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我们做事情首先是要确定一个目标,这个称之“一”,就是目标专一、不随意改变。必须努力用心地去做。王阳明认为,唯精之外并没有唯一。因为唯一能否实现,关键还是看唯精,没有唯精,就不可能有唯一,即使有,也只是属于海市蜃楼罢了。......
2023-11-21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①,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①博文、约礼: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畔,通“叛”。
徐爱问:“先生将‘博文’当作是‘约礼’的功夫,对此我加以深思但还不是很明白,因此向先生请教,请您帮我讲一讲。”(www.chuimin.cn)
先生说:“‘礼’即是‘理’,‘理’表现出来就是‘文’,‘文’中隐藏看不见的就是‘理’,‘礼’‘理’其实是一回事。所谓‘约礼’便是让心精纯地符合天理。而要做到让心纯然符合天理,就需要把功夫下在‘理’表现出来的地方。比如表现在侍奉双亲上,就要在侍奉双亲上学着存养天理;表现在侍奉君王上,就要在侍奉君王上学着存养天理;表现在身处富贵贫贱上时,就在富贵贫贱上学着存养天理;表现在身陷患难夷狄时,就在患难夷狄的处境中学习存养天理。至于是行动还是静止、说话还是沉默,随时随地都不能忘了存养天理,无不如此。这就是‘博学之于文’,在‘文’中求‘博’,也就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就是‘惟精’,就是要在万事万物上广泛地学习存养天理,而目的就是求得至精至纯。‘约礼’就是‘惟一’,就是用礼来约束人与天理的统一,而天理只有一个。”
关于“理”的说法,儒家众说纷纭。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字”,认为太极含动静之理,是动静的根本,太极流行于气才显出动静,而不是“太极便会动静”,这样便将动静与太极、理与气看作“决非二物”。王阳明对“理”的体悟更深了一层,而其诠释又更浅显,他说:“‘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在王阳明看来,礼就是理,天理的意思。文和礼互为表里。文就是事情,礼就是事情上存在的道理。二者互为表里,实质原为一体,并无二致。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做事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我们做事情首先是要确定一个目标,这个称之“一”,就是目标专一、不随意改变。必须努力用心地去做。王阳明认为,唯精之外并没有唯一。因为唯一能否实现,关键还是看唯精,没有唯精,就不可能有唯一,即使有,也只是属于海市蜃楼罢了。......
2023-11-21
相,佛教名词,相对“性”而言。佛教把一切事物的外观、形象、状态称之为“相”。这里王阳明指出,佛氏的消极哲学是,只怕累世,逃避现实;儒家是“出世间而即世间”的伦理哲学,入世致用,体用一源。......
2023-11-21
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悦者,致其真知而行之也。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他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是因为他得了圣法的缘故。尧、舜、三王之所以能治理天下并保证其政治活动的正当性,其实道理非常简易,那就是本着良知而言行。上下一致,圣凡同心,天下便可得而治也。......
2023-11-21
王阳明在这里再次阐发了人类最高可能的平等性,以及人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王阳明指出了人们真正应该追求的是学做圣人,无论是谁,只要真心实意这么追求了,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以致“人人自有,个个圆成。”......
2023-11-21
父母为身所出,应当孝顺。夫妇为人伦之始,王化之原。自父母有命,而配偶已定,婚礼已成,固宜相敬如宾。无论同母异母,既为同父,总属一体。虽已分炊,究系同本,或父母稍有偏恶,而兄弟要常曲全礼。则从违,仍在己耳。切勿沽名,务在及时;切勿偷安,务必学为忠孝。至于谈论闺门丑事,攻发人家隐私,尤觉败人名节,势必酿成巨案,天谴所不恕也!家长不得世袭,择品行端方、居心忠厚、秉公能言、颇有家计者,会同六房议立。......
2023-11-03
周起元,字仲先,别号绵贞,福建海澄人。起元力驳正之,大触时忌。起元三疏申救之,姜竟罢斥。魏党朱童蒙备兵苏松,贪纵,起元劾之。降中旨,擢童蒙京卿,而起元以排挤得罪,削籍归。六年,用李实封奏,加墨于朱,诬噬起元等七人,矫旨逮问。太监李永贞伏法。[1]本文录自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之十三,“谏议诸臣列传下”,2130—213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所著有《罪惟录》《鲁春秋》和《东山国语》等。......
2023-08-09
故孟子必指出仁义礼智为固有,固有即良知也。然二氏之异,初不仅在告子主性无善无不善,孟子主性善。一曰戕贼,一曰顺,此则二氏之大别也。贤愚之别,即在贤者能保此而勿丧,能推其所为;愚者则不能尽性,甚或丧其所性。然孟子虽明知食色欲之为性,亦不谓性而谓命。然孟子不曰之性者,恐人之借口于性,因以放纵而无忌惮也。......
2023-11-22
然大同之义,虽见于《礼记》之《礼运》,实原于墨家。此种大同思想,儒家平日所未有,惟于墨家则甚合。大同之义虽与尚同不同,其名或与尚同有关。至《礼运》大同说之源于墨家,似无可疑矣。......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