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围棋文化:围棋与军事兵法相通,以弈喻战

围棋文化:围棋与军事兵法相通,以弈喻战

【摘要】:由于围棋与军事、兵法相通,古人常常用围棋来比喻兵家战事。清代围棋国手施襄夏的《弈理指归序》也说:“古人以弈喻兵,体用皆合,此不易之成法,必循之途辙。”因为弈棋布局犹如作战布阵,所以古代棋谱中很多著名的棋局,取名多用著名战例,如五将争锋、六出祁山、八圣擒妖、十面埋伏、鹤唳奔师等。古代有弈论家用昔日将士的气概、风度比喻围棋国手的棋风。

由于围棋军事、兵法相通,古人常常用围棋来比喻兵家战事。早在东汉时期,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的阵式比之于战阵,将弈法比之于兵法。清代围棋国手施襄夏的《弈理指归序》也说:“古人以弈喻兵,体用皆合,此不易之成法,必循之途辙。”“成法”即既定之法,“途辙”比喻弈棋所遵循的途径。

古代有国手将围棋布局比喻为用兵布阵。北宋著名棋待诏刘仲甫的《棋诀》云:

盖布置,棋之先务,如兵之先阵而待敌也。意在疏密得中,形式不屈,远近足以相援,先后可以相符。……诀曰:“远不可太疏,疏则易断;近不可太促,促则势羸。”正谓此也。

刘仲甫指出:和用兵需先布阵一样,下棋也需先布局。布局的要点在于下子疏密适当,棋势不可竭尽;下子远近要能够相互照应,先后要能够彼此一致。正像棋诀所云:远不可太分散,分散容易断开;近不可太狭窄,狭窄就棋势弱小。因为弈棋布局犹如作战布阵,所以古代棋谱中很多著名的棋局,取名多用著名战例,如五将争锋、六出祁山、八圣擒妖、十面埋伏、鹤唳奔师等。

古代有弈论家将国手的棋技比之为兵家的用兵谋略。王世贞《弈旨》就云:(www.chuimin.cn)

譬之用兵,鲍如淮阴侯有搏沙之巧,李则武安君横压卵之威,颜则孙吴挟必胜之算,程则诸葛修不破之法。

王世贞指出:把弈棋比之于用兵,明代永嘉派代表人物鲍一中的棋技就像淮阴侯韩信囊沙堵水淹敌的机巧,永嘉派代表人物李冲的行棋则有赵国大将李牧置敌于累卵之境而一压即碎的威势,京师派代表人物颜伦的棋技则有兵家孙武吴起持有的必胜智慧,徽派代表人物程汝亮的棋技则有诸葛亮修成的严谨缜密而不露破绽的兵法。徐星友《兼山堂弈谱》评价“顺治间国手”汪汉年的棋技“譬之狭巷短兵相接,不苦逼窄,横见侧出,游刃有余”“当此境者,独汉年最为擅场”。

古代有弈论家用昔日将士的气概、风度比喻围棋国手的棋风。清人邓元鏸的《弈评》就说“过百龄如西楚霸王,力能扛鼎”“周懒予如百战健儿,老于步武”“梁魏今如幽燕老将,神完气壮”,这是把明末著名国手过百龄的棋风比喻为力大无比、勇武过人的西楚霸王项羽,把顺治朝国手周懒予的棋风比喻为身经百战、熟悉战法的勇士,把雍乾时期著名国手梁魏今的棋风比喻为气势雄豪的幽燕老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