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时代,不论宫廷、民间,围棋活动都较为活跃。平安时代,中日两国国手首次对战,开启了最早的围棋国际比赛。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创作出颇有影响的围棋诗,这与围棋的普及、发展有关。7世纪到室町时代的七百多年,是日本围棋的迅速发展时期。......
2023-11-21
1.古人关于围棋起源的观点
(1)尧舜发明说
战国史官撰写的《世本·作篇》云:“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也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张华说:丹朱是尧的儿子,尧发明围棋是为了教他的儿子。张华还记载了另一种说法:舜因为儿子商均愚笨,就发明了围棋用以教他。由此可知,尧或舜发明围棋,都是看重其益智教化作用。然而,围棋不管是尧发明还是舜发明,仅为传说,没有其他文献证明。古人有一种思维,即往往喜欢把一些事物的发明权推及远古某位圣贤手上,以提高它的地位,扩大它的影响。
尧画像
尧发明围棋的传说,影响很大,后人多有提及,并且多有附会增益。南朝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除了继承“尧教丹朱棋”的传说,还增加了棋盘是用有花纹的桑木做的,棋子是用犀角和象牙做的内容。宋代罗泌的《路史·后记》不但添加了尧当初娶名曰“女皇”的富宜氏,富宜氏生子名叫朱骜的内容,而且列举朱骜的过错:忌人之能,欲居人之上;兄弟之间,争夺聚讼。帝尧悲悯,特地制作围棋,用来约束他的性情。罗泌的记载,虽然较为详细,然而,越往后的记载,越是详细,越不可靠。
(2)乌曹创始说
乌曹,相传是夏桀之臣,也有人说是尧之臣。《世本·作篇》有“乌曹作博”的记载,古人常常“博弈”连称,所以明清人在“博”后加上“弈”字,明人陈仁锡的《潜确类书》就写成“乌曹作博、围棋”,后来,董斯张的《广博物志》、张英的《渊鉴类函》等也采录了这种说法,但不足为信。
(3)战国纵横家所作说
晚唐诗人皮日休的《原弈》云:“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岂曰尧哉!”皮日休认为,围棋是害、诈、争、伪之物,绝不可能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本的贤君圣主尧舜所造,而是战国时期喜用诡谲之计、诈伪之谋的纵横家所作。皮日休的说法,明显不妥,因为春秋时期围棋就已经出现了。
(4)容成公制作说(www.chuimin.cn)
明人林应龙的《适情录》谓“围棋作于容成公”。旧题西汉刘向撰《列仙传》云:“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容成公自称是黄帝的老师,曾指导黄帝学习养生术,“补导”即采补和导引,就是道家的一种养生术。战国史官撰写的《世本·作篇》谓“容成作历”,即容成公制作历法,可知容成公还对天文历法很有研究。林应龙认为围棋的制作与历法有关,“其黑白输赢之机,即阴阳消长之道,盖因历法而错综之耳”,因而就把围棋制作附会到容成公身上。
“尧舜发明围棋”仅是传说,“乌曹创始”为明清人的误解,“战国纵横家所作”只是推测,并且时间太晚,“容成公制作”属于主观臆断,而且与围棋仙化有关。当代学者从围棋本身的形制、思维特点,以及与古典哲学理论的关系分析,对围棋起源的探讨也提出了新的观点。
2.今人关于围棋起源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原始社会的战争与兵法,为围棋的发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契机”,因为围棋的每一个棋子都是平等的,这种现象只能产生于没有剥削没有等级的原始社会。从最直观的表象看,围棋展示的乃是人类社会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的争斗。马诤的《围棋起源于兵法》就说:“据某些史料记载,原始社会的部落酋长,在指挥战争时,往往在地上画一些简单的军事形势图,并用石子表示双方兵力部署,商量作战及取胜的方法。某些典型的军事形势图,如阪泉之战、涿鹿之战,有可能逐渐凝固为一种军事游戏,用以向贵族子弟传习兵法知识,而这种军事游戏或许就是围棋的萌芽形式。”其实,两汉之交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桓谭在其《新论》中就认为围棋与兵法有相通之处,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马融也认为围棋与兵法相通。马融所写《围棋赋》在中国围棋史上非常有名,其中有云:“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
(2)围棋的起源与八卦占卜有关
围棋大师吴清源(1914—2014)就曾说过:围棋最初并不是一种争胜负的游戏,而是用于占卦天文,是《易经》的用具。还有学者将围棋与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周易》中“理”“象”“数”“气”的概念联系起来,认为棋盘上众星拱卫“天元”,一黑一白的棋子与一阴一阳的“道”,“时”与“位”的变化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围棋与八卦有相通之处。这种观点,只是推论演绎,没有严谨缜密的论证,不能令人信服。
(3)围棋起源于西汉说
2003年,宋会群在《体育文化导刊》上发表了《围棋起源于西汉说》一文,提出了围棋起源于西汉的观点;2010年他在与人合著的《中国博弈文化史》中又重申此说,“把先秦文献中的‘弈’字解释作围棋,有张冠李戴的嫌疑”“把围棋起源确定在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实乃误会”“全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弈’,或为博戏,或作动词用,指下棋;博弈连称,当泛指博戏一类的游戏,起码不能确定是指围棋”。宋会群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文献、论证尚不充分,缺乏说服力。
有关围棋文化的文章
平安时代,不论宫廷、民间,围棋活动都较为活跃。平安时代,中日两国国手首次对战,开启了最早的围棋国际比赛。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创作出颇有影响的围棋诗,这与围棋的普及、发展有关。7世纪到室町时代的七百多年,是日本围棋的迅速发展时期。......
2023-11-21
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袁枚好弈,与棋圣范西屏颇有交谊。他对范西屏特别喜欢,其《范西屏墓志铭》谓“有清弈国手曰范西屏”“余不嗜弈而嗜西屏”,并把范西屏与孔子的高徒颜回、曾参并称。范、施二人曾于此对弈十三局,留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著有小说《镜花缘》。李汝珍编有《受子谱》二卷,收让子谱250局。《受子谱》刊行后,深受文人以及弈界的推崇。......
2023-11-21
《周易》“立象尽意”而以卦象表达,围棋“以象达意”而以棋形表达。围棋的思维方式本质上也是象的思维,即以象达意。围棋的“以有象传无形”,正与《周易》“象”的思维相契合。棋盘上还有被称为“星”的9个小黑点,四角各一,四边各一,一个居中为“天元”,区域正与古人按星相图把中国分为九州相应。以《周易》象的思维方式来观察、理解棋局的展开,棋局中任何一个变化都是道之流行、变化的呈现。......
2023-11-21
有的棋手喜欢拿一道具在手中把玩,用以调整心情和对局节奏,较为常见的是扇子,这也成了围棋文化的一种常见元素。中国有些棋手还喜欢带风油精。(五)坐姿与仪表中国人讲究“站有站样,坐有坐样”,下棋时也是一样。对弈中应节制吸烟。这既是围棋规则,又是下棋礼仪。当双方同意终止棋局后,应共同将棋子收拾干净并装入棋盒中。......
2023-11-21
围棋之道与兵家之道颇为相通。古代的学者、弈论家大多认为围棋与兵法相通。东汉经学家马融的《围棋赋》也说:“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敦煌写本北周《棋经》也沿袭以兵法解棋的路数,如“兵书云‘全军第一’,棋之大体,本拟全局”,意谓兵书说保全军队的实力为第一,弈棋的要旨本来也是保全大局。《隋书·经籍志》将围棋方面的著作列入兵家部中,可见史家也认为围棋与兵法相通。......
2023-11-21
道家是我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古人认为,弈棋之道与神秘玄妙、变化莫测的道家之“道”颇有相通之处。弈棋又称“手谈”,讲究于无声之中知晓局中奥妙,进而明了胜负。围棋作为“坐隐”“忘忧”之物,能让人精神愉悦,契合道家的人生追求,所以古代的仙家、隐士大多喜欢围棋,通过弈棋达到精神的逍遥游。......
2023-11-21
在围棋的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的围棋术语出现,但未有过专门的收集整理,因此出现了部分术语定义含混不清、术语定义随时代发展发生变化、新旧术语相更替的情况,徐铉在《围棋义例》中对这些术语进行了规范并给出明确的定义。《围棋义例》是围棋史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解释围棋基本术语的文献。......
2023-11-21
邯郸淳《艺经·棋品》以一品“入神”为最高级别、以九品“守拙”为最低级别,而日本围棋段位则以九段为最高级别。日本围棋在段下还分九级,一级最高,九级最低。一级的水平接近一段,九级的水平则相当于完全了解围棋的游戏规则。日本全国的围棋爱好者号称1000万,获得段位的约有15万。日本棋院在院生之间举行选拔赛,相当于段位赛,叫大手合。日本棋院原规定各级院生均需通过大手合赛获得段位资格证书。......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