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型地下污水处理厂施工关键技术:劲性复合桩施工

大型地下污水处理厂施工关键技术:劲性复合桩施工

【摘要】:图2-17喷浆搅拌提升2.4.3.3刚性桩施工技术本工程劲性复合桩的刚性桩采用的是T-PHC-D500-460预应力混凝土异性桩。

2.4.3.1 劲性复合桩施工流程

本工程的柔性桩为φ700水泥搅拌桩,采用“二喷二搅”的施工工艺。搅拌桩下沉和上提速率分别控制在0.5~0.8m/min和1.0~1.6m/min,下沉和上提注浆量分别控制为70%和30%。刚性桩采用T-PHC-D500-460(110)应力混凝土异型桩,共计12 355根。桩基施工由西向东进行,如图2-13所示。共布置8套施工设备,每套设备包含1台静压桩机、2台搅拌桩机和1台吊机。

图2-13 桩机施工总体布置

2.4.3.2 柔性搅拌桩施工技术

柔性搅拌桩的总体施工流程为“测量放线—搅拌机就位—配置水泥浆—一次喷浆搅拌—二次喷浆搅拌提升”。以下就流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简要阐述。

1.场地平整

设备进场前,必须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区域内的表层硬物,道砟回填夯实。路基承重荷载以能行走重型桩架为准,必要时铺设路基箱。

2.测量放线

根据提供的坐标基准点,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放样定位及高程引测工作,并做好永久及临时标志,如图2-14所示。放样定线后做好测量技术复核单,提请监理进行复核验收签证,确认无误后进行搅拌桩施工。

3.桩机就位

桩机移动过程中注意各个方向的场地情况,发现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桩机移动结束后认真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用线锤对立柱进行定位观测以保证桩机的垂直度。在立柱的垂直方向上采用2台经纬仪校核桩架的垂直度,确保桩的施工满足规范要求,如图2-15所示。水泥土搅拌桩桩位定位后再进行定位复核,桩位偏差值应小于设计值。

图2-14 测量定位

图2-15 桩机就位

4.搅拌和注浆

水泥土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及注浆量。搅拌提升时不应使孔内产生负压造成周边地基沉降。在桩底部分适当持续搅拌注浆,做好每次成桩的记录。

5.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

在施工现场搭建拌浆施工平台,并在平台附近搭建水泥库。开钻前对拌浆工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搅拌桩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0.8。现场通过泥浆比重计检测水泥浆比重的方式控制水灰比,保证每立方搅拌水泥土水泥用量到达设计要求。拌浆及注浆量以每钻的加固土体方量换算,浆液流量以浆液输送能力控制。搅拌土体90d 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

6.喷浆搅拌下沉

钻头对准桩位点后,启动钻机下钻。刚接触地面时,钻进速度要慢,下钻速度要平稳,严防钻进中钻机倾斜错位。施工过程中要用经纬仪校正垂直度(≤0.5%)。搅拌下沉速率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确保主机负荷在允许范围内。钻杆保持匀速下沉和提升。提升时不应在孔内产生负压造成周边土体的过大扰动。搅拌次数和搅拌时间应能保证成孔质量,并在保证成孔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钻孔速度。搅拌下沉现场如图2-16所示。

图2-16 喷浆搅拌下沉

7.搅拌提升

当搅拌桩下沉至设计标高以后,停止下沉并持续搅拌1.0min后开始搅拌提升。提升时注入水泥浆并反复喷浆搅拌,待水泥浆喷射完毕且搅拌钻机的电流接近空载电流后,边搅拌边快速提出钻杆,如图2-17所示。

图2-17 喷浆搅拌提升

2.4.3.3 刚性桩施工技术

本工程劲性复合桩的刚性桩采用的是T-PHC-D500-460(110)预应力混凝土异性桩。刚性桩总长28m,施工中分为15m 和13m 两段。抗压试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3 600kN,抗拔试桩单轴竖向极限承载力1 450kN。《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J/T 327—2014)要求刚性桩在柔性桩施工完成后6h内施工,本工程控制在2h以内。(www.chuimin.cn)

刚性桩的总体施工流程为“定位复核—静压桩机就位—预制桩起吊—压桩—接桩—压第二节桩—送桩—桩机移位”。以下就流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简要阐述。

1.定位复核

当搅拌桩机移机施工下一根搅拌桩时,将静压桩机就位并定位调直。再次放线进行刚性桩定位,中心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2.静压桩机就位

静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中心。启动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处于水平状态,随后利用线锤再次确认桩位位置,如图2-18所示。

图2-18 刚性桩定位

3.起吊桩

起重机采用两点起吊的方式将桩平移至桩架前,然后单点起吊,如图2-19所示。

图2-19 刚性桩起吊

4.压桩

用钢丝绳绑住桩身单点起吊,小心移入桩机。然后调平桩机,开动纵横向油缸移动桩机调整对中。同时,在桩机不受影响的范围内,成90°方向设置经纬仪各一台控制校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450 以内。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和滑动进行调整,确保竹节桩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压桩,如图2-20 所示。若出现如下情况:①柔性桩施工完成6h 内未压入刚性桩;②压入刚性桩后发现垂直度偏差大且拔出重新压入超过6h;需要用搅拌桩机对原桩位进场复搅,在6h 内重新进行刚性桩的施工。

图2-20 刚性桩压桩

当第一节桩入土30~50cm 后检查和校正垂直度。开动压桩装置,保持连续压桩并控制压桩速度。压桩应连续进行且同一根桩中间间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压桩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桩入土深度和压力表读数关系,以判断桩的质量及承载力。

5.接桩

本工程采用新式螺琐式机械连接接头(图2-21)。接桩时仅需将螺琐安装后在桩端涂刷环氧树脂将上、下两节桩连接即可。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使接头在短时间内便可达到设计强度。

图2-21 刚性桩接头示意

接桩时,固定端大螺帽朝上(连接端安装弹簧、垫片、卡片和中间螺母),张拉端小螺帽朝下。螺帽放置完毕后方可将桩起吊,并在到位后安装插杆。安装插杆后用专用把手拧紧,并用专用卡板检查插杆的安装高度,保证安装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卡扣安装步骤如表2-5所列。

表2-5 卡扣安装具体步骤

6.压第二节桩及送桩

图2-22 接桩过程在下节桩端面涂抹专用密封材料

当第二节桩压下至快要结束时,在桩顶覆盖一小模板保护桩头。随后将送桩器压在上节桩头,继续将第二节桩压至设计标高。每一节桩应一次性连续压到底,接桩和送桩应连续进行,中间停歇时间不得超过30min。送桩时应预先算好送桩深度,在送桩器上作出明显标识。用水准仪严格控制送桩深度,保证桩顶标高的偏差小于+50mm,且不允许出现负偏差。

2.4.3.4 高密度群桩低挤土施工技术

本项目的劲性复合桩总数为12 355根,平均桩距仅为2.0~2.5m。短时间内如此大面积、大密度的群桩施工较为罕见。为充分控制桩基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桩基施工质量,针对桩基施工可能产生的群桩挤土效应等问题,制订了由西往东的施工顺序,并采取“一跳一”(本桩施工完成后,间隔一根桩)的施工方法。在柔性桩施工阶段,采用新型搅拌桩机械将部分土体取出以减少土体侧压力,保证桩基施工过程中土体有效应力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