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无内支撑基坑开挖施工质量控制|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

无内支撑基坑开挖施工质量控制|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

【摘要】:3.4.5.2灌注桩施工施工前监理人员应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及每个施工桩位控制点,并检查其保护措施是否可靠,控制桩位放样偏差不大于20mm。

3.4.5.1 三轴搅拌桩施工

首先,检查导沟开挖平面的宽度、深度及垂直度。检查机头是否对正桩位轴线,龙门立柱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严格控制水泥浆液水灰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配制,并做到挂牌施工。

检查浆液拌注设备及有关计量设备是否完好,管路接头是否严密,杜绝跑冒滴漏。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注浆液制备,其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宜控制在1.5(不得超过设计要求的1.2~1.5),确保水泥浆中的水泥掺量不少于水泥土桩体重量的20%,每台班检测不少于3次(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测量频率)。

搅拌成桩孔及注浆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桩机的定位是否正确、机身是否垂直平稳。桩机移位距离必须确保套钻成桩,一般宜纵向隔孔跳钻,且相邻两桩施工时间间隔不超过24h。当超过24h时应采取可靠补救措施,确保成桩的垂直度及无缝连续,以便达到较好的止水效果。

最后,严格控制桩机钻头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下沉速度宜按照0.6~0.8m/min进行控制,提升速度宜控制在1.6m/min左右,以确保水泥土充分搅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做到二次喷浆,当钻头下沉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后,在提升桩机旋转杆的同时启动注浆泵开始喷浆。出口压力一般保持在1.5~2.5MPa,使水泥浆自动连续喷入桩体土中。在施工过程中如因故停止注浆,必须将钻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1m,待恢复供浆开泵时再喷浆提升。

3.4.5.2 灌注桩施工

施工前监理人员应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及每个施工桩位控制点,并检查其保护措施是否可靠,控制桩位放样偏差不大于20mm。检查护筒制作材料、护筒内径、护筒长度及护筒的埋设位置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核查钻机定位是否准确、水平、稳固,钻机回转盘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允许偏差控制在20mm内。钻头直径尺寸不小于设计桩径并有2 400mm 长的导向装置。

1.钻孔施工

开机钻进时先轻压、慢转并控制泥浆泵量,并根据试成孔确定的数据控制钻进参数。在本工程黏性土体中根据泥浆补给情况确定转速,在粉砂成土体中保证钻机不发生跳动,同时减慢钻进速度以防塌孔。成孔施工必须一次不间断完成,不得无故停钻。加接钻杆时先将钻具稍提离孔底,待泥浆循环2~3min后再拧卸加接钻杆。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施工时,其安全距离不宜小于4倍桩径或最少时间间隔不少于36h。钻进过程中如发生斜孔、塌孔、护筒周围冒浆时停钻,采取措施后再进行钻进。钻孔完成后应测量确认终孔深度符合要求。

2.清孔施工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将采用正循环方式清孔。在成孔完毕后利用成孔钻具直接进行第一次清孔。在钢筋笼及灌注混凝土的导管安装完毕后利用灌注混凝土的导管输入泥浆进行第二次清孔。第一次清孔时间不宜限定,根据钻具回落孔底的沉渣厚度和泥浆密度来决定清孔是否可以结束。第一次清孔结束后及时针对表3-15中的项目进行检测,并确保结果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表3-15 第一次清孔检查项目

当第一次清孔完成后,提出钻具、测量孔深、安放钢筋笼及混凝土导管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清孔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min。第二次清孔结束后及时针对表3-16中的项目进行检测,并确保结果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表3-16 终孔项目检查

清孔结束后应保持水头高度并应在30min内灌注混凝土,否则应重新测定泥浆密度和孔底沉渣厚度,若超出允许要求应重新清孔。

3.钢筋笼半成品验收

对施工现场的钢筋笼半成品的质量验收主要包括:查验钢筋原始质量证明文件及复试报告,注意钢材批量、规格;严格按设计要求查验钢筋规格、长度、数量、连接方式;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有油污、锈蚀及局部弯折现象;实测钢筋笼制作的相关尺寸,按表3-17要求的允许偏差控制。

表3-17 钢筋笼质量检查

4.混凝土灌注施工(www.chuimin.cn)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单桩灌注混凝土的工艺参数如表3-18所列。

表3-18 混凝土灌注质量检查

5.成品检验

钻孔灌注桩工程应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收。根据《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7.3.2条规定,混凝土试件强度应比设计桩身强度提高一级。实测桩位允许偏差为≤20mm。并由第三方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动测法进行了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4.5.3 压密注浆

施工中监理人员应检查注浆孔水平偏差不大于5cm,孔深误差小于孔深的1%。水平偏差根据排距和点距尺量检查,孔深误差用水准仪及测深仪检测。本工程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监理人员主要检查浆液的黏度、比重、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流量,各指标控制在表3-19范围内。在注浆结束28天后采用静力触探对加固土体地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表3-19 注浆质量控制

3.4.5.4 基坑开挖

在基坑开挖前,监理部向施工单位下发了工作联系单《关于基坑开挖相关事宜》,明确了基坑开挖的注意事项。要求施工单位按基坑开挖条件验收检查表中的内容逐一排查完成,并上报监理。经监理逐项复核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开挖令。

由于地埋式污水厂开挖面积大、取土量大,使用的重型设备和运输车辆多且载重量大,对基坑内土体扰动大,长时间的碾压会造成桩基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因此须对施工便道提前规划处理并加强管理。

基坑开挖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以分层、分段、对称、均衡、适时为基本原则。先挖较深的基坑,待完成其基础施工后方可进行较浅的基坑开挖。基坑挖土分层进行,分层厚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3m。开挖采用的围护结构系统必须符合设计文件中的规定。挖土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并及时妥善处理围护结构的渗漏问题。机械开挖土方必须留有不少于30cm 的保护层。整个挖土过程需要做到边挖边测,不能超挖或欠挖。

3.4.5.5 基坑降水

降水施工中监理主要对管井的滤头和滤料的施工质量进行监控。滤头管壁的滤孔直径一般为5mm,间距为20~25mm。滤头管壁外部包1~2层30~40目的尼龙网,包裹搭接方式必须保证下管时尼龙网不脱落。滤料宜分层分类安放,下层用中粗砂,上层用粒径为10~25mm 的碎石,以防止下部细泥砂上涌。滤料投放时应满足:

(1)滤料投放前清孔并稀释泥浆至密度为1.05g/cm3

(2)滤料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投放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不能用翻斗车一次投放;

(3)滤料填至井口下2m 左右时用黏性土填实夯实。

降水井周围必须布置水位观测孔,对基坑内外的水位变化进行监控。临近地表水、地下给排水管道附近的渗水层和邻近建筑物时,应增加观测点。降水期间对地下水的水位、流量和各类降水设备运转情况进行观测。降水前定期观测初始水位高程,在雨季应增加观测密度。降水抽出的地下水含泥量应符合规定,若发现水质浑浊,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施工过程中不得间断降排水,并对降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构筑物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降排水。降水全过程必须做好坑外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监测工作。当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变形速率或变形量超过警戒值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来控制对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降水井点系统设双路电源供电或设置急发电设备,确保连续供电。工地现场备足水泵,抽水期间每天24h值班,同时做好抽水记录,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