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大吉校订《传习录》,功于王学,神而明之

南大吉校订《传习录》,功于王学,神而明之

【摘要】:因当时朝廷贬抑王学,南大吉为了“以身明道”,顶着极大压力,校订并续刻该书,颇有功于王学。习礼之日,免其课仿。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②。②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出自《周易·系辞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每个学生务必要如实应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王阳明在本篇《教约》中规定了蒙学教学的更具体的方法。

这一节和上一节《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都是南大吉所录。南大吉,字元善,号瑞泉,陕西渭南人,是把王学传入关中之第一人。南大吉对王阳明的《传习录》推尊有加,在浙江绍兴刻《传习录》分上下两册,他刻《传习录》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因当时朝廷贬抑王学,南大吉为了“以身明道”,顶着极大压力,校订并续刻该书,颇有功于王学。这一点前面的《钱德洪序》中有交代。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瑕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①忠信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②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出自《周易·系辞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意为只有人的运用,才能使圣道发挥神妙作用。(www.chuimin.cn)

每天清晨,学生们拜见行拱手礼完毕,教师应当依次询问各个学生:在家里时,热爱父母尊敬兄长的心,是没有懈怠呢还是有失真切?温凊定省的礼节上,是没有能够身体力行还是无所欠缺?在街上往来行走时,是否步履谨慎而没有放荡不羁?一切言行心术,是否忠实笃信而没有欺妄?每个学生务必要如实应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老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给以委婉的教导和启发,然后让他们各自退回座位上去学习。

凡是吟唱诗词,必须仪容整洁,心气安定,声音要清朗,节奏需均衡,不急不躁,不因艰难而气馁,久而久之,自然会精神宣畅,心气平和。每个学校依据学生数量分四个班,每天轮流一个班吟唱诗词,而其余的学生便表情严肃、认真坐在席位上听他们诵读。每五天便让四个班在学校依次吟唱诗歌,每月初一、十五,集合各学校到书院里一起吟唱诗歌。

凡是学习礼仪,必须心思澄澈,肃除杂虑。老师要认真观察他们的礼仪细节、容貌举止,不因懒惰而疏忽,也不沮丧害羞,不粗野,从容自如而不迂缓,谨慎而不拘束紧张。久而久之,礼仪就会熟练,而德性也就坚定了。学生的班次像吟唱诗歌时一样,每隔一天便轮一个班学习礼仪,其余的班级表情严肃、认真地坐着观察。练习礼仪的当天,可以免除其他的功课。每十天就集合四个班在本校练习礼仪。每月的初一、十五集合各学校到书院一起练习礼仪。

老师教书不仅仅在乎数量的多少,贵在精熟。根据学生的天资禀性,能识二百字的人只教他们一百字,让学生的精力常常会有富余,就不会担心他们因辛苦而厌烦学习,相反会因为有所收获而愿意继续学习。诵读的时候,务必要让他们专心致志,口读心想,字字句句都反复体会,音节要抑扬顿挫,而心胸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自然会礼仪得当,更加聪明了。

每天的功课,先考察德性,然后是育书、背书,之后是学习礼仪或练习功课,最后再是反复读书、讲课、吟唱诗词。但凡练习礼仪、吟唱诗歌,都是为了常常存养小孩子们的本心,使他们喜爱学习孜孜不倦,没有闲暇工夫花在歪门邪道的事情上。教师们明白了这些,就知道如何施行了。虽然这里只大概说了一些。但“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各人去努力吧。

在古代学校中,教师的讲解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的基础,伦理道德规范的传授正是通过这一过程得以实现,即老师是知识的本元,没有知识,社会就不能得到教化和提升,所以,古时人家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可见老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显要。王阳明在本篇《教约》中规定了蒙学教学的更具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