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末有学而不行者也。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于后世之说者,正在于是。今吾子特举学、问、思、辨以穷天下之理,而不及笃行,是专以学、问、思、辨为知,而谓穷理为无行也已。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②,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这段宏论围绕着学、问、思、辨、行,反复比拟、论证,最终还是落实在一个“知行合一”上。......
2023-11-21
来书云:“周子曰‘主静’①,程子曰‘动亦定,静亦定’,先生曰‘定者,心之本体’,是静、定也,决非不睹不闻、无思无为之谓。必常知、常存、常主于理之谓也。夫常知、常存、常主于理,明是动也,已发也,何以谓之静?何以谓之本体?岂是静、定也,又有以贯乎心之动静者邪?”
理无动者也。常知、常存、常主于理,即不睹不闻、无思无为之谓也。不睹不闻、无思无为,非槁木死灰之谓也。睹闻思为一于理,而未尝有所睹闻思为,即是动而未尝动也。所谓“动亦定,静亦定”,体用一原者也。
①主静:出自周敦颐《周子全书·太极图说》“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信中说:“周敦颐先生说‘主静’,程颐先生说‘动亦定,静亦定’,先生说‘定者,心之本体’,这个‘静’和‘定’,并不是说不闻不看、不想不做。是指一定要保持认知、经常存养、保持遵循天理。然而保持认知、经常存养、保持遵循天理,明显是动的,属于已经发动,为何要称它为静呢?为何要说它是心的本体呢?这个静和定难道是贯通于心的动静吗?”(www.chuimin.cn)
理是静止不动的。保持认知、经常存养、常常遵循天理,即是不看不闻、不想不做的意思。但是不看不闻、不想不做,与槁木死灰是不同的。看、听、想、做与理合而为一,而没有另外的看、听、想、做,这就是动而不动。即程颐先生所说“动亦定,静亦定”,也就是指体用一源。
朱学认为太极含动静之理,是动静的根本;太极流行于气才显出动静,而不是“太极便会动静”,朱熹把太极与动静、理与气看作二物。王阳明的观点则是动静本为“体用一源”,而不是二。“体”又是“理”。懂得“体用一源”的静,才能起大作用。如果不懂这个“体用一源”的静,你就死在这一潭死水里,不能动了。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末有学而不行者也。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于后世之说者,正在于是。今吾子特举学、问、思、辨以穷天下之理,而不及笃行,是专以学、问、思、辨为知,而谓穷理为无行也已。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②,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这段宏论围绕着学、问、思、辨、行,反复比拟、论证,最终还是落实在一个“知行合一”上。......
2023-11-21
在王阳明那里,良知人人本有,但并非人人都能致良知。“知行二字,即是功夫”,依良知所知而实落行之即是致良知。圣人也要做功夫,只不过圣人良知精明,做起来较易而已,而常人则蔽锢深,做起来困难一些罢了。......
2023-11-21
又问:“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如穷其巢穴之穷,以身至之也,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先生之说渐同。”......
2023-11-21
如果想延长生命,就要我们提高生命的效率。咨客一定没听进去我的作业,过了一个月又再次找我重新咨询老问题,很显然如果不去做一做练习,是不可能通过想一想就解决的。“想”是我们的意识层,而处理某些突发事件不是用意识而是用无意识。相反,表面上想想很省事,不用按部就班,确实节省时间,但是不仅不牢靠,而且即便是偶尔某次撞上成功,由于你并不具备成功的真正素质,下次绝不会再那么幸运。......
2023-11-30
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若注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良知不是见闻产生的,但是见闻无一不是良知的运用。所以良知不会停滞在见闻上,也不会与见闻分离开来。......
2023-11-21
第一就是简单的思考、迅速的行动。特斯拉的成功并不是仅仅依靠其先进的技术。2003年,花费了数百亿日元成立的特斯拉一开始就制定了“简单·迅速”的路线,在成立之后仅仅5年,就发售了“Roadster”。在太阳能发电行业,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嵌板制造商只考虑到了国内的市场,销售目标也设定的非常小。尤其是电动汽车这一产品,它的结构简单,组装通用的零部件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日本所自豪的“磨合”理念也不再起作用。......
2023-08-27
王阳明认为根本不是知识上如何提供方法的问题,而是心志贯彻与否的问题,因为道德良知人人心中本有,提起即是。王阳明则讲了禅师的故事,拂尘比喻佛教的本心本性,提起拂尘和提起手都只是说明要提起本心本性,实际下功夫而已,下了功夫之后自然会知晓其中的艰难之关键,而不需要再问更多的细节方法。......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