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典舞形态及其艺术特征

中国古典舞形态及其艺术特征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古典舞学科的建构者以唐满城、李正一为代表,他们从戏曲舞蹈入手,做出了建构中国当代民族舞蹈的尝试。中国古典舞身体基本形态除直立外,还有“拧”“倾”;由“拧”“倾”而生发岀“射雁”“探海”“斜探海”“踹燕”等基本舞姿。身韵教学要求表演者的动作必须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一点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艺术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古典舞学科的建构者以唐满城、李正一为代表,他们从戏曲舞蹈入手,做出了建构中国当代民族舞蹈的尝试。他们从戏曲舞蹈的风格、韵律、技巧、特征基础入手,创作了中国古典舞鲜明的训练体系:由元素、动律训练过渡到完整的动作训练,进一步发展到小组合训练,最后以具有综合性要求的,具有一定艺术性格或表现力的组合训练来完成“形”“神”“劲”“律”的结合,反过来强化各种基本元素的运用。中国古典舞身体基本形态除直立外,还有“拧”“倾”;由“拧”“倾”而生发岀“射雁”“探海”“斜探海”“踹燕”等基本舞姿。基本训练中贯穿身法韵律,贯穿“提”“沉”“冲”“靠”等动律元素及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强调舞者的柔韧性和腰部训练,强调对肩、腰、腿、髋的柔韧能力要求。

古代古典舞的审美创作在新时期面临着民族性、时代性、舞蹈性的多重挑战。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动作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腰为核心,围绕身体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身韵教学要求表演者的动作必须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一点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艺术特征。“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从而增加了古典舞舞台展现的风格意境。这一时期剧目创作的实践与发展与“身韵”的利用相辅相成,突出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

编导们利用“身韵”这一古典舞的独有语汇与舞种符号,在舞蹈本体的研发上拓展了思路,摆脱了“以歌舞演故事”的叙事性框架,也把舞蹈“善于抒情,拙于叙事”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剧目《黄河》《长城》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黄河》以古典舞身韵的动律、动姿和组舞的动势对应交响式的结构体裁,从“拧”“倾”的动态和水云的意象上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气势,使古典舞身体语言的示意性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剧目《长城》以大量横向动势的舞段构成了舞蹈的凝重格调。《黄河》《长城》的编创运用身韵的动作,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段中的归属,走上了依照人物形象创作动作的新路。(www.chuimin.cn)

古典舞在当代的发展沿革以“继承传统和立足当代”的态度,创作了《春江花月夜》《扇舞丹青》等古典舞精品。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建构了自身完整的艺术语言体系与审美规范,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基石,在阴阳的辩证统一中构成了中国古典舞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的美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