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汉时期的弈论和围棋赋

东汉时期的弈论和围棋赋

【摘要】:东汉时期,喜好围棋的文人士大夫多起来,他们经常弈棋,推动了围棋的发展,而且出现了论述围棋的弈论和描写围棋的赋。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撰写的《弈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围棋理论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围棋的文化内涵、价值和作用。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马融认为围棋与兵法有相通之处。

东汉时期,喜好围棋的文人士大夫多起来,他们经常弈棋,推动了围棋的发展,而且出现了论述围棋的弈论和描写围棋的赋。

1.东汉的弈论

两汉之际的经学家、哲学家桓谭(约公元前23—公元56),好音律,善鼓琴,虽然不见他有下围棋的记载,却最早将围棋与兵法相联系,而且最早给棋手分等判级。他的《新论·言体》论及围棋,谓“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并将围棋手明确地分为上、中、下三等,还提出了具体的分等标准,以区别棋艺的高下差别。后来出现的围棋九品制分为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实质上仍是以三分为基础的,因此桓谭的围棋三等论堪称棋品的雏形。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32—92)撰写的《弈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围棋理论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围棋的文化内涵、价值和作用。《弈旨》云:

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

意谓方正的棋局,有如大地;正直纵横的棋道,显扬美德;棋子有黑白,就像宇宙分阴阳;错落分布的棋子,就像天宇星辰的分布运行。班固在《弈旨》中还指出,棋局、棋局的线道、棋子的颜色、行棋时棋子的呈像这“四象”已经陈列,行棋就要依靠人了,大概有如治国要依靠国君的政令。班固把“四象”与天文、地理、阴阳、道德联系在一起,突出围棋在游戏之外的意义,目的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肯定围棋,并把它上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此外,班固对围棋的特点多有发掘,而且把围棋和军事谋略相联系,还对博、弈的根本区别做了明确阐述:“博”之获胜,靠的是运气和气力;“弈”之取胜,却需要真本事,像孔子的门生那样,是以聪明才智来分高下的,像尧舜时官员的升迁那样,是通过严格考核政绩来决定的。(www.chuimin.cn)

班固像

东汉末期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172—217),喜好围棋,写有《弈势》一文,从军事的角度论述围棋,开篇就谓“盖棋弈之制所尚矣,有像军戎战阵之纪”,并指出对弈先从两翼入手,占据守卫边地,“奋维阐翼,固卫边鄙”,还用历史上的一些有名战例来说明围棋战术:弈棋不能一味向前追逐驱驰,见利忘害;如果轻视敌方而少有防备,则损丧更大;临阵怀疑犹豫,则是谋算考虑不周详;如果贪得无厌而少有获得,则不知所亡;如果该做出决断时不能决断,则还要为此进行谋划,就会犯下如同项羽鸿门宴上未杀刘邦夫差同意勾践求和一样的过失。

2.东汉的围棋赋

东汉时不只出现了铺陈围棋的赋,而辞赋家李尤(约44—约126)撰写的《围棋铭》也很有特色。《围棋铭》谓棋局为法度,棋子取法阴阳,棋道为经线、纬线,棋子错杂排布,变化而有规律。从铭文来看,不但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还可知李尤对围棋非常熟悉。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马融(79—166)认为围棋与兵法有相通之处。他的《围棋赋》认为围棋法于用兵,三尺见方的棋局,就是战场:“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他还指出围棋的战略、战术:“先据四道兮,保角依旁;缘边遮列兮,往往相望。”意谓要先占据要点,即相当于现在棋盘上的星位;要先保角作为根据地,然后扩张地盘;再在边地发展,但要注意自己势力的呼应和联络。这就相当于现在常说的“金角,银边,草肚皮”。这些围棋战术,当是从弈棋实践中归纳出来的,可知马融是会围棋的,而且还掌握了围棋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