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是编导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之后作为舞蹈内容的材料。在抒情性舞蹈中,角色的身份往往不像叙事性舞蹈那样明确,有时是人,有时是自然景物,但不论其外部形态如何,都是舞蹈作者在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抒发着编导的情感态度。抒情性舞蹈的环境往往是一个时代气氛的概括,表演者也常常是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见景生情、寓情于景,进而情景交融地创造出诗的意境和生动的舞蹈形象。......
2023-11-21
(一)任务
舞蹈编导既是舞蹈(舞剧)作品的创作者,又是作品的排练者,还是作品演出的组织者。作为作品的创作者,编导需从社会生活中捕捉表现对象,并确立作品主题,通过艺术构思,设定作品结构,编创和组织舞蹈语言,由此创作出舞蹈作品。作为作品的排练者,编导首先需要将作品教给演员,同时阐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或塑造的形象,并指导演员进行表演。作为作品演出的组织者,编导还需要与音乐、道具、服装、灯光、布景等制作者合作,且需要通过反复合成,才能在舞台上与观众见面。因此,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编”和“导”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二)历史
宽泛意义上的舞蹈编导出现的历史相当久远,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了职业性的乐舞编导,《史记》载:“帝纣……好酒淫乐……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音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师涓”即为商朝时的职业乐舞编导。西周有乐师,也即乐舞编导。另据史籍记载,唐代负责排练乐舞的“执事者”也相当于今天的舞蹈编导。狭义的舞蹈编导指舞台艺术舞蹈的编导,在我国始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编导们在实践过程中,依照所善于驾驭的素材,逐渐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编导、中国民族民间舞编导、芭蕾舞编导、现代舞编导等不同的编导群体。
(三)素质(www.chuimin.cn)
对于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比如《中国舞蹈词典》认为:“舞蹈编导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对于舞蹈创作理论以及舞蹈编导技巧的掌握。舞蹈创作理论主要包括:舞蹈编导的职能及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体裁的分类及其特点、舞蹈选材和舞蹈结构的原则和方法、编舞要点等。舞蹈编导的技巧包括:如何从社会生活中选择舞蹈的题材,如何根据舞蹈、舞剧艺术特性对文学戏剧作品进行改编,舞蹈、舞剧结构的能力,舞蹈语言的提炼、发展、变化和创新的技能,舞蹈画面和舞台调度的掌握,用舞蹈刻画不同人物性格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何进行排练以及如何最后舞台合成等。由于舞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因此要求舞蹈编导具有正确认识生活、概括生活的能力,善于运用舞蹈形象思维的方法捕捉舞蹈艺术形象,发挥丰富的舞蹈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其中特别是和舞蹈有紧密联系的音乐、诗歌、美术、戏剧等艺术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较高的鉴赏水平。”对此观点,可概括为专业能力、专业理论修养、相关文化修养等三个方面,即舞蹈编导的编舞能力、舞蹈编导的舞蹈创作理论修养、舞蹈编导的相关文化艺术修养。胡尔岩认为,舞蹈编导应具备如下的心理素质:其一创造性思维。具体包含:思维独创性的突出表现是与众不同。不雷同于人,也不雷同于已,每进入一次新的创作活动,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特的结果;思维的深刻性是要求编导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反复提炼,为作品找到准确的“内核”。这种思维品质在选择题材、确定主题的创作阶段特别重要;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指对事物作出迅速而正确判断,这种思维品质在进行内容剪裁、形式结构时是极为活跃的一种思维能力;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过程中严密的、全面的、自我反省的品质,这种思维品质有助于编导者对作品的全局把握,不断检验,为了顾全整体的平衡协调,肯于对局部的‘精彩’割爱,以获得最佳效果。其二,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就是不依据已有的描述、模型、形象等的借鉴、启发、暗示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其三,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方式。其四,“破坏”与“重建”的能力。具体包括:生活素材的“破坏”与“重建”;舞蹈动作素材的“破坏”与“重建”;破坏刻板经验,重建新的审美经验。其五,整体把握与审美判断能力。
(四)培养
舞蹈编导的专业能力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目前我国设有舞蹈编导专业的院校均设有舞蹈编导专业训练的课程,其专业训练的内容包括选材的练习、结构能力的练习、编舞技巧的练习、舞蹈画面的练习、舞台调度的练习以及小品习作和实习排练等。其中编舞技巧是学习编导最重要的科目。通过编舞练习要求掌握对舞蹈动作进行分析、分解、变化和发展的技能;捕捉舞蹈形象;创造、组织舞蹈语言;设计各种舞段等一整套从繁,由浅入深的创作过程。其中,既包括事先设计好的习题,也包括一系列以即兴方式进行的编舞练习。这些练习除掌握编舞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编导进行舞蹈思维的专业素质。
有关舞蹈表演与舞蹈艺术文化研究的文章
题材是编导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之后作为舞蹈内容的材料。在抒情性舞蹈中,角色的身份往往不像叙事性舞蹈那样明确,有时是人,有时是自然景物,但不论其外部形态如何,都是舞蹈作者在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抒发着编导的情感态度。抒情性舞蹈的环境往往是一个时代气氛的概括,表演者也常常是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见景生情、寓情于景,进而情景交融地创造出诗的意境和生动的舞蹈形象。......
2023-11-21
中国当代舞蹈编导实际上可以分“主流”(中心)和“边缘”两大类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舞蹈编导类群在社会构成成分上不断发生变化。在转型期,中国舞蹈编导的心理价值取向选择变得多样且十分重要。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舞蹈编导在社会上的自我定位出现了新的分化,一部分编导在体制外、在民间社会从事着自己的艺术创作。......
2023-11-06
(一)中国的舞蹈疗法历史发展舞蹈疗法在我国可以说是古已有之,许多地区现在仍流传有傩舞,原为在祭祀中所跳的舞蹈,其目的在于驱鬼除疫,祈求健康平安。锅庄的产生与治疗疾病并没有关系。伏羲玉兰女士将舞蹈治疗应用于临床实验,并根据亲身感受撰写书籍,使得舞蹈治疗在国内开始被一些人所知晓。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是舞蹈心理治疗得以在西方发展的奠基人。......
2023-11-19
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感受到舞者情绪,并被这种情绪所感染,从而产生共情心理。如舞蹈小品《快乐的罗嗦》抒发的是彝族人民获得自由解放后开始崭新生活的情绪,舞蹈动作活泼、轻快,整个作品洋溢着无比的兴奋、喜悦、欢乐,富有青春活力,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彝族人民的喜悦之情来自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以至于使人产生压抑不住的快乐。......
2023-11-19
可见,舞蹈艺术从古至今都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社会作用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生活内容。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审美观念方面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而这还只是舞蹈和其他艺术所共有的一般的本质属性。而只有了解了舞蹈和其他艺术不同的社会生活审美特点,才能弄清楚舞蹈的真正本质内涵。舞蹈是生命机能的表演,而主导生命机能的则是人的生命活力。......
2023-11-19
宁波的报纸刊载了名人戴爱莲的《中国舞蹈第一步》,很有见地,内容不多,为体现当时戴爱莲的语言风貌,就原汁原味地摘录如下:中国有舞蹈的历史,但要找出千年以前正确的细节却相当困难,我们只读到历史上有舞蹈这回事,而关于舞蹈的更多的事实,只好从塑像、壁画、版画等遗迹中去想象了。拉萨也是宗教面具舞(跳神)的老家,这种舞表演起来非常激烈,而且是不大简单。......
2023-07-15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常生活可以为舞蹈题材的借鉴提供广泛的来源,但它们需要通过编舞者的悉心提炼和艺术加工后才能真正成为适宜、可用的舞蹈题材,否则只能被视为原始的创作素材。舞蹈创作的实践表明,当编导所择取的事件或现象运用舞蹈的动态语汇能够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表现之时,这样的题材通常被认为是适合用作舞蹈题材的。......
2023-11-19
(一)舞蹈教育之义关于教育之义人们通常认为,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舞蹈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有人认为,舞蹈教育是保存、传授舞蹈技艺和舞蹈理论,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普及舞蹈文化的重要手段。周代用于教育国子的乐舞还有《舞勺》《舞象》及《大夏》。......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