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角色的存在使中国人形成深厚的角色意识。细分之下,角色意识包括两个内容:角色期待与角色认定。与此相应,角色认定指涉的对象是对方,意指在某个关系场中,一个人对于对方的角色评判。角色期待和角色认定同时存在于双方,并且同时发生作用,其最终目的是确立自己在这个特定关系场中的角色地位,以决定角色规范的选择。角色期待与角色认定之间的这种相互拒斥,正好可以解释中国人之间的紧张。......
2023-07-18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
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
于中乃笑受。
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
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在虔州的时候,九川与于中、谦之一同陪伴在先生左右。(www.chuimin.cn)
先生说:“人的心里自然各有一个圣人存在,只是因为不够自信,便自己把圣人埋没了。”回头看着于中便说:“你的心里原本也是圣人。”
于中连忙站起来说道:“不敢当,不敢当。”
先生说:“这是你本来就有的,为什么要推却?”
于中又说:“不敢当。”
先生说:“每个人都有,更何况你于中呢?可你为什么居然要谦让?谦让也是不对的。”
于中便笑着接受了。
先生又说:“良知在人的心里,无论如何,都无法泯灭。即便是盗贼,他们自己也明白偷窃是不应该的,喊他是贼,他也会惭愧的。”
于中说:“只是良知为物欲所蒙蔽,良知在人的心里,自然不会消失。就好比乌云遮蔽了太阳,但太阳何曾消失过?”
先生说:“于中如此聪明,别人的见识可比不上他。”
王阳明认为,大家都是平等的,一般民众只要能摒除物欲,使良知显现,都可以成为圣人,不分高低贵贱。“人胸中各有个圣人”的论断,是一种人性平等的思想,大大提高了人的主体意识和自尊心,更加坚定了人皆可以为圣贤的信心。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作为角色的存在使中国人形成深厚的角色意识。细分之下,角色意识包括两个内容:角色期待与角色认定。与此相应,角色认定指涉的对象是对方,意指在某个关系场中,一个人对于对方的角色评判。角色期待和角色认定同时存在于双方,并且同时发生作用,其最终目的是确立自己在这个特定关系场中的角色地位,以决定角色规范的选择。角色期待与角色认定之间的这种相互拒斥,正好可以解释中国人之间的紧张。......
2023-07-18
小娜每次抬头看丽丽,发现她都是那样的动作,她猛然想起了自己昨天看过的一本书《身体姿势透露他的潜意识》,书里介绍如果有人以这样的姿势对着你,那表示对方无法专心听你讲话,只希望你快点结束话题,或者轮到他发言。在那瞬间,小娜回忆起之前每次找丽丽说话的时候,她都是这样的姿势。事实证明,小娜的猜测是正确的,丽丽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潜意识里并不喜欢听小娜的哭诉,她更注重自己的感受。......
2023-12-01
福柯认为它会导致“人之死”,这也是《词与物》得出的一个结论。“人之死”并非人生命的消亡,而是指人的主体性的消亡——人不再成为世界的主角,不再居于创造的中心位置。未来,人只不过是世界的一个螺丝钉,处在世界的大结构之中。福柯通过考察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时期到现代时期知识型的变化,最后得出“人之死”的结论。[7][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M].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392.......
2023-11-03
从内部技术主体伦理自觉来看,这本身是比较难的一项标准,缘自技术主体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所以这与技术主体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均有紧密联系。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技术主体有必要养成技术伦理意识。技术主体首先要对技术伦理意识有所了解与学习,着重学习其中的人本意识、责任意识、公平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未来意识。......
2023-10-20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形成自我体育意识中的两个主要成分。有自尊心的学生总是争先进、争上游,有一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好胜心。有自尊心的学生受到批评会更加奋发图强,受到表扬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2023-11-03
这种心本论,继承了先秦思、孟学派的“尽心知性知天”、唐代禅宗的“以心法起灭天地”和南宋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上升到心与物、心与理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作出了详尽的哲学论述和阐释。......
2023-11-21
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第18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2023-07-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