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死生之道,昼夜即是生死

死生之道,昼夜即是生死

【摘要】:萧惠问死生之道。王阳明认为,充实生,可以超越死。王阳明这种积极充实人生的态度,可以说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的看法一脉相承,与孟子的“尽心则知天”的观点相映生辉,但更富有深意。

萧惠问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问昼夜之道。

曰:“知昼则知夜。”

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着,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忌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①息有养,瞬有存:意为瞬息之间都不要间断存养的功夫。出自张载《张子全书》。

②“通乎”句:意为通晓了昼夜阴阳的变化规律就会明白天地宇宙的运动规律。出自《易经·系辞上》。(www.chuimin.cn)

萧惠向先生请教生死的道理。

先生说:“知道昼夜,就知道了生死。”萧惠又请教昼夜的道理。

先生说:“懂得了白天,就懂得了黑夜。”

萧惠说:“还有人会不懂得白天吗?”

先生说:“你能知道白昼吗?迷迷糊糊地起床,傻傻地吃饭,不明白为什么开始,习惯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全天的昏昏沉沉,只是像在做白日梦。只有时时不忘存养的功夫,使心变得清醒明白,天理也没有片刻的中断,才能算是知道白天了。这就是天理,就是通晓了白天夜晚的道理,还会有什么生死之事弄不明白的呢?”

王阳明认为,充实生,可以超越死。所以,他强调要能“息有养,瞬有存”,把握生命的每一时刻,充实生命,完成自我,存养天心,然后才能将此心直通天心。反之,如果每天不知珍惜生命时光,只会浑浑噩噩、昏昏沉沉,即如行尸走肉,生亦如死。王阳明这种积极充实人生的态度,可以说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的看法一脉相承,与孟子的“尽心则知天”的观点相映生辉,但更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