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明代好弈的士大夫:围棋文化

明代好弈的士大夫:围棋文化

【摘要】:明人冯元仲《弈旦评》云:山西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西壁《弈棋图》正德之李文正、杨文襄、乔庄简,士大夫中之冠军也。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诗派领袖。

1.明太祖至英宗时,文人士大夫除了刘基、刘璟父子善弈,还有钱允升、唐理等人。

有“棋仙”之称的钱允升(约1350—1431),字仲益,无锡(今属江苏)人,博览经史,长于诗,曾任杭州录事、太常博士翰林院修撰。棋艺高超,待诏宫中,明成祖尝呼之为“棋仙”。钱允升写有《弈棋诗》表明自己对围棋的喜好:“我老无所好,所好唯弈棋。每遇对手敌,竟夕不告疲。”意谓自己年纪老大,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是下围棋;遇到棋技相当的对手,下个通宵都不会疲倦。“方当得意时,如病逢良医。又如好饮人,妙趣只自知。”意谓每当下棋称心如意时,就像久病的人遇到良医,又像喜欢饮酒的人,妙趣只有自己知道。

有“吴中第一高手”之称的唐理,字孟淳,无锡(今属江苏)人,官至陕西河渠提举。酷好围棋,棋技过人。据《无锡县志》记载,唐理尝于阳羡山中遇到蜀地雅州的买茶道士,与之对局三日三夜,棋技大进,遂成为吴中第一高手。唐理家有竹素园,楸枰满四座,妻妾都能弈棋。唐理还把棋技传授给他的女婿,后来其女婿棋力与他相当,还能与他一争胜负。

2.明宪宗至武宗时,文人士大夫中的著名棋手有李东阳、赵九成、范洪等。

明人王世贞《弈旨》谓:明武宗正德年间,宰相府的李东阳(谥文正)、杨一清(谥文襄)、乔宇(谥庄简)诸公,都好围棋。明人冯元仲《弈旦评》云:

山西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西壁《弈棋图》

正德之李文正、杨文襄、乔庄简,士大夫中之冠军也。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英宗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礼部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孝宗弘治八年(1495)入内阁,参预机务。李东阳政治地位很高,又是京中艺文领袖,家中门生云集,座客常满。他酷爱围棋,继承了苏轼的围棋观,弈棋不看重输赢,主张为陶情娱乐而下棋。其《棋说》云:

古之不善弈者曰苏子瞻,其言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用是知不工于弈者,乃得弈之乐为深。人之达于是者,可与言弈也。世之善喻世者,必以弈。以弈观世,鲜有不合者也。(www.chuimin.cn)

李东阳的《与李中舍应祯同饮时旸邸归叠前韵》也说:“胜欣败亦喜,有技岂必工。”尽管如此,李东阳弈棋也不是信手而下,还是深思熟虑,也有颇觉“下子难”之时,其《雪夜观水精棋戏作》云:“雪月光中夜未阑,楸枰乱落水精寒。情贪白战停杯久,眼入空明下子难。”诗中的“楸枰”,即棋盘;“水精”,即水晶,指水晶棋子;“白战”,指互相搏杀。这四句诗意谓,雪后的月光之夜,两人对弈,棋盘上黑白棋子纷乱,贪图搏杀很久没有拿杯喝茶,看得明白透彻时难于下子。

李东阳也十分重视棋德,其《题邵翁棋墅卷》云:“弈棋虽细事,可以观小德。非无胜负争,亦足较曲直。”意谓下棋虽然是小事,但可以观察弈者的德行,并非只是争夺胜负,亦可以看出其是非观念。李东阳与杨一清(官至吏部尚书,以武英殿大学士参预机务)、乔宇(弘治中擢太常少卿,改兵部尚书,参预机务)并称为“京中士大夫三冠军”,鄞籍国手范洪游京师时,三人都与之对局,欢乐和洽。

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国手赵九成,鄞县(今浙江鄞州)人,据《宁波府志》记载:赵九成以棋技高超游览京城,京城的所有棋士与之对局都输了。明孝宗召至宫中,让赵九成与高手对弈,果然棋技超过同辈,他的行棋谋算,多出古棋谱之外。明孝宗说:“真是国手!”随即任命为鸿胪寺官员,按班行位次侍奉皇上。明代宫廷未设置“棋待诏”这样的职位,赵九成的职责应该与唐、宋“棋待诏”的性质相同,即专门侍奉皇帝下棋。

明武宗正德年间的国手范洪,字元博,别号全痴,鄞县(今浙江鄞州)人。据《宁波府志》记载:范洪,居住于鄞州城南,生而聪慧奇特,性情清正耿直。自小即为科举考试而准备学业,然而屡试不中,遂有隐居之志,以弈棋自娱。后来挟技游览京城,当时李东阳、杨一清、乔宇执政,经常请他去对弈,非常欢乐和洽。范洪对达官贵人不阿谀奉承,因此李东阳等人也“见礼益甚”。他与别人对弈,常根据对手棋品的高低,不求大胜,也不输棋,遂有“国手”之名。当时的人以金忠的占卜、袁珙的相术、吕纪的绘画、范洪的围棋为“四绝”。范洪为李东阳等人所推崇并不是偶然的,他的技艺和人品都可作为棋手的楷模。对于围棋国手来说,如果只是技艺高超,而人品低下,则难免为人诟病。

3.明世宗至神宗时,文人士大夫中的知名棋手有王世贞、陈继儒等。

撰写有《弈旨》《弈问》的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诗派领袖。王世贞喜好围棋,曾邀请当时的国手李釜(字时养)为门客,并与李釜论弈。王世贞还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围棋史的人,所撰《弈旨》历述千余年来弈坛棋手和大事,尤详于明代弈坛,对永嘉、新安、京师三大棋派的特点以及各派棋手的变化有中肯的评价,极力推崇李时养、颜伦、鲍一中、程汝亮为明代第一品。

与著名棋手颇有交谊的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隐居终老。工诗善文,兼善书画,名重一时。他与明代著名棋手李釜、雍皞如、苏具瞻等都有交往,曾为雍皞如的《弈正》、苏具瞻的《弈薮》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