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舞蹈表演中的动作与情感影响

研究舞蹈表演中的动作与情感影响

【摘要】:例如,我们仍以“讨债”为例子,前面已发展到绳之以法。从约会、拜访、说服、提醒、训斥、惩戒,到最后警告,都是围绕着“讨债”这个主要目的。虽然这个目的完全背离了和解的原意,但仍然是围绕在“讨债”这个总目标之中,只是手段完全不同罢了。尽管演员本人可能在生活里未曾有过讨债的经验,但总会碰到过一两个蛮横不讲理的人吧,受委屈、被侮辱、惩罚这一类的体验总应该有过吧!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情感只能通过行动表达出来,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得到证实。那么,在行动过程中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简单地说,任何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时,必然遭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顺利时他会高兴,不顺利时他会苦恼。愉快与不愉快这些情感,就是在行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无须强制它出现。现在的问题是:执行角色的舞台行动时如何能产生符合角色的舞台情感呢?例如,我们仍以“讨债”为例子,前面已发展到绳之以法。现在角色的任务是争取庭外和解,避免反目成仇。你作为角色,首先要主动地约对方见面,但被他无理地拒绝了。你必然为此而不高兴,但仍能按捺住自己的脾气。于是你屈尊降贵去登门拜访,而对方却冷淡接待。你不得不忍气吞声耐着性子,企图说服对方按照借据所订的条件办事。可是对方却满不在乎地拒绝你所有的要求和善意。而你虽然十分气愤,但仍压下心头怒火,继续晓以利害。对方仍然耍无赖“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你忍无可忍骂他故意赖账,陷害你这个中间人。他侮辱你为高利贷者,为了收取佣金而出卖朋友。你一下子想起了几个月前他如何乞求你当中间人,为他的贷款做担保。你还极力说服贷方减低利息,不单单没取分文的佣金,还赔上了时间和应酬费用。这一切他是清楚的,而今他却含血喷人,反咬一口。你气愤到了极点,骂他是无赖。他也反骂了你。你狠狠地揍了他一拳,他反手还击,你干脆把他按倒在地下,痛痛快快地教训了一顿并警告他,如果再不还钱,就法庭上见!就这么一小段戏,角色始终是为了要对方还钱而展开一连串的行动。从约会、拜访、说服、提醒、训斥、惩戒,到最后警告,都是围绕着“讨债”这个主要目的。你为什么这样积极地去做这件事呢?那是因为你是担保人,他不还钱就要你还钱。这个利害关系促使你非达到目的不可。但是,你所有的行动都遭到对方的反击,没有一个动作能按预定的目的完成,而且还让对方反咬一口,侮辱你。在这种情况下,真是神仙都激出火了。这把火就是情感,就是一股极为愤怒的情绪,它是在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当你第一拳打出去时,它应该是情绪爆发的结果,是冲动性的动作。在生活里这一类动作是不受意志支配的,是情绪过分激动而引发的不随意反射(俗称火遮眼)。就是说在刹那之间失去理智,让情感激发出一些违反意志的行动。我们了解到这一点以后,就不必刻意地去表演这些不随意反射,而应专心一意地去完成前面所有的意志行动。当这些行动一再遭受反击而面临全面崩溃时,为了维护个人利益,为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你这把再受到压制的怒火自然就会在你的拳头上爆发出来了。冲动性的动作是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的,当遭到还击后,将会迅速转入防卫与攻击的打斗之中。一旦取得优势,你将意识到自己不完全是为泄愤而打,打的目的发展成狠狠惩戒这个臭无赖了。虽然这个目的完全背离了和解的原意,但仍然是围绕在“讨债”这个总目标之中,只是手段完全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顾这段戏的全过程时,不难发现情感是在行动过程中产生的。所谓“动作是情感的捕获器”和“媒介物”就是这个道理。尽管演员本人可能在生活里未曾有过讨债的经验,但总会碰到过一两个蛮横不讲理的人吧,受委屈、被侮辱、惩罚这一类的体验总应该有过吧!只要通过情绪记忆,将它们复苏起来,就不难感受及理解角色当时的处境和心态。再沿着角色的贯串行动线去认真地执行每一个具体的动作,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并且自觉地与角色的贯串行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虽然这些情感是再生的,第二性的,是按照角色所需要的次序和逻辑排列起来的,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演员在排演以至演出中能一再地体验到它。只要演员真实地通过自己的身心去体验着角色的情感,观众就必然受到感染,相信舞台上所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情感是逼真的了。总之,我们的方法就是:通过受意志支配的舞台动作,激发起不受意志支配的舞台情感,创造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舞台形象。至于如何稳定住这些舞台情感—这些非物质的飘忽不定的心理过程—让它历久不衰,青春常在,听候差遣,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技术难题。但是,最根本的方法仍然是依靠舞台动作,依靠心理和形体统一的舞台动作,特别是那些有内心根据的、合理的、合乎逻辑的,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的形体动作。(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