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着;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②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③。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2023-11-21
王汝中①、省曾侍坐。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省曾起对曰:“不敢。”
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
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①王汝中:王畿(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阳明学生。官至南京兵部郎中,讲学四十余年,传播王学,著作有《龙溪集》。
王汝中与省曾在先生旁边侍坐。先生手拿扇子递过来,说:“你们用扇子吧。”省曾连忙起身回答:“不敢当。”(www.chuimin.cn)
先生说道:“圣人的学问,并不是像你这样拘束痛苦的,也不是装出一副道学的模样。”
王汝中说:“我看《论语》‘仲尼与曾点言志’一节,能够大致看得出这种礼节。”
先生说:“是呢,从这一章可以看出来,圣人是何等宽宏大度!当老师的人向学生提问他们的志向,前三个人都恭敬地做出了回答,可是曾点,他却悠悠然不把那三位同学放在眼里,独自弹瑟,何等狂放!等到他们谈到自己的志向时,又不直接回答先生的问题,都口出狂言。如果换作是在伊川先生的身边,恐怕早就责骂起来了。孔子却居然还赞许了他,这又是怎样的风度啊!孔子教育学生,不是死守一个模式,而是对狂放的人,便从狂放这一点上来打造他;洒脱的人,便从洒脱这一点来造就他。人的才能气质,怎么会相同呢?”
圣人教育人历来主张“有教无类”。在这里,王阳明从用扇子发挥开来,说到孔子的胸怀和教育方法。孔子教育学生并不是使每个人都有一样的行为方式,而是因人而异,使每个人的特性都表现出来。王阳明也认为,只要学生们都保存有内心的良知,行为如何表现并不重要。对狂者、狷者都可以从发挥其优势之处而成就他。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着;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②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③。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2023-11-21
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大抵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汝今所学,乃其土苴,辄自信自好若此,真鸱鸮窃腐鼠耳。”惠请问二氏之妙。......
2023-11-21
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悦者,致其真知而行之也。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他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是因为他得了圣法的缘故。尧、舜、三王之所以能治理天下并保证其政治活动的正当性,其实道理非常简易,那就是本着良知而言行。上下一致,圣凡同心,天下便可得而治也。......
2023-11-21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良知亦自能知得。盖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所以认贼作子,正为致知之学不明,不知在良知上体认之耳。会出现认贼作子的情况,正是因为还没有弄明白致良知的学问,不知道在良知上体察认知罢了。王阳明这里所说的“思”并不是理性的思维活动,而是“在良知上体认”,从“为善去恶”来拂拭自己的昭明灵觉的本体。......
2023-11-21
王阳明将心明比喻为明镜,以镜照物,事理无有不明。世事变化多端,但如果心明如镜,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圣人的应变建立在“察时、明德”上,就如以明镜照物一样,没有镜、没有物,物之形都不可能在镜中显现。自己的内心不明不能照物反而被事物所牵引、蒙蔽,这种人即使能活千年,也无法穷尽现实,不但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还会被外物所支配。......
2023-11-21
又曰:“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①之乐,稷②之种,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谓之才。到得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使夔、稷易艺而为,当亦能之。”......
2023-11-21
先认圣人气象,昔人尝有是言矣,然亦欠有头脑,圣人气象自是圣人的,我从何处识认?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先认识圣人气象,过去的人有这样说过的,然而也是欠缺要领,圣人的气象自然是圣人的,我们从何处能够体认到呢?但是各人引以为鉴的心态却各有区分,如果学者只是“先认圣人气象”而不把握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就等于没有把握住要领。......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