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传习录》:实际行动是良知的明证

《传习录》:实际行动是良知的明证

【摘要】:王阳明认为根本不是知识上如何提供方法的问题,而是心志贯彻与否的问题,因为道德良知人人心中本有,提起即是。王阳明则讲了禅师的故事,拂尘比喻佛教的本心本性,提起拂尘和提起手都只是说明要提起本心本性,实际下功夫而已,下了功夫之后自然会知晓其中的艰难之关键,而不需要再问更多的细节方法。

一友问功夫不切。

先生曰:“学问功夫,我已曾一句道尽,如何今日转说转远,都不着根?”

对曰:“致良知盖闻教矣,然亦须讲明。”

先生曰:“既知致良知,又何可讲明?良知本是明白,实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语言上转说转糊涂。”

曰:“正求讲明致之之功。”

先生曰:“此亦须你自家求,我亦无别法可道。昔有禅师,人来问法,只把尘尾提起。一日,其徒将其尘尾藏过,试他如何设法。禅师寻尘尾不见,又只空手提起。我这个良知就是设法的尘尾,舍了这个,又何可提得?”

少间,又一友请问功夫切要。先生旁顾曰:“我尘尾安在?”一时在坐者皆跃然。

①尘尾:拂尘。古人用动物的尾毛或麻等制作拂尘。

一个朋友向先生请教功夫不真切该怎么办。

先生说:“做学问的功夫,我已经用一句话包括尽了。现在怎么越说越远,全都不着根基了呢?”(www.chuimin.cn)

朋友说:“您的致良知的学说,我们大概都已经听明白了,然而也还需要您再讲明一些。”

先生说:“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致良知,又还有什么可以再说明的呢?良知本来就是清楚明白的,只需切实用功就行了。如果不愿切实地用功,只会在语言上越说越糊涂。”

朋友说:“正是要麻烦您把致良知的功夫说明白。”

先生说:“这也需要你自己去探寻,因为我也没有别的办法能够告诉你的。从前有一个禅师,当别人前来问法,他只会把尘尾提起来。有一天,他的学生把他的尘尾藏了,想试试他没有尘尾怎么办。禅师找不到尘尾了,便只空着手把手抬起来。我的这个良知,就是用来解释问题的尘尾,没有这个,我有什么能提起来的呢?”

不一会儿,又有一个朋友来请教功夫的要点。

先生四顾旁边的学生们说:“我的尘尾在哪儿?”

于是,在座的人都哄然而笑。

功夫不真切应如何救治?王阳明认为根本不是知识上如何提供方法的问题,而是心志贯彻与否的问题,因为道德良知人人心中本有,提起即是。但是弟子却以为自己要问的就是良知如何提起的操作细节的问题,因此问得有理,所以还是询问。王阳明则讲了禅师的故事,拂尘比喻佛教的本心本性,提起拂尘和提起手都只是说明要提起本心本性,实际下功夫而已,下了功夫之后自然会知晓其中的艰难之关键,而不需要再问更多的细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