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之中”即良知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者也。动、静者所遇之时,心之本体固无分于动、静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则至诚有息之疑不待解矣。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常体不易。若果静而后生阴,动而后生阳,则是阴阳、动静截然各自为一物矣。“未发之中”,就是良知罢了,没有前后、内外之分,是浑然一体的。“已发”在“未发”之中,而“未发”之中,未尝另有一个“已发”存在。......
2023-11-21
澄问“操存舍亡”①章。
曰:“‘出入无时,莫知其向’,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不可便谓出为亡,入为存。若论本体,元是无出无入的。若论出入,则其思虑运用是出,然主宰常昭昭在此,何出之有?既无所出,何入之有?程子所谓‘腔子’②,亦只是天理而已。虽终日应酬而不出天理,即是在腔子里;若出天理,斯谓之放,斯谓之亡。”
又曰:“出入亦只是动静,动静无端,岂有向邪?”
①操存舍亡:出自《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欤?’”操,指保持人的善良本心。乡,通“向”,即方向。
②腔子:指胸腔。出自《河南程氏遗书》:“心要在腔子里。”(www.chuimin.cn)
陆澄就《孟子》中“操存舍亡”一章向先生求教。
先生说:“‘心的离开或回归没有规律可循,不知道它的方向’,虽然这是就一般人的心说的,学者应当明白心的本体原本也只是如此,那么操存功夫才不会出现问题。不能简单地认定出即是亡,入就是存。如果就心的本体来说,原本就是没有什么出和入的。如果要谈论到出入,那么人的思考就是出,然而人的主宰明明就在心里面,哪有什么出呢?既然没有出,何入之有?程颐所说的‘心腔’,也只不过是天理。即使一天到晚不停地应酬,也不会超出天理,就是在心腔里。一旦会超出天理,就是所谓的放,所谓的亡。”
先生又说:“心的出入只是运动和静止而已,运动和静止无常,怎会有什么方向?”
大凡得道的人一定清静,清静得似乎什么都不知道,说得确切点,他是知道也和不知道一样。所以说,得道之人心中的境界不外露,外面的欲望不进入内心,这就是无出无入,动静如一。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未发之中”即良知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者也。动、静者所遇之时,心之本体固无分于动、静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则至诚有息之疑不待解矣。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常体不易。若果静而后生阴,动而后生阳,则是阴阳、动静截然各自为一物矣。“未发之中”,就是良知罢了,没有前后、内外之分,是浑然一体的。“已发”在“未发”之中,而“未发”之中,未尝另有一个“已发”存在。......
2023-11-21
众所周知,晚明对西学作出抵制的重要文献,乃是《破邪集》与《辟邪集》。其中,在《破邪集》中,前期批评天主教的文献,如袜宏的四则《天说》,虞淳熙的《杀生辨》、《破利夷僭天罔世》和南京教案的材料,也收录在内。之所以将南京教案的问题延至此章来分析,则是因为后期之“破邪”,直接由艾儒略的民间传教成功所引起,这与南京教案的引发原因是一致的。......
2024-01-09
向曾面论“明善”之义,“明则诚矣”,非若后懦所谓“明善”之浅也。良知本来就是自然光明的。以前我们曾经当面讨论过“明善”的含义,“明则诚矣”,这并非朱熹解释“明善”时所说的那么肤浅。他说,良知本来自明,本就是一灵明的知觉主体,因此渣滓本不可能障蔽,“明则诚矣”。亦即强调以良知为主体,提起本心真做功夫,则渣滓不能成为障蔽。“万物皆备于我之心,就是‘明’,与万物相通的境界则是‘诚’。”......
2023-11-21
答曰:“吾昔居滁①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②,方能察人病理。”......
2023-11-21
Step3.在操控板中按下“实体”类型按钮。Step5.定义截面的控制。在图4.4.9所示的模型中选择DTM2基准平面,此时“参照”界面如图4.4.10所示。在操控板中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后,创建图4.4.11所示的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的截面,然后单击“完成”按钮。图4.4.9 恒定的法向图4.4.10 “参照”界面Step7.改变特征长度。单击曲线2,使其两端显示T=0.0,将其左端的T值改为50.0,如图4.4.12所示。......
2023-06-20
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若就至诚而言,则至诚之妙用即谓之“神”,不必言“如神”;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矣。当时人们专门把欺诈,不诚信当作自己的本心,而自己深陷进欺诈和不诚信的境地。......
2023-11-21
第17—2条:法国国籍之取得与丧失,受法律赋予效力的证书或事实发生之日实行的法律约束。第17—8条:主权转移之日,居住在与法国合并之领土上的让与国国民,取得法国国籍;但如其实际住所设在该领土之外,不在此列。第19—1条:1.父、母无国籍,儿童本人出生在法国,为法国人。......
2023-07-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