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围棋文化:日本四段高部道平访华

围棋文化:日本四段高部道平访华

【摘要】:当段祺瑞和中国围棋高手得知高部道平只是一名日本的“四段”棋手时,大为震惊。27岁时,参加日本围棋组织“围棋同志会”,随即来到中国。棋界人士认为,“四段”的高部道平,棋力不弱于已故国手周小松。一个日本“四段”棋手,轻松击败中国的一流高手,这使中国棋手清楚地认识到当时中日围棋实力的悬殊,也激发了棋手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中国围棋的改革。

晚清时期,中国围棋衰落,当时日本的围棋活动却蓬勃兴起。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秀甫、秀荣、秀哉先后执棋界牛耳,“方圆社”“本因坊”两大围棋门阀英才辈出,日本的围棋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

1909年间,日本棋手高部道平来到中国,在保定走访担任翻译的日本友人中岛比多吉时,认识了当时在保定担任陆军学堂总办的段祺瑞,高部道平战胜了包括段祺瑞在内的所有中国围棋高手,并且将对手纷纷降至让子。当段祺瑞和中国围棋高手得知高部道平只是一名日本的“四段”棋手时,大为震惊。(www.chuimin.cn)

高部道平(1882—1951),生于日本东京,17岁入日本“方圆社”深造,曾先后师事名手岩崎健造和本因坊秀荣,22岁获“四段”称号。27岁时,参加日本围棋组织“围棋同志会”,随即来到中国。1909年至1910年间,任商部右侍郎的棋手杨士琦出使江南,他召集南方围棋名手在南京与高部道平对局,结果王彦卿、陈子俊等知名棋手均被高部道平让二子对弈,双方互有胜负。棋界人士认为,“四段”的高部道平,棋力不弱于已故国手周小松。南京对局后,上海名手范楚卿与高部道平对子、受二子对局,结果大败;镇江籍名手、棋界耆宿丁学博与高部道平受二子连弈两局,胜负各一。1910年10月,高部道平在南京杨士琦府邸“韬园”让中国名手张乐山二子对局,高部道平以三子半获胜;后来,高部道平又在“南洋劝业会”让张乐山二子对局,前后对弈共七八十局,张乐山仅胜13局。一个日本“四段”棋手,轻松击败中国的一流高手,这使中国棋手清楚地认识到当时中日围棋实力的悬殊,也激发了棋手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中国围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