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末有学而不行者也。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于后世之说者,正在于是。今吾子特举学、问、思、辨以穷天下之理,而不及笃行,是专以学、问、思、辨为知,而谓穷理为无行也已。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②,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这段宏论围绕着学、问、思、辨、行,反复比拟、论证,最终还是落实在一个“知行合一”上。......
2023-11-21
来书云:“谓《大学》格物之说,专求本心,犹可牵合。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①、‘前言往行’②、‘好古敏求’③、‘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④、‘好问好察’⑤,是皆明白求于事为之际,资于论说之间者,用功节目固不容紊矣。”
格物之义,前已详悉,牵合之疑,想已不俟复解矣。至于“多闻多见”,乃孔子因子张之务外好高,徒欲以多闻多见为学,而不能求诸其心,以阙疑殆,此其言行所以不免于尤悔,而所谓见闻者,适以资其务外好高而已。盖所以救子张多闻多见之病,而非以是教之为学也。夫子尝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⑥是犹孟子“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之义也。此言正所以明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耳。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诸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矣,故曰“知之次也”。夫以见闻之知为次,则所谓知之上者果安所指乎?是可以窥圣门致知用力之地矣。夫子谓子贡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贯之。”使诚在于多学而识,则夫子胡乃谬为是说以欺子贡者邪?一以贯之,非致其良知而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以畜其德为心,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
“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非若后世广记博诵古人之言词以为好古,而汲汲然惟以求功名利达之具于外者也。“博学审问”,前言已尽。“温故知新”,朱子亦以温故属之尊德性矣。德性岂可以外求哉?惟夫知新必由于温故,而温故乃所以知新,则亦可以验知行之非两节矣。“博学而详说之”者,将“以反说约也”。若无反约之云,则“博学详说”者果何事邪?舜之“好问好察”,惟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道心者,良知之谓也。君子之学,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分知行为两事,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
①多闻多见:意为通过多闻多见增长知识。出自《论语·为政》。
②前言往行:出自《周易·大畜》卦辞“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意为君子应该多了解古代前贤的言行,以积蓄自己的德性。
③好古敏求:意为喜欢古学而勉力追求。出自《论语·述而》。
④博学详说:出自《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意为广泛地学习并详细地解说,等到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头来简略地叙述其精髓大义。(www.chuimin.cn)
⑤好问好察:意为喜欢请教别人,并且喜欢体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以便能了解民意。出自《中庸》。
⑥“盖有”二句:出自《论语·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你来信中说:“您说《大学》里格物的学说,唯指寻求本心,还勉强说得通。至于《六经》《四书》记载的‘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等等,都是指在处事和辩论之中得到的,用功的内容和次序是不能弄乱和改变的。”
格物的含义,之前我都已经详细地谈过,你仍觉牵强,想必也不需要我再多加解释了。至于“多闻多见”,是孔子针对子张说的。子张好高骛远,只以多闻多见当作学问,而不能认真存养本心,所以心存疑惑,语言和行为里便难免有埋怨和悔恨,而他所谓的见闻,又恰恰滋长了他好高骛远的心性。所以孔子大概是为了纠正他多闻多见的毛病,而并非把多闻多见当作做学问。孔子曾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就像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意思差不多。这话正好说明明德行的良知并不是从见闻中来的。孔子所说的“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门从见闻的细枝末节中探求,是第二位的事情罢了,所以他又说“知之次也”。把见闻的知识当作是次要的学问,那么学问之首是指什么呢?从此处,对圣人致知用功的地方我们可以完全窥见了。孔子对子贡说:“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贯之。”如果果真在于多闻多见,那么孔子为何说这种话来欺骗子贡呢?一以贯之,不是致良知是什么?《易经》中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以积蓄德性为主,而更多地了解前人言行的人,不也是在做积蓄德性的事吗?这正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好古求敏”,就是热衷于古人的学说并且勤奋敏捷地探求心中的理。心即是理,学习就是学习本心,探求就是探求本心。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好古并不是像后世那样,广泛地背诵记忆古人的言辞,心中却念念不忘追求功名利禄等外在的东西。“博学审问”,前面也提及过。“温故知新”,朱熹也把它当作是尊德性的范畴。德性难道能从心外求得吗?知新必经由温故,温故才可知新,这又可作为知行并非两回事的有力证据。“博学而详说之”,是为了再返回至简约,如果不是为了返回至简约,那么“博学详说”到底是什么呢?舜好问好察,仅仅是中正平和地达到至精至纯合乎道心的境界。道心就是良知。君子的学问,什么时候离开过实践、废弃过辩说呢?但是实践和辩说的时候,都要知道知行合一的功夫,这正是致其本心的良知,而不是像后世学者那样只在口耳里空谈便当作认识了,把知行分而为二,才会产生用功有先后区分的说法。
在王阳明看来,能够致吾本心之良知,事事物物便可各得其理,这就是知行合一之功。常人之所以将知行分为两截,又是由于他们把良知与知识混同一体。良知与知识是有区别的。从体用上分,良知是本体,知识是本体发用之物;从先天与后天上分,良知是先天存在的,“不学而能,不虑而知”,而知识是后天产生的,“必待学而能,必待虑而知”。所以,学者应“务践履以充良知”,通过去恶存善的功夫,去把握人之本体——良知。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末有学而不行者也。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于后世之说者,正在于是。今吾子特举学、问、思、辨以穷天下之理,而不及笃行,是专以学、问、思、辨为知,而谓穷理为无行也已。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②,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这段宏论围绕着学、问、思、辨、行,反复比拟、论证,最终还是落实在一个“知行合一”上。......
2023-11-21
重分布的命令格式如下:Router# redistribute protocol [protocol-id] { level-1 |level-2 | level-1-2 } {metric metric-value} {metric-type type-value} {match } {tag Tag-value} {route-map map-tag} {weight weight } {subnets}使用distance命令改变可信路由 :distance weight [address mask [access-list-number | name] ] [ip]使用default-metric命令修改缺省度量值 :default-metric number使用distribute-list命令过滤被重分布的路由 :格式1:distribute-list {access-list-number | name} in [type number]格式2:distribute-list {access-list-number | name} out [interface-name |routing - process | autonomous-system-number]......
2023-11-19
极坐标编程可通过指令G16生效、指令G15撤销。图4.1-4 极坐标编程图4.1-5 镜像加工CNC的镜像加工,一般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选择:1)利用CNC的M指令和PMC程序设计,使对应的坐标轴进入镜像加工。2)镜像加工生效时,指令G02/G03的圆弧插补方向、指令G41/G42的半径补偿方向、指令G68/G69的坐标旋转方向均将被互换。图4.1-8 圆弧插补的比例缩放图4.1-9 坐标旋转4.坐标旋转对于图4.1-9所示的某些围绕中心旋转得到的特殊轮廓加工,可使用坐标旋转功能简化编程。......
2023-06-25
冲突矩阵是一个40行40列的矩阵,其中第一行或第一列为按顺序排列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序号,见表2-1。矩阵中的行所代表的工程参数是希望改善的一方,列所代表的工程参数为冲突可能引起恶化的一方。表2-1冲突矩阵表2.利用冲突矩阵实现创新的步骤定义待设计系统的名称。在冲突矩阵中由冲突双方确定相应的矩阵元素。找到、评价并完善概念设计及后续的设计。......
2023-06-26
WinCC flexible有非常强大的动画功能,几乎可以对每一个画面设置动画功能。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动画功能的实现方法。新建用于控制小车移动的Short型变量tag1。在画面一中,通过简单对象“矩形”和“圆”画出一个小车的示意图。图7-12 组合的属性对话框在画面中再生成一个IO域,用来显示变量tag1的值。这样画面的组态就完成了。图7-13 IO域的外观动画设置......
2023-06-15
与独唱、重唱、对唱等声乐表演艺术形式相比,合唱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合”。合唱的“合”字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共性,其次是配合。总而言之,要想在合唱表现中实现完美配合,要求参与合唱表演的每个声部与个人在不同歌曲、不同段落、不同织体的演唱中各司其职,把握好演唱的分寸,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与同声部及其他声部协调一致,通过良好的配合,将独具魅力的合唱艺术呈现给大众,这即是我们强调“配合”的原因所在。......
2023-10-20
在讨论和了解了需求工程的定义和特征等知识后,在正式开始进入方法论的学习之前,我们先给出一些学习和使用上的建议。本书中描述的方法论,是告诉读者如何进行需求调研,或者说做好需求必须要完成哪些事情。其中所用到的模板、规范和标准等是实施需求建模活动的基础。明确此项组件元素或成果物该由谁负责,是否需求分析人员经常使用。是否方便将项目阶段与需求过程进行映射对照。在组织内寻找已有的检查点信息。......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