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想要使心纯然合乎天理而没有一毫的个人私欲存在,这是成为圣人的功夫。所以王阳明认为,清心寡欲的养生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是私欲。......
2023-11-21
郑朝朔①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②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礼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①郑朝朔:名一初,广东揭阳人,官至监察御史。王阳明任吏部主事时,朝朔为御史,曾向阳明问学。
②学问思辨: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www.chuimin.cn)
郑朝朔问:“至善也需要从具体的事物上探求吗?”
先生说:“只要使自己的心达到纯然天理的状态,那就是至善,在事物上怎么探求呢?你暂且举几个例子出来谈一谈。”
朝朔说:“以孝顺父母为例,怎样合理地进行防寒降暑适度,怎样做到得当地侍奉,都必须处理得恰到好处,找一个合适的标准才是算是至善。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就有了一个学习、询问、思考、辨别的功夫。”
先生说:“如果只是防寒降暑、奉养适宜的问题,一两天就可以学习完,根本无需什么学问思辨的功夫。在这些问题上,只要讲求自己的心达到至纯天理的境界。要做到自己的心至纯天理,就必须有学问思辨的功夫了,否则将难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即便是圣人,仍要有‘精一’的规范。如果只讲求把那些礼节琐事完成适当,就认为是至善,那现在的演员在台上,他们恰当表演了许多对父母奉养得当的礼节,那他们也可以看做是至善了。”
这一天,徐爱又明白了许多。
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本体即根本。至善是心的根本。求至善,一定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讲究的是内心的修为,如果只是像戏子那样在仪节上求得适当,就不能叫做至善。己心纯则天理伸,天理伸则至善。善与美,忠与孝皆莫向外求,唯从心纯中来。
有关传习录的文章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想要使心纯然合乎天理而没有一毫的个人私欲存在,这是成为圣人的功夫。所以王阳明认为,清心寡欲的养生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是私欲。......
2023-11-21
56.用兵之道在于心定接下来的行动,便按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孙子兵法》曰:“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王阳明早年精研《孙子兵法》,用心参悟,早已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此时信手拈出,加以灵活运用,毫不费功夫。做了这一切后,又密切督促所率诸军,一定要做好战斗准备,一旦敌人松懈下来出现漏洞时,则趁机奋勇出击,戴罪立功,一雪前耻。......
2023-12-06
22.心即是“理”王阳明自龙场悟道,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后,时来运转,先是提拔担任庐陵知县,后到京师任职,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短短两三年时间,连升数级。徐爱以前所习,尽是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事事物物皆有理”那一套,乍一闻王阳明那“心即是理”、“知行合一”的新学说,不啻于被一记炸雷猛然惊起,一时间很难接受。......
2023-12-06
65.超越心的执着第二天,黄直因家中有急事,便先辞别众人,下山归去。睹此胜境,三人雅兴大发,各自吟诗作对。游玩之余,王阳明还将观心岩辟为讲学之所,日与邹守益、陈九川二人于此宴坐论学。现在得到王阳明指点致良知之学,方知在做“戒慎恐惧”的功夫时,又要超越它,不要执滞于它,这样不为其所束缚,才是此心的安顿处。而陈九川经王阳明点化后,悟到了一些境界,对静坐大感兴趣,更加着意练习。......
2023-12-06
“心即理”即是指心才是“理”之主宰,舍弃心,没有“理”的存在。换言之,“心即性,性即理”,心与理并无二至,心性一体,才是心之本源,才是天理。......
2023-11-21
《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一个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天理只是一个,更有何可思虑得?天理原自寂然不动,原自感而遂通。《系辞传》所讲的“何思何虑”,是指所思虑的只是一个天理,之外再没有别的思虑,而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什么思虑。王阳明曾主张学者通过静坐的方式,达到《易经·系辞传》所说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以恢复良知本性。......
2023-11-21
志向端正,则又必须有朋友相互砥砺切磋,相互熏陶浸染,才能最终有所成。“凡朋友必自我求之,自我之下,乃能有益。”这封家书中王阳明以切身经验告诉诸位弟弟,希望他们也能求得知音,相互砥砺,但要谦卑相下,这样才能从朋友身上获益。王阳明向来尊师重道,认为师友砥砺,乃能有益。谦,才能交到益友。王阳明能大吐光芒,也得益于师友之道。王阳明和湛甘泉二人的相会和讲论正符合夫子之道。......
2023-11-16
63.让心处于正确的状态游览了通天岩,休息片刻后,大家又到各处观看、赏玩。观心岩位于忘归岩的左侧下方,这里的景物与别处又有不同。王阳明心情甚好,笑了笑,说道:“念头如何能够除灭呢?只是要使它处于一个正确的状态罢了。”......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