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曰:“吾昔居滁①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②,方能察人病理。”......
2023-11-21
士德①问曰:“格物之说,如先生所教,明白简易,人人见得。文公②聪明绝世,于此反有未审,何也?”
先生曰:“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德盛后,果忧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甚考索。文公早岁便著许多书,晚年方悔是倒做了。”
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谓‘向来定本之悟’,又谓‘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又谓‘此与守书籍,泥言语,全无交涉’③,是他到此方悔从前用功之错,方去切己自修矣。”
曰:“然。此是文公不可及处。他力量大,一悔便转。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许多错处皆不及改正。”
①士德:杨骥,字士德,王阳明的学生。
②文公:朱熹死后谥“文”,故称。
③“向来定本之悟”句、“虽读得书”句、“此与守书籍”句:均出自《朱子晚年定论》中所录朱熹强调内心觉悟的书信。(www.chuimin.cn)
杨骥问:“按照先生教导的,格物的学说简易明了,人人都能学得到。而朱熹先生聪明盖世,反而没有弄明白格物的学说,这是何故?”
先生说:“朱熹先生的精神气魄宏伟,早年就已经下定决心要继往开来,所以一直只在考据著书上用功。如果他早年先在自己身上认真修养,自然就没有时间去考据著书了。等到德行很高时,他果然担心儒道不行。就学习孔子,删述《六经》,去繁就简,启示后世学者,也就无须费工夫去考证了。早年朱熹写了许多书,晚年才悔悟,这是颠倒了功夫。”
杨骥说:“朱熹晚年的悔悟,就像他说的‘最初确定根本的错误’,他又说‘虽读了很多书,对于我又有什么好处呢’,又说‘这和死死守住书本,拘泥于言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开始悔悟从前的功夫用错了,应当从自身修养天性开始。”
先生说:“对。这就是朱熹同别人不同的地方。他气魄大,一旦悔悟就能够马上扭转过来。可惜不久他就去世了,一些错误的地方都没来得及改正。”
朱熹早年把功夫弄颠倒了,虽有志向,但一心只在著书立说上用功,而忽略了对自我身心的修养,当他醒悟时则已晚矣。在常人的眼里,朱熹晚年无尽后悔的,不过功夫不对头罢了,算不得什么过错。然而,朱熹毕竟是圣人的境界,一旦发现了自己的过错,立时改正,直到“死而后已”。虽然悔之已晚,但已转轨定向,在正确的人生航道上行驰,这也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答曰:“吾昔居滁①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②,方能察人病理。”......
2023-11-21
澄在鸿胪寺仓居①,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王阳明于正德九年升任南京鸿胪寺卿,许多弟子随他前往。仓居,在衙舍居住。②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出自《大学》。出自《孝经·丧亲》。陆澄在南京鸿胪寺的衙门里居住的时候,突然接到儿子病危的家信,顿感忧郁,无法忍受。毁不灭性的功夫,王阳明说,需要“在此时磨炼”,能及时克制住大悲大喜。这就是王阳明的“天理本体,自有分限”,所以“不可过也”。......
2023-11-21
所谓“兼德性而道问学”一节,至当归一,更无可疑。文蔚之学既已得其大者,此等处久当释然自解,本不必屑屑如此分疏。你所说的“尊德性而道问学”这一节,“尊德性”和“道问学”应当统一,这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在这里,王阳明再次指出,“尊德性而道问学”至当归一;良知本是清澈的,然而纤尘潜伏使它变得昏暗,只要除去这些纤尘,就豁然开朗了。......
2023-11-21
孔子一生述而不作,独晚年作《春秋》,寓褒贬于其中。《春秋》大义,二字已明,夫子面对岁月荣辱的变迁,如此淡定。孔子寓微言大义于《春秋》之中,想必于讲学施教之日起已有远见卓识:儒家教育定然有益于世,万古流芳。弟子们听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是凭这部《春秋》,怪罪我也是凭这部《春秋》。”......
2023-11-05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想要使心纯然合乎天理而没有一毫的个人私欲存在,这是成为圣人的功夫。所以王阳明认为,清心寡欲的养生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是私欲。......
2023-11-21
所谓“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重点中学将“奥数”与升学挂钩的潜规则让家长和孩子无能为力。“奥数”并非适合每个人学习,也并非定要作为升学的考核标准。不过从小朋友说的“奥数”到“养家糊口”这一整套路线来看,似乎应当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分别再加上“高考名师”和“热门专业”这两股,“奥数人生”的八股文方算完整。......
2023-11-05
向曾面论“明善”之义,“明则诚矣”,非若后懦所谓“明善”之浅也。良知本来就是自然光明的。以前我们曾经当面讨论过“明善”的含义,“明则诚矣”,这并非朱熹解释“明善”时所说的那么肤浅。他说,良知本来自明,本就是一灵明的知觉主体,因此渣滓本不可能障蔽,“明则诚矣”。亦即强调以良知为主体,提起本心真做功夫,则渣滓不能成为障蔽。“万物皆备于我之心,就是‘明’,与万物相通的境界则是‘诚’。”......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