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龙江乡音》:父传子承,诗书解惑

《龙江乡音》:父传子承,诗书解惑

【摘要】:出身书香世家的陈棠是陈荆鸿的儿子,从1950年起,以教师为职业,桃李满天下,至1989年在龙江中学高级教师退休。退休后的陈老师,是个闲不住之人,多年坚持忙里忙外,竭尽所能,发挥余热,积极为文化事业作出贡献。2005年底,顺德区慈善会举行义捐义卖活动,他捐出先父陈荆鸿的四幅书画遗作义卖,一时传为美谈。陈棠老师于2013年(癸巳)重阳节驾鹤西去,享年87岁。

“南天又届清明节,春料峭,雨初歇。陵园松柏郁苍苍,垂柳微舒新叶。琉璃亭上,卧虹桥畔,长是人如栉。

当年壮志真如铁,鼓角动,笳声咽。气吞珠海撼云山,抛却头颅火热!红花岗上,红花开遍,总是英雄血。”

这首曾刊登于1957年4月《南方日报》上的《御街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词,是当年龙江里海小学校长陈棠,考入广州师专进修时瞻仰烈士陵园之佳作。

出身书香世家的陈棠是陈荆鸿的儿子,从1950年起,以教师为职业,桃李满天下,至1989年在龙江中学高级教师退休。

退休后的陈老师,是个闲不住之人,多年坚持忙里忙外,竭尽所能,发挥余热,积极为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执教几十年文科的陈老师,擅长写作,退休后仍默默耕耘,自行创作撰写之随笔、杂文、岭南人物介绍等多篇佳作,常见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澳门华侨日报》等报端;特别被广东教育学院《中学生报》聘为高级顾问后,主持《古文助读》专栏,选取故事性强有教育意义之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并作注解评点,共刊登百余篇,对于指导学生写作和素质教育起了促进作用。(www.chuimin.cn)

陈老师是龙江镇离退休教师协会会长,积极协助镇教育办关心过问教师晚年情况,定期组织学习联谊活动。对于家乡复兴明代历史建筑及龙山金紫公园等公益事业,尤为热心,多处乐意撰写碑文、楹联。在乡民及民营企业热心人士支持集资基础上,他还专赴香港发动港澳乡亲,再引资40万元,开辟二级平台小公园,增建三亭、一莲池、一牌坊,进一步美化环境。其中包括动员其居港慈母陈潘思敏女士捐资12万元特建“思艺亭”,亲自手书楹联一对: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

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近年来,陈棠老师整理自己多年撰写的诗词、艺文、古文助读、碑记和楹联,结集出书一本,名为《碎锦零珠集》,送赠文友。2005年底,顺德区慈善会举行义捐义卖活动,他捐出先父陈荆鸿的四幅书画遗作义卖,一时传为美谈。

陈棠老师于2013年(癸巳)重阳节驾鹤西去,享年87岁。