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棋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一直未有定论,还有待学术界继续探讨,但围棋的定型,应该是在春秋时期。根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围棋已经在社会上比较流行了。由此可知,下围棋在春秋时期已经很普遍了,而且下围棋的人颇看重其竞技性。这样的围棋国手,应该是层层决胜出来的,可见战国时期齐国境内围棋的盛行。......
2023-11-21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产生强烈的忧生意识,因而舍弃功名,游戏享乐,于是可以忘忧、远祸的围棋也就风行起来。汉末至西晋时期,由于军阀割据,长期战乱,加上司马氏篡夺曹魏皇权时的大肆杀戮,士人在社会动荡中朝不保夕,常常感叹生命无常,人生苦短,于是产生了不重功名,追求适意,及时行乐的思想。汉代就有诗感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由于游乐意识的觉醒,“戏”一变而成为魏晋士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把举凡一切足以引起精神愉悦的活动都称为“戏”。因此具有游戏功能而且能够使人忘忧、适意、愉悦的围棋就在士人之间广泛流行。魏文帝曹丕也以弈棋为乐,其《夏日诗》就云:“棋局纵横陈,博弈合双扬。巧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意谓棋局的线道纵横排列,弈棋双方拿起棋子,智巧、笨拙分出胜负,人们内心(“肠”指内心)充满欢乐。
三国吴韦曜(本名“昭”,晋人因避讳改为“曜”)的《博弈论》也云:
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www.chuimin.cn)
韦曜指责世人不致力于经学,好玩博弈,荒废事业,废寝忘食,燃起灯烛,夜以继日。
魏晋士人不仅把围棋视作“戏”,而且还将其看作“艺”。“艺”指艺术,即把围棋看成一种游戏的艺术。魏晋时期是文学、艺术的自觉时代,艺术受到士人的推崇。魏国文士邯郸淳著《艺经》,首立围棋一目;南朝宋刘义庆撰写《世说新语》,将围棋归入“巧艺”一门;南朝梁沈约所写《棋品序》更称围棋“可与和乐等妙,上艺齐工,……是以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争流”,意思是说围棋可与和美的音乐同妙,高超的技艺同工,……因此,汉魏时著名的贤人中,高手不时出现,两晋刘宋时的名士,超逸的思想争相出现。围棋不但可以让士人表现才艺,而且还能契合士人清谈的神思与玄致,正如沈约《棋品序》所云:“凝神之性难限,入玄之致不穷。”意谓弈棋时一定会聚精会神,进入玄妙的境界。弈棋还是避世远祸的手段之一,如班固《弈旨》所言,“外若无为”“静泊自守”“隐居放言,远咎悔行”。“放言”即不谈世事,“远咎悔行”即远离祸患,追悔过失。此外,寄情于棋枰之上,还可以忘却世间的烦恼忧愁,获得暂时的精神超脱。因而魏晋时期,围棋在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流行。
有关围棋文化的文章
关于围棋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一直未有定论,还有待学术界继续探讨,但围棋的定型,应该是在春秋时期。根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围棋已经在社会上比较流行了。由此可知,下围棋在春秋时期已经很普遍了,而且下围棋的人颇看重其竞技性。这样的围棋国手,应该是层层决胜出来的,可见战国时期齐国境内围棋的盛行。......
2023-11-21
三国时期,棋坛出现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用“九品中正制”之法评判棋手并将其分为九等。钟嵘认为,以九品品第人物,分七类评论文士,名声与事功不一定相称;至于像诗歌的技巧,通过比较可得而知,以此类推,应当同于六博、围棋。钟嵘明确把九品论人与论诗、评棋相提并论,大约曹魏时期已经把九品论人法用于评判棋手,棋品的九个等级名称可能由魏国的邯郸淳记录下来。......
2023-11-21
即以石材制成,棋局以石板刻线而成,棋子用石子磨制而成。这些绿松石围棋子说明三国时期围棋在曹氏家族中十分流行。考古专家认为,这个铁足石棋盘在当时可以代表西汉中晚期关中地区通用棋盘的样式。这种棋局简易、方便,便于携带。棋奁,即盛装棋子的盒子,多为鼓形的罐子,有盖,有陶制、瓷制和木制。......
2023-11-21
棋手既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又形成了平等竞争的氛围,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围棋的繁荣,日本围棋发展到了古代的最高峰。日本围棋界一般认为,由江户时代开始,日本围棋的水平已经超过中国。本因坊一共世袭了二十一世,江户时代的围棋名人共有10位,本因坊就有7位,足见其围棋水平之高、影响之大。这一时期,围棋的最高段位九段只能有一人,即为“名人”“棋所”。......
2023-11-21
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周武王听说后,就以朝鲜封给他,作为他的领地。但是,至迟在南朝刘宋末年之前,朝鲜半岛已经有围棋活动了。唐代史家编纂的史书中有对朝鲜半岛围棋的记载。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以百济的围棋风气最浓,而百济的围棋应该是南朝时从我国传入的。这些使者、学者的往来,应当有围棋的传播与交流。......
2023-11-21
北周有一部重要的围棋理论著作《棋经》,书名、作者已不可考,因发现于敦煌,又为写本,故称敦煌写本北周《棋经》。敦煌写本北周《棋经》是对魏晋南北朝围棋理论的一次全面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围棋的广泛流行,棋艺水平的提高,不仅产生不少棋艺论著,而且描写围棋的赋也不少。......
2023-11-21
平安时代,不论宫廷、民间,围棋活动都较为活跃。平安时代,中日两国国手首次对战,开启了最早的围棋国际比赛。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创作出颇有影响的围棋诗,这与围棋的普及、发展有关。7世纪到室町时代的七百多年,是日本围棋的迅速发展时期。......
2023-11-21
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袁枚好弈,与棋圣范西屏颇有交谊。他对范西屏特别喜欢,其《范西屏墓志铭》谓“有清弈国手曰范西屏”“余不嗜弈而嗜西屏”,并把范西屏与孔子的高徒颜回、曾参并称。范、施二人曾于此对弈十三局,留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著有小说《镜花缘》。李汝珍编有《受子谱》二卷,收让子谱250局。《受子谱》刊行后,深受文人以及弈界的推崇。......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