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文人士大夫,“琴棋书画”是必有的修养。晚唐人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云:“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因而晚唐时期,文人士大夫能诗善弈,非常普遍,如著名诗人杜牧、李远、张乔、皮日休、司空图、韩偓等。晚唐诗人杜牧有两首送别王逢的诗,让我们知道了王逢是唐文宗时的围棋国手。死因不明,或说为唐军所杀,或说为黄巢所杀。其《原弈》一文,探讨围棋的起源。司空图晚年,弈棋炼丹成为主要生活内容。......
2023-11-21
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日本国王子来朝,棋待诏顾师言奉命与之对弈,这应是最早的中日棋战,也应是最早的国际围棋比赛。唐人苏鹗的《杜阳杂编》记载:大中年间,日本国王子前来朝见,进献宝器、音乐,宣宗安排乐舞杂技和珍馐美馔接待。王子善围棋,宣宗敕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王子献上苍青色玉石制的围棋盘,冷暖玉石制的围棋子,说:“本国东边三万里,有个集真岛,岛上有个凝霞台,台上有个手谈池,池中生玉棋子,天然形成,黑白分明,冬温夏冷,所以叫作冷暖玉。又出产如楸玉,形状类似楸木,雕琢成棋盘,光滑明亮,可以照物。”顾师言与王子对局,下到第三十三子,胜负未决。顾师言害怕辜负皇上的使命,非常紧张,以致手心出汗,经过凝神深思,才敢落子。顾师言下的“镇神头”,乃“解两征势也”。王子睁大眼睛,缩回手臂,表示服输,回头问鸿胪寺官员:“顾师言待诏是贵国第几手?”鸿胪寺官员撒谎说:“第三手。”其实,顾师言是第一手。王子说:“我希望与第一手对弈。”鸿胪寺官员说:“王子要胜了第三,才能见第二;胜了第二,才能见第一。现在急于见到第一,可能吗?”王子感叹说:“我们小国的第一,确实不如大国的第三。”如今的好事者还保存有“顾师言三十三镇神头图”。
顾师言和日本王子对弈之事,《旧唐书·宣宗本纪》也有记载:
大中二年三月己酉,日本国王子入朝,贡方物。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
日本王子是谁,日本学者有专门探讨。田村孝雄的《细说围棋》认为:与顾师言对弈的不是日本王子,而是一个日本棋士,是第十二次日本遣唐使临时加插的成员——伴小胜雄,存心想来大唐显示日本棋士的威风。但是伴小胜雄入唐是在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相当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他不可能在大唐滞留四十余年才与顾师言对局。日本历史学家渡部义通的《古代围棋逍遥》认为:“日本王子可能是高岳亲王(平城天皇的儿子)。高岳亲王于仁明朝承和二年(835)随第十三次遣唐使入唐,于阳成朝元庆四年(880)归国途中殁,前后在唐共45年,而大中年间(847—859)他当然在唐。”渡部义通的推测,符合“王子”身份,时间吻合,比较合理。
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促使新罗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京城长安学习,有的留学生学会围棋后还成为棋待诏。在唐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留学生人数最多,仅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学成归国的就有一百多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还在唐考中进士,并在唐做官,他的《桂苑笔耕集》还记录了盛唐国手、棋待诏王积薪的故事。新罗留学生朴球还以客卿身份在唐宫廷充任棋待诏多年,他归国时,晚唐诗人张乔还写有《送棋待诏朴球归新罗》:(www.chuimin.cn)
海东谁敌手,归去道应孤。
阙下传新势,船中复旧图。
穷荒回日月,积水载寰区。
故国多年别,桑田复在无。
首联谓朴球回到海东地带,弈棋就没有敌手,回国后应感到棋道孤单;颔联谓唐朝京城在流传新的棋谱,而朴球却在新罗船中重布旧棋图;颈联谓日月旋转,照耀边荒之地,积水成海,海上也有人间;尾联谓朴球离别故国多年,不知家乡植桑种粮的田地还在否?诗歌赞扬朴球棋艺高超,对他回国后难觅敌手表示遗憾,也表达了对朴球的不舍之情。
有关围棋文化的文章
唐代的文人士大夫,“琴棋书画”是必有的修养。晚唐人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云:“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因而晚唐时期,文人士大夫能诗善弈,非常普遍,如著名诗人杜牧、李远、张乔、皮日休、司空图、韩偓等。晚唐诗人杜牧有两首送别王逢的诗,让我们知道了王逢是唐文宗时的围棋国手。死因不明,或说为唐军所杀,或说为黄巢所杀。其《原弈》一文,探讨围棋的起源。司空图晚年,弈棋炼丹成为主要生活内容。......
2023-11-21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兼容并包,中国、日本、新罗三国的围棋交流频繁。盛唐时的唐玄宗,对围棋的一大贡献,就是促进了中国与日本、新罗围棋的交流。唐玄宗曾令擅长围棋的率府兵曹杨季鹰随从使者出使新罗进行围棋交流。唐玄宗又听说新罗人大多会下围棋,就命令擅长围棋的率府兵曹杨季鹰充当邢璹的副使。新罗围棋国手的棋艺,皆在杨季鹰之下。可见唐玄宗特别看重围棋在外交活动中的作用。......
2023-11-21
平安时代,不论宫廷、民间,围棋活动都较为活跃。平安时代,中日两国国手首次对战,开启了最早的围棋国际比赛。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创作出颇有影响的围棋诗,这与围棋的普及、发展有关。7世纪到室町时代的七百多年,是日本围棋的迅速发展时期。......
2023-11-21
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袁枚好弈,与棋圣范西屏颇有交谊。他对范西屏特别喜欢,其《范西屏墓志铭》谓“有清弈国手曰范西屏”“余不嗜弈而嗜西屏”,并把范西屏与孔子的高徒颜回、曾参并称。范、施二人曾于此对弈十三局,留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著有小说《镜花缘》。李汝珍编有《受子谱》二卷,收让子谱250局。《受子谱》刊行后,深受文人以及弈界的推崇。......
2023-11-21
《周易》“立象尽意”而以卦象表达,围棋“以象达意”而以棋形表达。围棋的思维方式本质上也是象的思维,即以象达意。围棋的“以有象传无形”,正与《周易》“象”的思维相契合。棋盘上还有被称为“星”的9个小黑点,四角各一,四边各一,一个居中为“天元”,区域正与古人按星相图把中国分为九州相应。以《周易》象的思维方式来观察、理解棋局的展开,棋局中任何一个变化都是道之流行、变化的呈现。......
2023-11-21
有的棋手喜欢拿一道具在手中把玩,用以调整心情和对局节奏,较为常见的是扇子,这也成了围棋文化的一种常见元素。中国有些棋手还喜欢带风油精。(五)坐姿与仪表中国人讲究“站有站样,坐有坐样”,下棋时也是一样。对弈中应节制吸烟。这既是围棋规则,又是下棋礼仪。当双方同意终止棋局后,应共同将棋子收拾干净并装入棋盒中。......
2023-11-21
围棋之道与兵家之道颇为相通。古代的学者、弈论家大多认为围棋与兵法相通。东汉经学家马融的《围棋赋》也说:“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敦煌写本北周《棋经》也沿袭以兵法解棋的路数,如“兵书云‘全军第一’,棋之大体,本拟全局”,意谓兵书说保全军队的实力为第一,弈棋的要旨本来也是保全大局。《隋书·经籍志》将围棋方面的著作列入兵家部中,可见史家也认为围棋与兵法相通。......
2023-11-21
道家是我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古人认为,弈棋之道与神秘玄妙、变化莫测的道家之“道”颇有相通之处。弈棋又称“手谈”,讲究于无声之中知晓局中奥妙,进而明了胜负。围棋作为“坐隐”“忘忧”之物,能让人精神愉悦,契合道家的人生追求,所以古代的仙家、隐士大多喜欢围棋,通过弈棋达到精神的逍遥游。......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