划分出来的任何一种旅游活动类型,都难具排他性,都难免会与使用其他依据所划分出来的某一旅游活动类型发生交叉或联系。例如,国际旅游可能同时也是观光旅游、团体旅游、消遣旅游或者航空旅游,等等。这一情况再次告诉我们,对旅游活动进行类型划分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所以,了解有哪些常用的划分依据或标准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应当学会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去选择恰当的划分依据或标准,并针对所划分出来的旅游活动类型去分析该类旅游活动的需求特点或市场特点,否则,对旅游活动的分类将变得没有实际意义。
对于以上所列举的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此处暂且忽略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以免同后面部分的有关内容过多重复。但是,对于修读本课程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将尝试分析各类旅游活动的特点作为自己的一项练习,一定大有裨益。
除了上述一般常用的分类依据之外,作为有关旅游研究的背景知识,这里顺便介绍一下世界旅游组织(WTO)基于经济分析的考虑而对旅游活动的分类。在1991年于渥太华召开的旅游统计工作国际会议上,世界旅游组织(WTO)基于旅游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根据有关旅游活动所包含的经济意义,提议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六种类别。世界旅游组织的这一建议不仅获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认同和通过,并且事后也得到了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认可。这六种基于经济分析的旅游活动类别分别是:
● 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 tourism):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合称。
● 入境旅游(inbound tourism):非该国居民来访该国的旅游活动。
● 出境旅游(outbound tourism):某一国家的居民去另一国家开展的旅游活动。
● 境内旅游(internal tourism):某一国家居民和非该国居民在该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 国内旅游(domestic tourism):某一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 国民旅游(national tourism):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合称。
对于其中“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活动的经济含义,人们一般都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其中所谓的“境内旅游”和“国民旅游”,人们很可能比较生疏。因此,这里有必要特别加以解释。从表面上看,“境内旅游”指的是就某一特定国家而言,其本国居民和来访的非本国居民在该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实际上,这一分类中所谓的“境内旅游”是一经济概念。也就是说,在经济统计的意义上,“境内旅游”实为本国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两者的合称。同理,从表面上解释,“国民旅游”似乎是指本国国民开展的旅游活动,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经济概念,换言之,在经济统计的意义上,这一分类中所谓的“国民旅游”实为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与出境旅游消费两者的合称。
有关旅游学概论(第7版)的文章
在中国的旅游研究文献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对“旅游要素”这一表述的使用。并且,我们还常会发现,虽然很多人都在使用“旅游要素”这一表述,譬如有人会谈旅游活动“六要素”,有人则会谈旅游活动“三要素”,但实际所指的内容却是风马牛不相及。事实上,国人对“旅游要素”或“旅游活动的要素”这类表述的使用,在不同的语境下往往有着不同的语义。显然,这六项要素实际上也是旅游者于旅游活动中发生消费的六个层面。......
2023-11-21
人们对国际旅游组织的分类,常因所用依据或标准的不同而有差异。在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规模最大的组织当属联合国。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对国际间旅游事务的参与和处理,主要是通过联合国组织框架内的有关机构以及其他一些特别代理机构来进行。但是,这类国际组织并不排斥有些代表本国政府的机构加盟成员行列。这类国际旅游组织同样可进一步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
2023-11-21
根据上述定义及其解读和表述,旅游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换言之,旅游活动的异地性这一特征使其有别于人们在自己惯常环境范围之内开展的各种日常性的旅行活动。换言之,不论是举家搬迁或移民他乡的外出旅行,还是因旨在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而发生的旅行活动,都不属于旅游活动的范畴。正因为如此,这些人员会被视作事务型旅游者而纳入来访旅游者的统计范畴,而外出挣钱的农民工则不属于来访的旅游者。......
2023-11-21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滨海沙滩的近水区域建造高层饭店。例如在毛里求斯,政府规定在海滩地区兴建旅游接待设施时,建筑物的高度不得超过当地椰树的高度。在这方面,世界旅游理事会曾发表过一份报告,专门针对旅游与环境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应支持发展旅游业的依据。......
2023-11-21
实际上,一个人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者,除了这两项条件之外,可能还会受到某些其他方面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这些国家中,有色人种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之所以会低于白种人,实为受其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的结果,而非人种原因所致。据此推而广之,一个人的身体能力状况往往可构成影响其实现出游活动的一项客观因素。该项调研结果还显示,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可构成影响其能否实现旅游需求的一个客观因素。......
2023-11-21
基于规范旅游统计工作的考虑,世界旅游组织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或地区的视角,首先将全部旅行者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应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旅游者,另一部分是不能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旅行者。来访游客中分为两类。虽然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者的上述分类所直接针对的是国际旅行者,但对其中的内容做相应调整后,同样适用于国内旅行者的类别划分。图3-5旅行者的分类资料来源:根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改编。......
2023-11-21
如此表述难免有时会引发误解,致使有人误将旅游需求市场等同于旅游消费者市场。实际上,特别是在旅游业实务中,所谓旅游需求市场,实为旅游客源市场或旅游产品的购买者市场。就这一市场的构成而言,虽然其中多为使用该旅游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但同时也涉及并非最终消费者的组织购买者。......
2023-11-21
虽然本节讨论的主题是旅游活动,由于“艾斯特”定义所具有的广泛影响,所以我们仍有必要提一下该如何认识这一定义的问题。因此,“旅游”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总称,其概念表述理应涵盖这三个方面。在这方面,人们可能会发现,“艾斯特”组织对此所下的定义表述得堪称最具代表性: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诸多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