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被清兵攻陷,明福王朱由崧于南京登位,改年号弘光,暂保半壁江山,岩野即携“中兴政要书”赴南京上书救国。在国难紧急关头,岩野这位手无寸铁的书生亦行动起来投身抗清。岩野亲率余部,据高明,下江门、走新会,联络抗清力量。四方义士纷纷响应,军声大振,反清呼声响彻岭南。1983年秋,政府在大良锦若岗修建锦若公园。......
2023-11-21
2005年冬,在广州市新落成的“南粤先贤纪念馆”里,首批陈列50名南粤先贤,就有岭南三大诗家之一的陈恭尹(字元孝),他以诗经“独漉独漉,父仇未复”的《独漉堂集》闻名岭南。恭尹是顺德历史人物陈邦彦(号岩野)的长子,清廷杀害陈岩野时,恭尹年仅16岁,其父的遗骸及墓冢在什么地方,事后几年他才知道。
由顺德大良锦岩公园门前往外向北走百多米,从锦岩直街跨过观光路,紧贴着锦岩市场西侧,在民居闹市中保存着一个独一无二宁静凄然的特殊荒冢。墓的主人陈岩野,曾在这里秘密地躺下10年。
最初我是从香港知名学者陈荆鸿教授《艺文丛稿》旁征博引的考证文章中找到墓主的:“当陈岩野在清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被清廷杀害于广州四牌楼时,他的长子恭尹逃匿到未婚妻增城湛氏家里不敢出,只有他的挚友罗炳汉,冒死走到刑场,亲抱其首与尸合敛,运返故乡大良北门外,暂葬在自己的后花园内。”
查冯奉初撰写的《陈元孝先生传》云:“先生北游闽浙七年归,一日,有父友遇于途,责之曰:君先人未葬……绝先忠臣后耶,因泣而谢之。”恭尹泣谢父友(罗炳汉)大义。
据陈恭尹的《独漉堂集》自序云:“丁酉(1657)首春,奉先公大司马及彭夫人柩合葬于增城九龙之山。”隐匿和暗示着父遇害后10年(俗称“君子复仇,十年未晚”),悲愤迁葬以表反清复仇之心。
与陈恭尹情同手足拜陈岩野为师的另一岭南三大诗家的屈大均,一字一泪撰写“陈岩野哀辞”:“有弟子兮后死,挹遗弓兮哽咽,拾齿发兮囊之”。看来,当时陈恭尹是与屈大均等人,是亲临顺德大良北门罗家后花园迁葬陈岩野之遗骸往增城的。
大良北门的罗家花园,有幸埋忠骨只短短10年,但陈岩野的忠烈英风,300多年来,仍为后人铭记延续,缅怀凭吊。
我不知清亡后至民国建起的四柱牌坊,是否与广州四牌楼有着某种寓意联系,在牌坊门前,我肃然致敬!抬头仰望,牌坊正面刻着“陈忠愍墓园·民国二十二年”(1933),背面刻有“天地正气”四个大字,仿佛清廷捕杀陈岩野妻儿三人相威胁时,“妾辱之,子杀之,身死朝庭,义不私妻子也。”铿锵热血之声在回响。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轻轻推开护着墓园的铁栏栅门踏入墓地,只见在近100平方米的水泥石灰地上,靠西边有一个约1米底阔、2米多高,下宽上狭的尖顶石灰圆柱坟,无字无文,这大概就是昔日殡葬之处的标志吧!我给反清英雄连鞠三躬,心中默诵着他的临命诗:“无拳无勇,无饷无兵。联络山河,矢佐中兴。天命不佑,祸福是婴。千秋而下,鉴此孤贞。”(www.chuimin.cn)
墓地中央,建有一趸平顶四面牌,正面牌刻有“陈忠愍公真像”,其余三侧碑分别刻有1933年简朝亮、1948年胡毅生、1987年潘小磬等有关知名人士捐资重修镌刻纪念的铭文。
我拂去尘,细看碑文,陈岩野的行状依稀可辨。生于癸卯(1603)、卒于丁亥(1647年)。在明末崇祯殉国、清兵入关的“天崩地裂”时代,他旗帜鲜明、忠肝义胆,光明磊落一生:锦岩讲学、奔走南京,甘竹举义,揭杆反清,聚策群力、誓救南明,鏖战黄连、高明屯兵,围攻广州、清远破城,穗市就义、不屈坚贞。他临刑高歌,视死如归,正气凛然,殉难时年仅45岁。
陈岩野留于世上之《雪声堂集》,是其长子陈恭尹及后人整理编辑的,代表作有“闻变”诗十二首、“南上述怀”诸诗等以及“中兴政要书”八篇,每篇四策共32策,包括:端本篇、肃吏篇、保民篇、励俗篇、制用篇、驭戎篇、固圉篇和讨逆篇等近2万字的论述,是当时有识之士为安邦治国、振兴华夏献计献策的典范。
按顺德档案馆保存的《顺德复兴报》[民国卅七年(1948年)5月12日第四版],以整版篇幅登载了《陈岩野先生诞辰纪念特辑》,其中有署名“剑公”的文章:
孙中山曾对劳工出身的本邑大良北门罗雪飞(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同盟会员)说过:“顺德陈岩野先生当得起‘忠义仁勇’四字。他以天下为己任,忠于民族,是忠;轰轰烈烈,应做就做,是义;犯大难,杀身成仁,是仁;一个书生,上万言书,奋力救亡,带兵御侮,是勇。”陈岩野为人所不能为,不愧为忠义流芳泽耀乡邦的岭南历史英雄人物,桑梓之荣而值后人褒扬敬仰。——《记国父口中之陈岩野先生》
世事浩茫、红尘滚滚。谒拜英灵,我为顺德曾有此奇才义士而感慨。斜阳恬淡,烟霞朦胧,喧嚣的闹市暂归宁静,天际间忽然飘下丝丝细雨。回眸眺望,再为远去的忠魂献上邑人虔诚的心香一瓣!值得欣慰的是,2006年底公布的“佛山市重新核定及第四批文物单位保护名单”中,顺德大良北区观光市场侧的“陈岩野墓”榜上有名,《顺德文丛》第二辑,由著名作家岑桑撰写的《陈邦彦父子》一书已经面世;陈岩野家乡顺德龙江镇新华西村1.2万平方米的“陈岩野故居公园”,亦正在规划立项、设计、建设中。
后人是不会忘记历史先贤的。
有关龙江乡音的文章
当北京被清兵攻陷,明福王朱由崧于南京登位,改年号弘光,暂保半壁江山,岩野即携“中兴政要书”赴南京上书救国。在国难紧急关头,岩野这位手无寸铁的书生亦行动起来投身抗清。岩野亲率余部,据高明,下江门、走新会,联络抗清力量。四方义士纷纷响应,军声大振,反清呼声响彻岭南。1983年秋,政府在大良锦若岗修建锦若公园。......
2023-11-21
陈荆鸿原名文潞,号蕴庐,又号庚同,1903年出生于顺德龙山堡一户书香家庭。父亲陈纬南是当地颇负盛名的国学名士,以社馆授徒为业。后陈荆鸿师从名士温肃习文,同时又是国画名师温其球入室弟子。香港沦陷后,日军强令各大报社主编不准离港。厅堂上,文房四宝早备,并有一字条,已写上“忠君爱国”四字。1987年初,陈荆鸿以其书艺及文化工作的贡献,荣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荣誉勋章。1993年初春,陈荆鸿因病入院,医治无效辞世,享年91岁。......
2023-11-21
我以镇文学会荣誉会长的名义与到会者分享《龙江印记》的编写历程。《龙江印记》是由本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以文章抒发情怀、以笔端缅怀往事故人。时任中共龙江镇党委书记为《龙江印记》撰写了序言:龙江,岭南重镇,千年名埠。首发式活动现场还为各嘉宾、各协会、各村居赠送了《龙江印记》新书。《龙江印记》书封......
2023-11-21
顺德反清义士陈岩野即曾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岁时,亲眼见岭南顺德飘雪,曾赋诗以记。《龙山·乡志》明万历卷二,记载当年陈邦彦(岩野)之《雪诗》,也曾记载岭南顺德“大雪,寒甚,自六日至八日乃巳”云云——南国冬深朔气严,蔽空飓风徧千崦。我有感而发,也学撰《咏雪诗四首》如下——(一)乙末年腊月十五岭南喜迎新雪北国风光岭表飘,珠江两岸霰冰浇。(二)乙末年腊月十六雪后晴岭南昨日絮纷飞,雨雪飘飘伴霰微。......
2023-11-21
招牌五光十色,香味迎面扑来,有牛家庄、猪腰世家、百丈园、成溢得、上院火锅、红公馆等琳琅满目。陈小祥选择了临河近水的红公馆,叫服务员要壶铁观音和几个美点,俩人边品茗尝点,边察看昔日正心成的铺位与厂房。小祥更惊讶地问:“你妈是姓薛的吗?”小祥对敏仪的论点表示赞同,亦对眼前的女同学刮目相看了。......
2023-11-21
黄锦禧意识到此趋势是利好的商机,立即与企业高管商议研究,迅速调整策略,采取扩大生产规模,加速资源整合,优化产能提升,全力开拓市场。在雄塑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全面开拓市场的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监控、财务规范等亦进一步紧跟发展步伐。2017年新年伊始,雄塑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是:300599。圆梦宏图今现实,成功上市促繁荣。......
2023-11-21
出身书香世家的陈棠是陈荆鸿的儿子,从1950年起,以教师为职业,桃李满天下,至1989年在龙江中学高级教师退休。退休后的陈老师,是个闲不住之人,多年坚持忙里忙外,竭尽所能,发挥余热,积极为文化事业作出贡献。2005年底,顺德区慈善会举行义捐义卖活动,他捐出先父陈荆鸿的四幅书画遗作义卖,一时传为美谈。陈棠老师于2013年(癸巳)重阳节驾鹤西去,享年87岁。......
2023-11-21
从南海九江往返顺德龙江的372公交车,终于到达了龙江茧站桥公交站。何敏仪急忙下车,赶到龙江隔海桥头。忽见一个年青人,在市场后面侧巷出口处,手执照相机,前后左右拍摄那座高竖的古建筑。何敏仪把腰前挎包往后一挪,快步走上前去,想捷足先登。正巧,两人不约而同地向历经沧桑的大光明碾米厂仰望。敏仪伸出纤纤嫩白手指,点一下他的前额。小祥又引着同学绕到向隔海桥的厂房边。......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