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面论“明善”之义,“明则诚矣”,非若后懦所谓“明善”之浅也。良知本来就是自然光明的。以前我们曾经当面讨论过“明善”的含义,“明则诚矣”,这并非朱熹解释“明善”时所说的那么肤浅。他说,良知本来自明,本就是一灵明的知觉主体,因此渣滓本不可能障蔽,“明则诚矣”。亦即强调以良知为主体,提起本心真做功夫,则渣滓不能成为障蔽。“万物皆备于我之心,就是‘明’,与万物相通的境界则是‘诚’。”......
2023-11-21
吴、曾两生至,备道道通恳切为道之意,殊慰相念。若道通,真可谓笃信好学者矣。忧病中会,不能与两生细论,然两生亦自有志向肯用功者,每见辄觉有进。在区区诚不能无负于两生之远来,在两生则亦庶几无负其远来之意矣。临别以此册致道通意,请书数语。荒愦无可言者,辄以道通来书中所问数节,略下转语奉酬。草草殊不详细,两生当亦自能口悉也。
来书云:“日用功夫只是立志,近来于先生诲言时时体验,愈益明白。然于朋友不能一时相离,若得朋友讲习,则此志才精健阔大,才有生意。若三五日不得朋友相讲,便觉微弱,遇事便会困,亦时会忘。乃今无朋友相讲之日,还只静坐,或看书,或游衍经行,凡寓目措身,悉取以培养此志,颇觉意思和适。然终不如朋友讲聚,精神流动,生意更多也。离群索居之人,当更有何法以处之?”
此段足验道通日用功夫所得。功夫大略亦只是如此用,只要无间断,到得纯熟后,意思又自不同矣。大抵吾人为学,紧要大头脑,只是立志。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自家痛痒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谓之“方便法门”。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
吴、曾两位年轻人到我这里,跟我详细备至地说了你恳切向道的心意,我深感欣慰和挂念。像你这样,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笃信好学的人了。只可惜我正在为家父守丧期间,心情忧伤,未能和他们两个细谈,然而,他们两个极有志向,每次见面就会觉得他们有所进步。从我的角度而言,我实在不能辜负他们的远道而来的用意,对他们来说,也没有辜负远道而来的用意。临走时,我写了这封信表达对你的问候。在这个糊涂思绪不明的时候,只就你的来信里问到的几个问题,做个简单解释,算是交代。草草几句不太详细,他们两位应该自会向你口头转达的。(www.chuimin.cn)
你来信中说:“平日功夫仅仅是立志,近来时时体察检验先生的教导,更觉得明白了。但是我时时都离不开朋友,如果朋友们互相讲习,我的志向才会精健阔大,充满生机。但是如果有三五天我没有和朋友互相讲习,志向便变得微弱,遇事就会产生困惑,并且时时会忘掉。现在我没有朋友一起讲习的时候,便只是静坐着,或者看书,或者随便走走,举目投足之间,我都是为了培育这个志,觉得心舒意适。然而终究还是不如朋友聚在一起讲习的时候那样精神振奋,更有生机。离群隐居的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帮助立志呢?”
这段话足以证明你平日里用功时所得到的收获。立志的功夫大概只是这样,只要每天坚持,没有不间断,等到功夫纯正熟练后,感觉自然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我们做学问,最关键的只是立志。有困惑、遗忘的毛病,也只是因为志向不够真切。好色的人从来不会有困惑和遗忘的时候,只是因为他好色的欲望更真切罢了。自己的痛痒自己应当会知道,应当会自己搔痒按摩,既然知道了痛痒,自己也就不得不搔痒按摩了,佛教把这叫作“方便之门”。必须自己调整斟酌,别人总是很难帮忙的,也再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借鉴的了。
这是王阳明给周道通的信的开篇。王阳明在回复弟子的信中,待之以诚,直截了当指出做学问时疲劳、遗忘的缺点,关键在于不真切,并强调做学问的关键核心处就是立志,只有立志才能达到真切,有了真切,也就不会感觉疲劳和遗忘。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向曾面论“明善”之义,“明则诚矣”,非若后懦所谓“明善”之浅也。良知本来就是自然光明的。以前我们曾经当面讨论过“明善”的含义,“明则诚矣”,这并非朱熹解释“明善”时所说的那么肤浅。他说,良知本来自明,本就是一灵明的知觉主体,因此渣滓本不可能障蔽,“明则诚矣”。亦即强调以良知为主体,提起本心真做功夫,则渣滓不能成为障蔽。“万物皆备于我之心,就是‘明’,与万物相通的境界则是‘诚’。”......
2023-11-21
答曰:“吾昔居滁①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②,方能察人病理。”......
2023-11-21
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若就至诚而言,则至诚之妙用即谓之“神”,不必言“如神”;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矣。当时人们专门把欺诈,不诚信当作自己的本心,而自己深陷进欺诈和不诚信的境地。......
2023-11-21
2005年9月10日,第二十一个教师节。9月9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郊区潭柘寺中心小学看望师生,亲切慰问辛勤耕耘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从小要立志,长大要报国。立志报国必须成才,就是说要用自己的才能,自己的劳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因此今天我送大家六个字:立志、成才、报国。”“立志、成才、报国。”......
2023-10-31
曾国藩在致诸弟、侄儿信中,同样处处突出体现并强调“有恒”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读书的根本。“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无论读书还是做人,只有“立志有恒”,贵乎“专”,懂“孝悌”,才能时时长进,步步高升。这与曾氏所言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可谓异曲同工。......
2023-08-14
明社從桂林重慶復員到上海,快要一年以上了。這證明了我們的明社的本質不僅僅是普通的同人組織,也不僅僅是從事於業餘活動的團體,而是含有高度的教育意味與作用的。而明社,我們的明社,正在負起了這偉大的任務。從心的深處,我感到喜悦,在我五十歲的時候,居然還能够親身參加這有高度的教育意味與作用的組織——我們的明社。原載《明社消息》1947年第18期。......
2023-11-01
给领导送礼要轻重得当一般来讲,礼物太轻,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要知道送礼不是使自己高兴,而是要让对方开心。送礼时不可包含动机,且要尽量避免一些有影射性和含义的礼物。这样才是礼到心意到,让领导没有心理负担地接受你的心意。......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