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旅游学概论第7版:原始时代早期的迁移活动

旅游学概论第7版:原始时代早期的迁移活动

【摘要】: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磨制石器的出现,生产效率开始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些事实说明,由于物质基础的缺乏和社会生活范围的制约,截至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并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基本结论: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

同样,即便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旅行活动是“自古有之”,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自有了人类之日起,也便有了旅行活动?或者说,旅行活动是否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无条件存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既不宜凭借古代神话传说(不论是中国有关王母娘娘的传说,还是西方的古希腊神话)去做想当然的联想,更不可根据个人对某些主张的好恶而去主观臆断。唯一科学的途径只能是本着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依据有关历史上的客观事实去进行分析和得出结论。

历史学的很多研究成果都证明,在原始时代(the primitive age)的前期,人类是以天然或打制的石块为劳动工具,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靠渔猎和采集为生。由于工具的简陋和生产能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于饥饿以及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磨制石器的出现,生产效率开始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一时期中,原始饲养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分工的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尽管人类还发明了制陶术和弓箭,但所有这些进步的出现,都未能有效地改变当时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人们的劳动所获,除了供自己食用之外,几乎没有剩余。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是限于在自己所属的氏族部落范围之内进行。这些事实说明,由于物质基础的缺乏和社会生活范围的制约,截至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并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在这一时期中,尽管有关史实显示,人类确实存在从一个地方转移去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migration),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当时的这类迁移活动,都是迫于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变化、重大天灾等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或迫于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发生,因而都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类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的需要,因而都具有求生性的特点。据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而不是出于心甘情愿的、自觉主动的需要。(www.chuimin.cn)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基本结论: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点,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