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现内网服务器在公网的发布-网络设置配置

实现内网服务器在公网的发布-网络设置配置

【摘要】:本任务将介绍静态NAT技术,实现内网服务器在公网的发布。静态NAT技术,是在内网私有地址和分配给内网的公有地址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静态NAT技术通常用于当外部网络需要通过固定的公网IP地址访问内网主机的场合。图6-3任务小结在完成本任务的过程中须注意两点:①内网IP地址段是不能被公网上的路由

任务描述

某公司内部网络使用内网IP地址192.168.1.0/24网段,在公司内已搭建了一台WWW服务器,其IP地址为192.168.1.100/24,现拟将此服务器发布到公网上,使得公司员工能通过Internet远程访问该WWW服务。公司已从Internet服务供应商(ISP)处申请到3个公共IP地址(222.0.1.1—222.0.1.3),网络管理员考虑使用静态NAT技术来实现这一目的。

本任务将介绍静态NAT技术,实现内网服务器在公网的发布。

相关知识

在Internet上,只有公共IP地址才会被路由。换句话说,具有内网IP地址的网络设备或主机在Internet上是无法被识别的。而在2011年2月3日,全球互联网IP地址相关管理组织宣告全球互联网IP地址已经“瓜分完毕”。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是在路由器上实施的地址转换技术,通过应用此技术,可以使得一个组织的私有IP转换为公共IP地址(全球唯一IP),实现具有私有地址的局域网与互联网的连接,而不需要给局域网的每台主机都分配公共IP地址,从而节约了IP地址空间,缓解了IP需求急剧增加而IP地址空间已然衰竭的困境。

常用的NAT技术有下述两种。

静态NAT技术,是在内网私有地址和分配给内网的公有地址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

动态NAPT技术,是将多个内网私有地址映射为一个公有地址,但以不同的协议端口号与不同的内网私有地址相对应,也就是“内网私有地址+端口”与“外部公有地址+端口”之间的转换。

静态NAT技术通常用于当外部网络需要通过固定的公网IP地址访问内网主机的场合。

任务解析

公司从ISP处申请到3个公共IP地址,其中两个分别作为公司与ISP的连接端口地址(222.0.1.1和222.0.1.2),剩下一个公有地址(222.0.1.3)正好用作内网服务器的公网映射地址。

静态NAT技术的使用,通常有下述两个步骤。

1.分别定义连接内网和连接公网的端口类型。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或outside    !定义端口类型,inside表示连接内网的端口类型,outside表示连接公网的端口类型

2.定义地址转换关系。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私有地址 公有地址    !定义内网私有地址与公有地址的一一对应关系

任务实施

一、搭建网络拓扑

在PACKETTRACER软件中搭建如图6-1所示网络拓扑,SERVER服务器使用终端设备Server-PT,默认已开启HTTP(WWW)服务,各设备及端口地址见表6-1。

图6-1

表6-1

二、配置路由器R1的端口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exi

R1(config)#int s2/0

R1(config-if)#clock rate 9600

R1(config-if)#ip add 222.0.1.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exi

R1(config)#

三、配置路由器R2的端口

R2(config)#int s2/0

R2(config-if)#ip add 222.0.1.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

R2(config-if)#exi

R2(config)#int f0/0

R2(config-if)#ip add 222.0.2.1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

R2(config-if)#exi

R2(config)#

四、配置路由器R1上的路由

R1(config)#router ospf 1

R1(config-router)#netw 222.0.1.0 0.0.0.255 ar 0

R1(config-router)#exi(www.chuimin.cn)

R1(config)#

注意:在R1的路由配置中,只能宣告公网IP地址段,原因是只有公网IP才会在Internet上被路由。

五、配置路由器R2上的路由

R2(config)#router ospf 1

R2(config-router)#netw 222.0.1.0 0.0.0.255 ar 0

R2(config-router)#netw 222.0.2.0 0.0.0.255 ar 0

R2(config-router)#exi

R2(config)#

注意:在R2的路由配置中,宣告的IP地址段都是公网IP地址段。

六、在路由器R1上完成静态NAT配置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 nat inside    !定义连接内网的端口类型

R1(config-if)#exi

R1(config)#int s2/0

R1(config-if)#ip nat outside    !定义连接公网的端口类型

R1(config-if)#exi

R1(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100 222.0.1.3 !定义内网私有地址192.168.1.100与公有地址222.0.1.3的一一对应关系

七、配置PC0和WWW SERVER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并进行WWW访问测试

表6-1所示为配置PC0和WWW SERVER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进行WWW服务器连通测试。单击计算机PC0,再从“桌面”中选择“WEB浏览器”,在URL地址框内填入“222.0.1.3”后单击“跳转”,成功访问SERVER服务器上的WWW服务,如图6-2所示。

图6-2

从PC0上使用内网IP地址(192.168.1.100)试图访问服务器的WWW服务,结果显然无法实现,如图6-3所示。

图6-3

任务小结

在完成本任务的过程中须注意两点:①内网IP地址段是不能被公网上的路由器路由的,如路由器R1上配置路由时不应该宣告192.168.1.0/24内网私有地址段。②本任务使用了222.0.1.3/24这个公网IP地址作为内网服务器192.168.1.100/24地址的映射,其实还可用内网的出口IP地址(222.0.1.1)作为内网服务器192.168.1.100/24地址的映射,从而节约一个地址空间。请自行尝试配置。

拓展提高

为了更好地理解NAT技术,了解以下几个地址概念是非常有好处的:

内部本地地址(inside local address):内网中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此地址通常是一个内网IP地址。

内部全局地址(inside global address):公用地址,通常是ISP所提供的,由内网设备与外网设备通信时所使用到。

外部本地地址(outside local address):外网中设备所使用的地址,这个地址是在面向内网设备时所使用的,它不一定是一个公网地址。

外部全局地址(outside global address):外网设备所使用的真正地址。

从内网设备上发出的IP数据包是以“inside local address”作为源地址,以“outside local address”作为目的地址。当数据包到达NAT设备的“inside”接口后,地址分别被翻译成“inside global address”和“outside global address”并从“outside”接口送出。

同样,从外网设备上发出的IP数据包以“outside global address”作为源地址,以“inside global address”作为目的地址。当数据包到达NAT设备的“outside”接口后,地址分别被翻译成“outside local address”和“inside local address”并从“inside”接口送出。

课后自测

在PACKET TRACER软件中搭建如图6-4所示网络拓扑,SERVER服务器使用终端设备Server-PT,默认已开启HTTP(WWW)服务,各设备及端口地址见表6-2,要求完成功能如下所述。

图6-4

表6-2

(1)完成各计算机终端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的配置。

(2)完成各设备端口的地址配置。

(3)在路由器R1上配置默认路由。

(4)在路由器R3上配置默认路由。

(5)在路由器R2上配置静态路由(不允许有内网IP地址段192.168.1.0/24的路由)。

(6)测试从计算机PC0到路由器R1出口地址222.0.1.1/24的连通性,要求正常连通。

(7)在路由器R1上作NAT转换,使得PC0能使用R1的出口地址222.0.1.1/24访问到内网WWW SERVER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