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出自《易经·系辞上》“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2023-11-21
问:“孔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①是圣人果以相助望门弟子否?”
先生曰:“亦是实话。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若颜子闻一知十②,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故圣人亦寂然不动,无所发挥,故曰‘非助’。”
①回也,非助我者也:出自《论语·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为“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我的话他都欣然接受”。孔子认为颜回对于自己的学说能够悉心领会,得其主旨,所以视颜回为同道中人,而非仅仅是自己的助手和学生。
②颜子闻一知十:出自《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十分强调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十分赞赏颜回。(www.chuimin.cn)
有人问先生:“孔子曾说:‘回也,非助我者也。’圣人是真的期望他的门徒们来帮助他吗?”
先生说:“这也是实话。圣道本来就是没有穷尽的,疑难质问越多,就越能显现出它的精妙来。圣人的言论原本很周全,而有问题的人则心里堆满了疑虑,圣人被他一问,就能发挥得更加精确神妙了。但是,像颜回那样,闻一知十,心里对什么都了然于胸的人,怎么会发问呢?所以圣人也只能寂然不动,没有什么发挥,因此孔子说‘非助’。”
古人说,道的实质是用来保养身体的,多余的部分用来治理国家,再剩下的琐碎部分用来治理天下。颜回对于孔子之言,能默识心通,无所疑问,孔子当然是“深喜之”。但另一方面,圣人之道也因人而显,颜回“能默识心通”,这只是他个人的修行,孔子还希望通过他的问难,帮助自己把“道”发挥得更加精微。在这里,王阳明对此做出了解释。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然谓“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语尚有病。盖良知虽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虽然良知不会滞留在喜怒忧惧的感情上面,但是喜怒忧惧也不会存在于良知之外。王阳明历来认为,良知是心的主宰,心是身体的主宰。......
2023-11-21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义理不会有固定不变的所在,它根本无法穷尽。所以我跟你讲学,你稍有收获,就停滞不前,是不对的。即使再学习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也不能停止。”......
2023-11-21
先生曰:“此亦未可便以为非。‘诚’字有以功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功夫。明道说‘以诚敬存之’③,亦是此意。《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荀子之言固多病,然不可一例吹毛求疵。大凡看人言语,若先有个意见,便有过当处。‘为富不仁’之言,孟子有取于阳虎④,此便见圣贤大公之心。”......
2023-11-21
“功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事。意既诚,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功夫亦各有用力处。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儒学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广大宏博,义理精微,功夫悉备,但归根到底只是正心二字,修身、正诚格致莫不是“正心”事。“致良知”是对人类至善之性的回归。......
2023-11-21
①荀子性恶之说:荀子主张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王阳明认为,哲学家对于人性的许多争论,在一义下都是可以消融的,因为性最终来说只是同一个本体,并非有不同的本体。孟子的“性善”说是从本体上讲的,荀子的“性恶”说是从发用上讲的。这里,王阳明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一体收摄,给出了他自己的圆融的人性论。......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