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马入意,启动合作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可以共享。1996年5月,王贤俊首次飞往意大利,开始了他的意大利文化交流之旅。王贤俊一行人在安顿好首批赴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留学的10名学生之后,与马切拉塔省国立艺术学院、艺术中专正式签署了交流学生协议,并在托斯卡那大区会见该大区主席、副主席和其他要员。会见了旅意著名指挥家吕嘉、旅意著名舞蹈家李青,三方共同商讨建立中意联合大学的问题。......
2023-08-26
爱曰:“昨闻先生之教。亦影影见得功夫须是如此。今闻此说,益无可疑。爱昨晓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
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德’之功,只是个‘诚意’。‘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徐爱说:“昨天听先生的教诲,也隐隐约约觉得应该这样下功夫。今天又听了您的解释,更加没有什么怀疑了。我昨天早上想,‘格物’的‘物’字,就是‘事’字的意思,都是从心上来讲的。”(www.chuimin.cn)
先生说:“对了。身体的主宰就是心,心发出来的就是意念,意念的本源就是感知,意念存在于事物之上。比如意念在侍奉双亲之上,那么侍奉双亲就是一件事;意念在辅佐国君上,那么辅佐国君就是一件事;意念在仁爱百姓、爱护万物上,那么关心百姓、爱护万物就是一件事;意念在看、听、说、动上,那么看、听、说、动就是一件事。所以我说:‘没有天理存在于心外,也没有事物存在于心外。’《中庸》中说‘心不诚就没有万事万物’,《大学》中说‘弘扬崇高德行’的功夫就是要心诚,而心诚的功夫就是‘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
王阳明认为“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王阳明强烈反对道德本体的外在性和在事物中求至善的格物观,认为那是“析心与理为二”。他的用心显然是用此比喻,教学生仿效先圣的思想,必须从自己心中反观得自性圣哲,不随境,不攀缘,使五官出五门而于诸外境不染不著,当下即是“良知”。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一)由马入意,启动合作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可以共享。1996年5月,王贤俊首次飞往意大利,开始了他的意大利文化交流之旅。王贤俊一行人在安顿好首批赴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留学的10名学生之后,与马切拉塔省国立艺术学院、艺术中专正式签署了交流学生协议,并在托斯卡那大区会见该大区主席、副主席和其他要员。会见了旅意著名指挥家吕嘉、旅意著名舞蹈家李青,三方共同商讨建立中意联合大学的问题。......
2023-08-26
①致其知温之良知,而后温之意始诚;致其知奉养之良知,而后奉养之意始诚。故曰“知至而后意诚”。①物格而后知至:出自《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条“格物-知至-意诚”的认识链,实际是一种思维逻辑。......
2023-11-21
《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一个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天理只是一个,更有何可思虑得?天理原自寂然不动,原自感而遂通。《系辞传》所讲的“何思何虑”,是指所思虑的只是一个天理,之外再没有别的思虑,而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什么思虑。王阳明曾主张学者通过静坐的方式,达到《易经·系辞传》所说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以恢复良知本性。......
2023-11-21
王阳明将心明比喻为明镜,以镜照物,事理无有不明。世事变化多端,但如果心明如镜,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圣人的应变建立在“察时、明德”上,就如以明镜照物一样,没有镜、没有物,物之形都不可能在镜中显现。自己的内心不明不能照物反而被事物所牵引、蒙蔽,这种人即使能活千年,也无法穷尽现实,不但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还会被外物所支配。......
2023-11-21
志于道就是说志在追求和践行大道。有人就《论语》里“志于道”一章向先生请教。这里,王阳明首先肯定了“艺”对人生的美化或积极作用。同时,“艺”“义”“道”的内在统一,同是“调习此心”即致其知,使之熟于道。很明显,王阳明把道德情感内化为个体的审美心理,使人生审美化了,使“艺”为人生服务。......
2023-11-21
神,指道变化神妙。心外无道,心外无理,是阳明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道无方体,是说本体不能用具体的事物或语言来表示或描述。我们知道,佛教说圣境,是空性光明,或说“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在逻辑表达方式上,王阳明所说的“道无方体”与这些是一个意思。王阳明又说,道不是从眼耳鼻舌身感知,而是由心灵智慧开启,无所不见而又实无所见。......
2023-11-21
“照心非动”者,以其发于本体明觉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也;有所动即妄矣。所谓“无妄无照”,并不是把妄心当作照,把照心当作妄。认为有妄有照,就是把妄心和照心看作两个心,把一心分为二,良知便停息了。王阳明所说的照心妄心,类似《起信论》一心二门;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照心妄心,犹良知,一心开二门,一心二门,二门一心,以成立其体用一源理论建构。......
2023-11-21
有人认为,魏晋士人更普通地寻求身体刺激和全新体验,饮酒、纵酒蔚然成风。魏晋士人饮酒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因配合服食而饮酒者,有出于享受的目的而饮酒者,有为避祸而饮酒者。当然,中国文人长期标榜、羡慕不已的所谓“魏晋风度”,绝非一般无权百姓所敢为、所能为。魏晋风度多是法外权贵们的相互吹捧和相互庇护。更为过分的是,魏晋士人常公然裸体示人,不以为羞。......
2023-07-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