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经十三篇》最初的取名可能仅《棋经》二字,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棋经,又因其体例仿照《孙子兵法》,故人们称其为《棋经十三篇》。《棋经十三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棋经十三篇》上承敦煌写本北周《棋经》,下为刘仲甫等国手诵记运用,影响到后世的棋手与棋论,在中国围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1
1.敦煌写本北周《棋经》的书名和作者
这本《棋经》的原书名和作者都已不详,发现于敦煌卷子中,为“斯5574”号写卷,原件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据成恩元的《敦煌棋经笺证》考证,此《棋经》系北周时期的写本,故称“敦煌写本北周《棋经》”。这本《棋经》共一卷,卷首略有残缺,卷尾完整,现存159行2443字,全书有正文七篇和附录。这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部棋经。
作者在《部帙篇第七》中自述:“余志修棋法,性好手谈,薄学之能,微寻之巧。”可知作者是一位棋艺专家。从整本《棋经》来看,修辞用字朴实无华,多用鄙俗俚语,甚至还有不少错别字,据此可以推断,作者的文字水平不高。作者在第一篇中也自称“虽复文词寡拙,物理可依,据斯行者,保全无失”,说明作者不重文辞而重实用。
2.敦煌写本北周《棋经》的主要内容
《棋经》的第一篇,由于卷首残缺,篇名不详,从残存的文字看,主要阐述弈棋的基本要领和法则。作者认为对弈之道,“不以实心为善,还须巧诈为能”,并提出了声东击西、舍子得利等战法。《诱征篇第二》专论征子的方法,对征子的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势用篇第三》主要讲述“势”在行棋时的具体运用,这里所说的“势”,是指具体的死活图形和对杀图形。《像名篇第四》主要是对特定的棋形赋予形象的名称,还涉及对棋盘角、边、中央运用的论述。《释图势篇第五》论述图与势的关系,以及复图打谱的重要性,强调打谱、熟悉图势是提高棋艺的重要途径。《棋制篇第六》叙述弈棋的规划和计算输赢的方法,涉及“筹”“获筹”“取局”等古代围棋的一些专门术语。《部帙篇第七》阐述棋势四部及分部的标准和内容。(www.chuimin.cn)
在《部帙篇第七》之后,附录有《棋病法》和梁武帝《棋评要略》。
3.敦煌写本北周《棋经》的价值
敦煌写本北周《棋经》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一部棋艺经典著作,是唐以前围棋棋艺发展水平的大总结。作者高度重视魏晋六朝的棋艺,记载了晋代的棋坛掌故,六朝名家创制的褚胤悬炮、檀公斫覆棋势、车厢井栏式、玉壶神杯定式等,辑录了梁武帝的棋论专著《棋评要略》,还引录了北齐王子冲的征法。
敦煌写本北周《棋经》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保留了若干极为重要的古代弈棋制度和规则,还使我们得以了解古代棋谱、图势的收集和流传情况,如书中提到的著名的汉图一十三势、吴图二十四盘等。
有关围棋文化的文章
《棋经十三篇》最初的取名可能仅《棋经》二字,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棋经,又因其体例仿照《孙子兵法》,故人们称其为《棋经十三篇》。《棋经十三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棋经十三篇》上承敦煌写本北周《棋经》,下为刘仲甫等国手诵记运用,影响到后世的棋手与棋论,在中国围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1
《周易》“立象尽意”而以卦象表达,围棋“以象达意”而以棋形表达。围棋的思维方式本质上也是象的思维,即以象达意。围棋的“以有象传无形”,正与《周易》“象”的思维相契合。棋盘上还有被称为“星”的9个小黑点,四角各一,四边各一,一个居中为“天元”,区域正与古人按星相图把中国分为九州相应。以《周易》象的思维方式来观察、理解棋局的展开,棋局中任何一个变化都是道之流行、变化的呈现。......
2023-11-21
唐玄宗创立的翰林棋待诏制度,是我国围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唐代著名的棋待诏有王积薪、王叔文、王倚、顾师言、阎景实、滑能、朴球等人。王叔文改革失败后,他罢免的棋待诏以及其他待诏,又恢复了身份。宋人李逸民撰《忘忧清乐集》收录有唐朝的棋谱《金花碗图》,为待诏阎景实与顾师言的对局,两人对弈,争盖金花碗一只。不久,黄巢起义军攻打京城长安,唐僖宗逃往蜀地,滑能以棋待诏身份侍从。......
2023-11-21
宋徽宗时的棋待诏李逸民对围棋的最大贡献是编纂了棋谱《忘忧清乐集》,书名取自宋徽宗《宫词》其八十四的首句“忘忧清乐在棋枰”。南宋的棋待诏有沈之才、郑日新、赵鄂等人。周密所记棋待诏应是宋孝宗朝的,但有遗漏,那时的棋待诏还有赵鄂。沈之才是宋高宗时的棋待诏。赵鄂也是宋孝宗时的棋待诏,由棋待诏而官至武功大夫。......
2023-11-21
平安时代,不论宫廷、民间,围棋活动都较为活跃。平安时代,中日两国国手首次对战,开启了最早的围棋国际比赛。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创作出颇有影响的围棋诗,这与围棋的普及、发展有关。7世纪到室町时代的七百多年,是日本围棋的迅速发展时期。......
2023-11-21
元朝国祚不长,围棋的成就不大,棋坛较为沉寂,没有出现像唐代王积薪、宋代刘仲甫那样的著名国手,喜好围棋的文人士大夫中,有名的有刘因、虞集、黄庚、叶颙等人。颔联描写棋盘上的黑白玉石棋子,就像天上敲碎的黑白云朵;中午时分窗前弈棋的落子声,多次惊破他人的睡梦。......
2023-11-21
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袁枚好弈,与棋圣范西屏颇有交谊。他对范西屏特别喜欢,其《范西屏墓志铭》谓“有清弈国手曰范西屏”“余不嗜弈而嗜西屏”,并把范西屏与孔子的高徒颜回、曾参并称。范、施二人曾于此对弈十三局,留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著有小说《镜花缘》。李汝珍编有《受子谱》二卷,收让子谱250局。《受子谱》刊行后,深受文人以及弈界的推崇。......
2023-11-21
围棋之道与兵家之道颇为相通。古代的学者、弈论家大多认为围棋与兵法相通。东汉经学家马融的《围棋赋》也说:“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敦煌写本北周《棋经》也沿袭以兵法解棋的路数,如“兵书云‘全军第一’,棋之大体,本拟全局”,意谓兵书说保全军队的实力为第一,弈棋的要旨本来也是保全大局。《隋书·经籍志》将围棋方面的著作列入兵家部中,可见史家也认为围棋与兵法相通。......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